•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由一道历史试题引发的思考:考研历史真题

    时间:2018-12-25 03:33: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注重能力的考查是今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本文以今年历史学科一道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问题为对象,对其地位、考查目标及意义进行思考,在分析广西考生回答此题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意见,以期对高中文科学子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考 历史学科 能力考查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全国卷I)的39题是一道文科综合题。本题给出了两则材料,一是与土尔扈特有关的大事年表,二是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试卷中的图7)。本题分别从地理、历史、政治学科的角度,设置了6个问题,其中的第2个问题是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考生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本文就此道题的这个问题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从试题本身来思考
      
      从试题的地位来看,本题在这份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全国卷I)总分为300分,其中,地理、历史、政治各占100分。这一问题的分数为12分,是历史学科试题中分数最高的题目,占历史学科总分的12%、全卷总分的4%。众所周知,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在此,分数高是考生上大学的依据和保障。因此,考生要尽力答好每一道题,以取得最好的分数。对这个问题回答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总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考生的前途和命运。
      从试题考查的目标上看,本题的目的是对考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如阅读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这道题所给出的两则材料,第一则图表材料文字量比较大,表中列出了1629年至1771年间其中的16个年份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这些事件主要反映了土尔扈特的有关情况,包括土尔扈特与沙皇俄国的关系,土尔扈特与清朝的关系,以及土尔扈特自身的一些情况等。第二则材料是土尔扈特回归线示意图。考生要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就应从第一则材料入手,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来解决问题。这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挑战。
      从试题的意义来说,本题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土尔扈特部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民族团结和“藏独”暴乱问题是今年的时事热点。本题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入手,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和民族团结作为考查重点,通过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事实,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和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藏独”分子妄图分裂国家的行径违背历史的发展潮流,为国人所唾弃,终将走向失败,同时也激发了青年考生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责任感。
      
      二、从广西文科考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
      
      2008年高考广西所使用的文科综合试卷是全国卷I。据笔者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今年广西文科考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如下几种情况:
      留空白卷。这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事情,高考对考生的重要性笔者无需在此过多地强调,然而,这些考生为何留空白卷,我们在为其惋惜之余不得不去深思。笔者认为考生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考生对这一问题全然不知以至于不知如何下笔回答。对于考生来说,考场如战场,无人不想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考生对此题的无知、力不从心,不得不留空白卷而望“题”兴叹。二是这些考生缺乏相应的能力,无法在规定的150分钟考试时间内完成所有试题的解答,因此留白。
      答题中出现了错误的观点。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考生认为:土尔扈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考生把土尔扈特错误地理解为是一个地域范围,他们不知道土尔扈特部是我国漠西蒙古的四部之一,最初活动在今天塔城一带地区,17世纪30年代,为了避免被准噶尔部兼并,就离开故乡向西迁徙,到今天的伏尔加河流域地区游牧定居,而后不久,沙俄强大,向外拓展势力,逐渐控制了这一地区,对土尔扈特进行侵略和压迫。有的考生答道:土尔扈特与中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错误地认为土尔扈特是一个主权国家,把土尔扈特与清政府视为两个并列的政权,没有认识到清政府与土尔扈特是“母与子”的关系。还有的考生这样回答:土尔扈特与“唐朝”互通使者、友好往来。这就出现了时间(朝代)的错误,与题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范围不相吻合。考生所犯的这些错误,究其原因,是他们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材料的误读或审题不慎所造成的。
      照搬照抄材料的内容作为答案。例如:“1632年,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1644年,土尔扈特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1731年,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1765年,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等这些材料原文的句子,受到相当多考生的“青睐”,成为他们回答问题答案的来源。题目要求的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考生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材料,没有自己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及见解,显然没有达到题目的要求。这归因于考生缺乏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回答问题知识点不全。对于历史学科主观题的回答,是踩点给分的,考生回答得越全面、知识点越到位,所得的分数就越高,反之亦然。一般来说,在历史学科方面,回答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历史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等,对于这些原因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就此题而言,考生可从大事年表中归纳概括重要史实,从土尔扈特本身的主观角度和沙俄对其的压迫及土尔扈特与清政府友好关系的客观角度来分析。对于此题,有这样一份参考答案: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与此相对照,考生一般能回答的是:眷恋祖国;土尔扈特与清政府保持友好往来;受外来沙皇俄国的压迫和侵略;而对遵守本民族法典,保持文化传统,对祖国有认同感等这些得分点很少有人能回答上来。还有的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虽然写了很多文字,但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比如,都是说明“土尔扈特受沙皇俄国的侵略和压迫”这个意思。这是考生思维单一,不会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的结果。
      当然,也有少数考生有很强的能力,他们能够出色地完成此题的解答,实在难能可贵。但从总体上说,广西考生在回答这个问题上不尽如人意。该题12分,广西文科考生的平均得分约为6分,失分较多。由此,大多数学生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中学历史教师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
      
      三、根据本题的命题特点及考生答题出现以上的情况,笔者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建议,把材料适当运用于教学中,以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答各类历史试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做一题会一类;认真研究历史学科的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关注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指导考生复习;密切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认真研修新课程标准,把新课程改革思想落实到教学中,做好新、旧高考的过渡与衔接。
      对中学生的建议是抓好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为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努力掌握相关的解题方法;有条件的学生尽可能阅读学科相关书籍,以扩充知识储备,为我所用。

    推荐访问:引发 思考 历史试题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