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

    时间:2021-07-12 00:00: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取得了一些进展,有了在处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上,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的转变,在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上取得重大突破。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总结了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区分了资产阶级的不同组成部分,初步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来源、表现及其特点,提出了革命转变的新思路。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转折,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瓦窑堡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以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转变的重要会议载入史册。会议的决议和会后毛泽东的报告,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突破,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一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认识资产阶级,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资本主义极不发达的国情,造就了一个复杂的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又使中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既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俄国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就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担负起了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也就从第一天起就面临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关系的难题。中共二大确定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更是与资产阶级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革命的实践中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没有认识清楚。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看,已尝试把中国资产阶级分成两部分,即把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买办阶级——与外资有密切关系之银行家(如陆宗舆、陈廉伯等)商业家(如唐绍仪、何东等)工业家(如张骞盛、恩熙等)”和大地主、官僚、军阀及依附于他们的知识界,统称之为“大资产阶级”,认为他们是“极端的反革命派”,是“民族革命运动中之死敌”;把“华资银行工商阶级(所谓银行业乃指小银行和钱庄,工业乃指小规模的工厂,商业乃指国货商)”与小地主统称之为“中产阶级”,“即所谓民族资产阶级”。并且认为这个阶级对革命持矛盾态度:在其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当革命起来了、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又怀疑革命;随着革命的深入会发生分化,其右翼会站到帝国主义一边变为完全的反革命,其左翼颇有革命性,但是极易妥协,不能持久。毛泽东对资产阶级的分析具有代表性,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已取得一些进展,即已不再把它看成是铁板一块,而是初步分为两部分,指出买办阶级是敌人,民族资产阶级可能是朋友。对民族资产阶级看到了革命性的一面,也看到了妥协性的一面。这些都是宝贵的,但也应当看到认识是初步的,概念并不很清晰、确切,把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特点概括为分化,也不科学。正因为理论上的不清楚,才在实践中出现被动接受共产国际对中国资产阶级公式化定型化的分析,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认为蒋介石、汪精卫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时,只看到其革命性的一面,忽视其妥协甚至反对革命的一面,只联合不斗争,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了大革命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曾取得了重大胜利,也遭到了惨痛的失败。导致失败的主观原因是党多次犯了“左”倾错误。三次全局性“左”倾的最大共同点,就是把资产阶级不加分析地当作敌人。这个对资产阶级的错误认识来自于斯大林的“中国革命三阶段论”。斯大林认为蒋介石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四一二政变蒋介石的叛变,意味着民族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汪精卫是上层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七一五汪精卫政变,意味着上层小资产阶级也离开了革命。新时期革命的动力只有工农,最多加上下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不仅是革命对象,而且是最危险的敌人。斯大林的理论被中国共产党接受,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指导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资产阶级当作最危险的敌人成为全党的共识。以此为依据,中共中央制定的反帝反封建反资产阶级的革命总路线,严重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能够争取的民族资产阶级赶到敌人方面去,孤立了革命力量。在“左”的总路线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严重脱离实际,对根据地建设造成危害。如1927年1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的“没收中外大资本家的大工厂大商店银行矿山铁路等,收归国有,工厂归工人管,厉行劳动法……征发有产阶级的财产”的指示贯彻到各根据地,程度不同地发生了没收工厂商店、捕杀厂主店主的情况。有的甚至在“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口号下,大烧大杀,使私营工商业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再如1931年11月7日召开的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其中明确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资本家、富农“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在经济上要“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决定》和颁布的《劳动法》都使私人资本不仅难以发展,甚至不能生存。这些“左”的政策的推行,破坏了根据地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土地革命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上述对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历史回顾,凸显这一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不正确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正确对待中国的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路线和策略和政策。没有正确的路线、策略和政策指导,共产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新社会的建设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二
      
      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党有了在处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问题上的经验教训。1935年底,适应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的转变,在对资产阶级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突破。
      当时推动党对资产阶级认识取得重大进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时局的大变动和全民族抗战的需要。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涨。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停止内战,集全国之力抗日,是人民的强烈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人民的要求,成为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必须改变政治路线和策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实现。而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必须在理论上解决对资产阶级的认识问题。
      二是共产国际策略转变的积极影响。1933年德国法西斯上台,成为法西斯战争的策源地。德、意、日法西斯对世界造成了严重的战争威胁。为了对抗法西斯侵略,1935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作出了改变共产国际长期实行的无产阶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战略、实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的决定。与此同时,要求各国共产党实行联合一切力量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在共产国

    推荐访问:中国化 重大突破 马克思主义 进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