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载体和方式研究

    时间:2021-06-10 12:01: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相较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民族多元化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的重要特点之一。特别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以及日趋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各所高校必须牢牢把握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加大民族团结工作以及相应活动的开展力度,才能更好的实现自身的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各民族学生间交流、交往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载体的具体策略,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载体;优化创新方式;现存问题探究
      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学生的民族团结工作就成为各院校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工作推进的重点所在,这不仅是助推广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的必然举措,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中华民族内部凝聚力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则是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现存问题探究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国家层面也加大了对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旨在助推不同民族学生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但就相关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实况来看,普遍凸显出载体单一、内容单调且趣味性较弱的特点,很难充分调动各民族同学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1]。具体来说,现阶段各所院校大多以座谈会、宣讲会为载体,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有关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校方的理论灌输,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厌烦甚至于排斥的心理,实际的教育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这也是有关主体应当全面研究与深入探索的问题所在。
      二、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面临挑战探析
      (一)民族意识强化
      现阶段,我国逐步迈入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表现在高校民族学生的共同学习生活过程中,即学生逐步具备较强的民族意识,十分关注不同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差距,同时也十分强调对本民族风俗习惯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很难在个性与共性之间寻求一定的平衡,这就给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开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在实践中,一旦未能照顾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饮食习惯或者是民族习俗,就很容易影响到民族团结,不利于为广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多元信息冲击
      现阶段,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大背景,广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的途径日趋多元化,特别是西方腐朽落后以及极端思想的渗透,使得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言论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少数民族师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不利于民族團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多层次推进[3]。除此之外,受制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历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开展需要全面考量不同民族学生的现实需要,这就给有关主体的工作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三、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创新思路探究
      实践证明,各所高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是提升不同民族学生凝聚力,助推其健康成长与高质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本文立足于我国各所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现实情况,就如何创新优化活动载体与形式,提出了如下几点思路:
      首先,各所高校以及相关主体必须加大创新力度,牢固树立与时俱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开展理念,即立足于新常态的教育大背景,探讨一条同不同民族学生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新道路。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有关主体加大对国家战略的学习力度,了解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注重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相应活动开办过程中彰显本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其次,相应活动载体与方式的创建,必须打破原有单一、单向模式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工作载体多样、活动内涵丰富的创新型道路。具体来说,有关主体应当牢牢把握民族团结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立足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需要以及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的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活动、强化组织基础、优化教师队伍,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4]。
      最后,各所高校必须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彰显自身的社会引领与理念指导作用,即将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与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建设实况,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现实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结合实际、注重需求,避免陷入一概而论式的尴尬境地。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各民族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其共同成长与发展,因而在目标设定以及方案创建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空中楼阁状态,即确保创建成果可以惠及到不同民族的老师与学生,重点体现在提升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升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等层面,使不同民族师生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满足,最终实现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开展创新策略探究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与主要途径所在,也是培养不同民族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与崇高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基于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各所高校应当加大对这一工作开展的政策引导、制度建设以及资金投入力度,构建起一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石的创新型民族团结教育道路,从理论层面助力民族团结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落实。例如,各所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发展需要,逐步开设如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等必修课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同学们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可以自觉自主的传播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成为民族团结的助力者。在此基础上,各所院校应当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活动,例如民族团结进步讲座、民族团结理论宣讲会等,使全校师生可以深入了解同民族团结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起良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氛围[5]。除此之外,应当加大对师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力度,全面掌握各族师生的思想动态与发展需求,定期开展民族团结稳定方面的形势分析、隐患排查工作,从源头处扼杀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因子,最大程度上为各民族师生营造稳、定安全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推荐访问:创建活动 民族团结 载体 高校 方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