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政务公开研究

    时间:2021-07-05 20:04: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本文从政治社会化的视角来分析政务公开对政治社会化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当前中国政务公开存在着公开尺度、文化阻力及教育制因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多种监督方式完善政务公开保障措施、构建高效电子政府为政务公开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契机、尝试构建首席信息官制度(CIO)加大处理政务公开信息流的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政务公开;电子政府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6)11-0174-04
      叶荣(1981—),男,江西赣州人,南昌大学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47)
      
      政务公开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务公开不仅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政治社会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因此,正确认识政务公开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意义,深入探讨政务公开在转型时期的困境和推进政务公开的路径选择,更好的理解政治社会化从而不断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关于政治社会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社会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术语,是指人们通过社会互动,形成人的社会属性,实现人的社会生活,促进和保持社会一致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的概念被引入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杰克·邓尼斯指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美国政治学家格林斯泰因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对于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以上两种观点在发展中都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两者都忽视了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与社会政治体系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英国学者K·P·兰顿发展了这一概念,他把个人置身于一个交流畅通的政治系统中,社会成员获得政治训练并形成政治认知,他提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把自己所属的社会团体对社会的信仰和观念融合到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中去的过程,是社会的一代向下一代传递其政治文化的方式”。[1]在我国,对政治社会化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杨光斌教授所提出的:“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的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2]这种定义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笔者认为,全面理解政治社会化应从作为一个政治体系得以维系并使其顺利进行的心理环境——政治文化入手,因为政治社会化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内化的过程。因此,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及传递的过程,是社会个体与政治系统互动、相互认同的过程,是渐进、有序、广泛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政治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到“政治人”转变的过程。一方面,社会个体主动学习政治文化,接受主流政治文化。另一方面,是政治体系有目的灌输政治信息的过程。经过这两个过程,使社会个体逐渐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内化成个体的政治情感及政治信仰,从而实现由“自然人”到“政治人”的转变。第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就社会个体而言,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其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对来自政治体系的政治意识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予以吸收。对于政治体系而言,政治体系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和政治意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意识的传播。社会个体与政治体系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与计划性的统一正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个体与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的必然反映。
      
      二、政务公开对政治社会化的重大意义
      
      既然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形成政治文化传递政治文化的过程,那么作为政治社会化外在表现的政务公开无可厚非的充当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其对政治社会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政务公开是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传递与延续的重要途径。
      过去,我们一直在探讨政务要不要公开以及要公开多少的问题。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被列为国务院2006年一类立法,这将是我国政治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政务公开所要公开的是和政治体系有关的,以权力运作为主线所有涉及公共事务、公共服务的事项,[3]也是政治体系根据自身的政治发展要求,向社会成员传播社会主导意识形态,使社会成员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并内化为自己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的过程。从这一点看,政务公开具有延续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政府作为承担政治社会化和政务公开的主要机构,政务公开是其本质要求,也是其职责所在。其行为不仅仅展示政府形象和维护民众的利益,在某种意义上更是影响了民众,进而深入到他们的态度。
      2.政务公开是政治社会化下政治体系和个体成员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
      政治社会化在某种意义上决定政务公开的性质,政务公开的某些特征也会受政治社会化特征的影响。政务公开实际上也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对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是他们根据民主发展的规律和自身发展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从政治体系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政治信息、政治信仰、政治价值等,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另一方面,政务公开是任何社会文明、民主进步的必然进程,这就决定了对于政治体系而言,政务公开是其本质要求,政治体系必须将体系内的各种信息(保密信息除外)毫无保留的在社会成员中扩散和传播,使社会成员接受或内化并按照共同的模式进行政治生活。这两个过程主体不同,目的也不同。社会个体成员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政治归属感,取得社会的认同,并能顺利地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或经济活动。政治体系则是试图通过政务的有效公开来获取便于政治体系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从而体现民主发展的要求。
      3.政务公开符合政治社会化下的政治发展的要求。
      政治发展包括国家政治系统提供大众支持的社会化过程,同时包括了广泛的政治参与建立制度的社会化过程。[4]在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政治生活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和发展民主制度,使民主原则精神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制度化的民主生活方式,主要涵盖了大众参与、政治公开、机会均等、实行法治等。民主生活则意味着广泛的大众参与,意味着规则公开的前提下大众的选择过程,这一切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政治社会化下的政务公开不仅仅要向大众提供一些静态的政治知识,如政治体制、管理制度、运作规则、工作程序及法律法规的内容,并且给大众提供大量的生动活泼的动态政治活动信息,包括正在进行的政治决策、政治管理、行政管理信息,正在进行的改革以及人民能够感觉到的正在变动的利益关系信息等。这些活动和信息有助于培养公众关心和参与政治的兴趣、意愿和要求,从而使民主这个齿轮有效的运转起来。
      
      三、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政务公开困境探析
      
      当今,政务公开已在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有了相当广泛的实践,有的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深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政务公开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尺度
      公开的尺度可以分为公开的广度和公开的深度。政务公开的广度实质上指的是公开客体所占的比例,即对哪些公众公开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村务公开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而乡镇一级、县市一级、省一级的政务公开则是星星点点、仅分布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在推行了政务公开的地方,大多数也只限于政府机关,少数一些地方已经扩展到公共服务事业部门(如学校、医院、银行、电信、市政等)。政务公开的深度实质上是指公开的有效性和充分性,即如何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的问题。一部分地方的政务公开还存在着极其严重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有些地方的政务公开内容仅限于文字上的规定和一些硬性的统计数字,一些地方政府特别钟情于在“政绩广告”、“花架子”上做文章,停留在“虚公开”、“假公开”上,统一的政治文化难以形成,相反,不利于社会安定的一些亚政治文化却得以借势萌生,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推荐访问:社会化 中国 政务公开 进程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