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独立特行,天下一高

    时间:2021-06-06 00:03: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sns/qsns201011/qsns2010110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sns/qsns201011/qsns2010110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sns/qsns201011/qsns2010110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qsns/qsns201011/qsns20101101-4-l.jpg
      编者按:高二适先生一生勤奋刻苦,对传统文化精研详解,精通文史、书法,博涉诸家,自出新意。高二适对历代书法名家都有深刻研究,经历了遍习诸家、兼取博采、逐渐蜕变、自成一体的过程。从其书作来看,他于隶书、真书、行书、草书用功俱深,尤其于章草多有心得,并能熔铸古今,以魏晋楷行为基础,取章草之精髓,守钟、王之神韵,得汉隶之滋养,化杨风子之风采,借宋仲温之姿态,创一种一分隶,二分楷,三分行,四分草的高体,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高老的学识书品人品,令人景仰,值得传颂。
      本期高二适专题的刊发,得到了泰州姜堰高二适纪念馆馆长郁胜天先生、姜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杨华山先生的大力支持,无私为我刊提供了高二适大量未经刊发的作品图片及相关资料,同时,郁胜天先生又认真地对高二适作品释文进行了整理。在此,对两位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二适(1903-1977),江苏省姜堰市兴泰镇小甸址村(旧属东台)人。原名锡璜,后更名二适,晚年自号舒凫老人。他在谈到自己这两个名字的含义时自称曰:“二适者,适吾所适也;舒凫者,舒展自在也”。
      缘于家学,高二适自幼即刻苦自励,14岁即通读《古诗源》,18岁开始研习《杜诗镜铨》。文笔过人,广为乡里称道。又尝于假日游学于京沪,访师问友,拜识戈公振、韩紫石等文化名人,获益良多。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元老、岭南画派代表人物陈树人常在报端刊登画作并征求题画诗,高二适屡以诗札应征,颇得陈树人赏识。1935年,应陈树人之邀,至南京任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办事员、科员。同年在南京与章士钊相识,订忘年之交。同时与于右任、柳诒徵等名士交游。“七·七”事变后,又经陈树人介绍、推荐,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抗战胜利后,晋升简任。同时兼任朝阳文学院、建国法商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又先后在南京工专上海分校、华东交专和华东水利学院教授国文和图书馆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经章士钊推荐任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高二适一生嗜书如命,致力于文史、哲学、诗词、歌赋以及书法艺术的研究与创作,成果卓著。其治学、治艺,诚如徐利明引高二适自云而定论为“诚、勤、广、深”:“吾素不乐随人俯仰作计”,可谓“诚”;“一日无书则不能生”,可谓“勤”;“出入千数百年,纵横百数十家”,可谓“广”;“若草法从章法来,则高古无失笔矣”,可谓“深”。20世纪60年代初,高二适曾借得南京大学陈中凡教授影宋本《柳河东集》一书,对照各种版本进行研读,校勘,以至其书被圈点、题注,遍加朱墨,难言归还之期。在治学过程中,高二适纵观古今、博览群书,常常对研究过的书帖随感随题,反复摩挲,其眉批、评注、题记、跋语常使书页空处殆尽。其中有肯定、赞赏,亦不乏批评、指谬。辩证思想现于字里行间,非真知灼见者,何能言之。
      譬如,跋《石门颂》:“《石门颂》气势深厚,以之练笔力,便拟天骨开张,腾拏跳踯,有不可向迩之概。日夕揣摩,其乐无既云。”;题《李贞武碑》:“《贞武》挺秀,逾于《万年》。予常间月临摹,便觉有餐霞饮露之概”;“能于细致中求奔放尤难”;题《温泉铭》:“唐太宗书得力于右军《兰亭》而出以变化,笔法驰骤过之。今人要能变易太宗形模、才称能手”;“使一点矜气不得,有一丝浮气也不可,吾初见此,最难下笔,熟视三五年,临字几千遍,乃能书此数语”。又跋:“由此悟到新意,亦由此悟到妙意,新者新颖,妙者妙在天然也”;题《墨池编》:“余取‘证圣’名斋,原本陶(隐居)上武帝论书启‘若非圣证品析,恐爱附近习之风,永遂论迷矣’。推崇武帝为第一评书家,吾名书斋曰‘证草圣斋’,本此‘圣证品析’语”;“余作草书以章草、八分、行书相间为之,此右军法也”;“夫书,先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不能先发。吾作书最主此说”;题《杨凝式帖》:“‘化方为圆,削繁为简’又‘隐劲于圆,藏巧于拙’。杨风子草书,十六字尽矣”。跋《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草书即须乘兴而发,始能为之,此草书不二法门”。人常言“文如其人”,从高二适这些零星的题跋中,随处可见其令人叹服的真知灼见和率真的品格。他是一个从古人成法中大胆突破,跳出樊篱而另辟蹊径的饱学者。是一个“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的人(楚山语)。高二适这种严谨治学的风范,仗义直言的个性,深为时人所重,章士钊就曾在香港《大公报》刊诗赞云:“漫天恶札世争奇,皇象工书反不知,四海久嗟同气少,寸衷唯许素娥知。退之原自长于笔,高叟何妨固在诗,却虑耦耕逢日暮,百年沮溺壮心期。”并注曰:“吾诗亦仓卒成之,无足齿数。唯愿天下人知有独学自成,不求人知之高二适其人,故郑重以出之。高二适先生本无书名,唯无书名,是以独绝”。
      高二适存世作品中其真、行、草、隶的结构之搭配与运笔之贯气,稳健生动双飞,天真妙趣独步。其“治艺”谨严而勤奋,青年时代即已遍临天下帖,各家书法均有所涉猎,手摩心会,胸有成竹,其行笔刚健奔放,结字豪迈洒脱,正所谓“适吾所适”矣。
      高二适对唐太宗《屏风帖》情有独钟,他写道“唐太宗屏风帖为古今第一佳帖,今之世无人能明草法矣,书此喟然”。50岁以后,高二适个人的书风逐步形成,开始专攻章草,并致力于《急就章》的考证。尝谓“章草至吴三国后两千余年无人讲解梳理,惜世人不能尽晓尔”;“俗书均不明章,吾作急就考证,自颜师古后,无知之者(颜亦讹误百出,元末明初人能书而不识章草之本,下至清末罗振玉、王国维均有不识章书处),此大恨也”。又云“岁次甲午,余年逾五十矣,乃出旧藏《松江石刻皇象急就本》暨元人宋克补本,朝夕临摹,又久之,始稍解章草偏旁法则,乃由篆隶变为草之途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高二适广搜各种《急就章》注校考异本及古残简碑帖字书,排比章正,详审细察,矫正了历代所传之失误。《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从1959年始发初稿至1969年历时十载六校而定稿,1982年成书,其23年之跨度,个中艰辛不言而喻。此书的出版,为我国的书法史和文字学的研究填补了一段空白,贡献卓然。
      高二适一生推重章草,从他的一些题跋中亦可获见,如题《唐拓十七帖》曰:“甲辰大暑,临此最勤,舒父氏年六二矣,右军笔法始稍解矣。嗟嗟,卅年功夫乃得此耳”;“王帖草不脱隶,传世宋拓本中盖未有如此刻之圆浑者。世传方笔圆势,八面拱心,故当于此中求之矣”;“此帖均属草隶笔法,足徵右军书迹由章变为今草,斯其初祖耳”;“凡草书者,点染曳带之间,若断若续,婉转生趣,而锋棱宛然,真意不失,此为入神”;又如题《月仪》、《出师颂》合帖曰:“不作张芝即索靖。羲、献今草有别开生面之处,倘用章法求之,定能超唐迈宋。近世书多俗劣骨,由唐、五代章草失传,此可为书史中之定论矣”;“皇象《急就章》规模简古,气象深远”;“吾书隶、楷、草、章,当以钟繇、梁鹄、皇象、索靖诸家为师,而行草则一准右军笔法”。再如题怀素《自叙帖》诗云:“怀素自叙何足道,千年书人不识草。将渠悬之酒肆间,即许醉僧亦不晓。我本主草出于章,张芝皇象皆典常。余之自信为国宝,持此教尔休张皇”。诗中尊崇张芝、皇象为章草之典范,认为怀素狂草,激情之下其线条连绵缠绕,结体夸张变形,草无准则,且俗、冗笔多,缺少高古之意。然对怀素大草之不凡气势与动人情愫,却时常表现出自己的仰慕之心,曾赞云:“素师笔通神明开山岳,其所自来,直张长史重世耳。”
      高二适晚年在明代宋克“四体书”的基础上大倡其妙,以魏晋楷书为基础,取章草之精髓、得汉隶之骨骼,形成了一种一分隶、二分楷、三分行、四分狂的狂草新体。《南都帖》即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该稿通篇起伏跌宕,气韵灵动,如锥画沙,坚可屈铁,丰富的情感演化成点线的奔突,融真行、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四体书风痛快淋漓,谋篇布局汪洋狂肆,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才气、骨气和不平之气充分体现了高二适顶天立地,一以贯之狭路相逢的勇者气概。稿中高二适对自己的书艺成就做了客观评价,并举沈尹默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称其为“三百年来无此笔法”的书坛奇才为之佐证。然高二适虽名重一时,惜数十年间却总不能为世所用,故抒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高二适为传承祖国书法艺术,奖掖后学,诲人不倦,不求虚誉的长者风范。

    推荐访问:一高 独立 天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