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解读李陵:能屈能伸】李陵碑

    时间:2019-03-30 03:25:5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苏武传》成功塑造了苏武这个不惧死亡威胁,坚守民族气节长达19年的硬汉子形象。可与之相比,我更为喜欢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李陵,因为他能屈能伸。  班固在《汉书》中对李陵英勇善战、机智果敢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对他的人格也持赞扬态度。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这样评价李陵:“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并认为其有“国士之风”。然而,就是一个如此明智勇武、守信遵孝的人在《苏武传》中却被赞扬过他的班固重新塑造成了一个反面人物,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虽然作者在传中提及李陵的投降是为了衬托出苏武的伟大,但我们从中也能看出班固对李陵形象的塑造因为受当时社会的影响而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欣赏李陵,肯定他的人格,但另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熏染,不得不对李陵的投降有所表示。这也就造成了班固在两传中塑造了同一个人的两种不同形象。正是鉴于这种矛盾性,我并不认为班固利用李陵作为反面人物来达到写作目的能令人信服。相反,这倒让笔者觉得,李陵审时度势,能屈能伸,重情感,形象更加丰满。
      在兵败被俘后,李陵没有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民族气节。这并不是李陵贪生怕死,想要苟活于世,否则他也不可能率领五千人马抵挡单于的十万大军。李陵认为:“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这充分展现了他明智的生死观。从《苏武传》“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此句未选入课本)中可知李陵兵败未死是为了效法曹柯,在异域建功立业,报恩于汉朝。然而汉武帝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他听信谗言将李陵全家屠杀,致使李陵一气之下归服了匈奴。因此,在李陵的投降问题上,汉武帝也要承担责任。在传中有这样的话“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由此可知,李陵投降之时曾在思想上做过痛苦的挣扎。同时李陵对苏武的言行也是发自肺腑的佩服的,“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因泣下霑衿”足以说明。如果李陵是死心塌地投降的话,能有这发自肺腑的言行吗?李陵的投降不失为缓兵之计。
      说了这些,并不是说不要忠于国,而是该如何忠。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受胁迫之时,不是反抗到底就是好,也不是卑躬屈节必定能有所为,而是审时度势地想想,如何在报效国家的同时,还能保全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此,读完了《苏武传》,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苏武的气节,却是李陵不得已的悲戚无奈——古来忠孝难两全。
      李陵能屈能伸,不失为一个大丈夫。

    推荐访问:能屈能伸 解读 李陵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