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挪威夏令营枪杀 枪杀77人的挪威冷血杀手毁灭之路

    时间:2019-05-20 03:34: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回放案情  2011年7月22日,布雷维克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制造爆炸案,随后在距奥斯陆以西大约40公里的于特岛开枪行凶,共致死77人、伤80多人。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恐怖的罪行。他遭捕后承认发动袭击,却否认有罪。
      凶手被抓,死者落葬,但事情的余波远远没有平息。每个扭曲的灵魂背后都有一段值得玩味的故事,布雷维克这个生长于中产家庭、养尊处优,长大之后没有任何不良纪录的男子是如何变成冷血杀手的?连篇累牍的报道,开始反思凶案发生的背景,带着人们走进了这位冷血杀手前半生的疯狂内心。
      父爱缺乏、母爱过剩的童年
      布雷维克在奥斯陆长大,但他一岁前的时光在伦敦度过。他的父亲詹斯·布雷维克退休前是挪威外交部的商务顾问,当时在挪威驻英国使馆任职。与安德斯的母亲、护士文彻·贝林相遇时,他已经结过一次婚,有了三个孩子,而文彻·贝林也有一次婚史,有一个女儿。作为他们俩的爱情纪念,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于1979年2月出生,但是没过一年,两人就矛盾加深,布雷维克与文彻·贝林离婚,没过多久就再婚,后来去了巴黎。
      安德斯成了监护权斗争的目标,最后安德斯跟着妈妈回到了奥斯陆。
      幼年时期,安德斯常到父亲在巴黎的公寓看他,有时也住在他位于法国西部诺曼底的度假屋里。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会面越来越少,到安德斯15岁时,他们失去了联系。
      在安德斯那长达1500页的手记里,缺席的父亲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自从我15岁之后,父亲就陷入自我封闭,以后我就没再与父亲说过话了——他对我13到16岁这段粗糙的时光不太满意。”“我五年前曾试着与他联系,但他说他精神上还没有做好与我重聚的准备。”
      挪威不少媒体称,布雷维克走到今天的疯狂境地,父亲难辞其咎。
      母亲贝林对他百依百顺,当年长一点的同母异父姐姐搬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后,母子俩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他的母亲贝林很爱交际,十分健谈,她提起儿子,总是满口赞扬之词,显然对他十分溺爱。
      不过,布雷维克在手记中谈到母亲时,表现出一种奇怪的矛盾感情,他好像既喜欢母亲的爱,但对于她对他采取的自由主义教育方式又充满怒气。他写道:“我确实不赞成超级自由的、女家长式的抚养方式,因为它完全缺乏纪律,并使我有一定程度的女性化。”他还记录说,自己曾经因为与母亲而不是与一个年轻女孩同住而受到朋友的嘲笑。在手记中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清教徒主义,谴责姐姐有太多性伙伴,并说他妈妈的新丈夫是一个“原始性野兽”。
      从自恋到憎恨女性的少年
      在少年时的朋友眼中,布雷维克自视甚高,但在学校表现平平,六年级时就被大家疏远,甚至被一些人欺负。少年时代,他常与一些来自巴基斯坦的移民子弟混在一起,却常常挨揍,有一次还被打断了鼻梁。后来,他和这帮孩子断绝来往,并渐渐对移民产生了怨恨。
      交不到朋友,布雷维克就将兴趣转向健身,还吃激素提高锻炼肌肉的效果。他十分注重外表,总是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据其朋友介绍,布雷维克几年前曾经飞往美国,进行多次麻醉整形手术。而挪威心理学家托格森说,这正是布雷维克有严重自恋人格障碍的表现。“这种病人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认为外貌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很多。而患上这种病的人,会认为自己有权做别人不允许做的事情。”
      但外表光鲜的布雷维克,还是摆脱不了孤独,特别是交不到女朋友。他很生气,干脆不追女孩子了。2010年8月,他去布拉格买枪,曾跟两个女孩发生性关系。他为此还“自责”:“男性注定是不完美的,因为他们被生理>中动折磨”,“不过,与我将要完成的壮举相比,鬼混只是小小的罪恶。”后来作案时,他先杀于特岛上的女孩子,专家说,这正是他心理扭曲、憎恨女性的反映。
      从内向男孩到“圣殿骑士”
      很难具体描述一个生活优越、母爱过剩但父爱缺乏的男孩是如何渐变成冷酷的杀人魔头的。
      “他小的时候是一个普通的男孩,但很内向。那时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的父亲詹斯·布雷维克说,当他们17年前失去联系时,安德斯还没有对任何党派表现出认同感。直到1997年他才有所选择:他加入了保守党派进步党的青年团,2001年他成为进步党党员,但自2004年起就没再交党费,后来于2006年被进步党除名。
      真正的转折似乎发生在他20多岁的时候。2002年4月,布雷维克在伦敦与9名极右翼人士秘密会面,成立一个“十字军”性质的组织。从那时起,他开始在Facebook、挪威网站Document.no和其他极右论坛上发表一系列有争论的言论。他自称“民族主义者”,傲慢地指责索马里移民拿着挪威护照,坐享该国的福利,同时把钱寄给索马里的激进武装“青年党”(a)-Shabaab,资助他们的恐怖活动。
      不过,当他公开在网上发布这些观点时,并没有人觉得这个夸夸其谈的年轻人有朝一日会发展到持枪滥杀的程度。
      30岁时,布雷维克加入了极右翼组织。该论坛的宗旨是捍卫“北欧的身份、文化和传统”。在极右翼网络世界中,布雷维克相当活跃,据该组织一名高级成员说,“他是一个很善于规划的人,我相信EDL中很多人会为此折服。这就像希特勒,人们都说希特勒很有煽动性,这个家伙有着同样的本事,他对一些人产生了催眠般的效果。”
      “随时做好准备”
      布雷维克是什么时候决定动手的?有媒体说,布雷维克从2005年便开始策划。那一年他注册加入一个射击俱乐部,以便获得火力强大的武器,6年后他获得了一支格洛克17半自动手枪。
      也有媒体说他真正下决心是2009年,那个时候他开办了一家农业公司——布雷维克在奥斯特雷阿斯塔租了一个农场,取名GeoFarm,对外表示准备种瓜种菜,但在“宣言”中承认,追求商业成功的唯一目的是资助自己的“政治活动”。
      无论如何,他一直在细心地准备。他在“宣言”中说,最喜欢罗伯特·贝登堡为童子军拟定的座右铭“随时做好准备”。
      2011年5月,以农场的名义,他订购了6吨化肥,还在eBay上采购了硫磺粉,用于制造炸药,后来在奥斯陆政府大楼前爆炸的炸弹可能就是这样来的。此外,他还利用电子游戏《使命召唤》来训练自己。
      发动袭击前6个小时,布雷维克在YouTube上发布了一段长12分钟的视频,标题为“2083圣殿骑士”,在视频中布雷维克身穿潜水衣,手持自动步枪。与此同时,他在互联网上发布了耗时数年写成、长达1500页的手记,取名“欧洲独立宣言”,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多年来准备袭击的细节,并预言自己会被称为“二战以来最恐怖的魔鬼。”
      布雷维克的宣言以一句令人胆寒的句子收尾:“我相信这将是我记录的最后一笔。现在是周五,7月22日,12点51分。”
      听着音乐杀戮
      写完这句话,布雷维克出发了。他把载着炸弹的货车停在靠近挪威首相办公室和政府办公大楼的街区。下午3点22分,他引爆了炸弹,造成8人死亡。
      布雷维克在引爆炸弹之后,搭车来到离奥斯陆40公里开外的于特岛,十分冷静地对正在参加青年夏令营的青少年们展开了大屠杀。根据幸存者的描述,布雷维克在大开杀戒时戴着耳机听着音乐。对于这一看似怪异的行为,他在自己的“宣言”里做了解释,说自己特别喜欢英国作曲家克林特·曼塞尔为电影《指环王》创作的配乐《LuxAeterna》,因为该音乐“非常鼓舞士气而且可以激发人心深处的强烈愤怒”。
      事后的死亡统计触目惊心,整个于特岛共死亡68人,伤者近百人。整个屠杀进行了一个半小时。6点25分,挪威中央反恐部队到达于特岛,2分钟后制服了布雷维克。有挪威市民拍下屠杀后现场的照片和视频,死伤遍地,惨不忍睹,有如二战战场。
      (编辑:原道)

    推荐访问:挪威 之路 枪杀 毁灭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