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加强公共外交,建设国际舆论环境

    时间:2021-07-02 04:00: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组的小组讨论会上,记者总是可以看见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认真听会的身影,他关于“公共外交”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委员的热烈评议。
      随即,《对外大传播》收到了全国政协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转来的《加强公共外交,建设国际舆论环境》一稿,有趣的是文稿的第一页眉头上写着:“古人云,一字之师,名照同志所改数处,都很妥当。当为‘数字之师’。启正3月7日。”寥寥数语,尽显赵启正的谦逊。
      可最后一天的小组会上,赵启正不见了!当他匆匆赶到会场时,主动向记者解释:“今天上午,奥组委和北京市委邀请我参加他们的一个会,让我谈谈奥运筹备中对外的事儿。”面对《对外大传播》记者,赵启正侃侃而谈“公共外交”理论,其中不乏他长期从事对外传播工作的理论积淀和实战经验的总结。
      现将赵启正的发言和他本人的文稿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举办奥运会要付出很多的财力、物力、人力,那为何仍有许多国家争相申报举办奥运会呢?因为几乎所有的奥运会举办国都有一种期盼,就为了借助奥运会的机会向世界展现自己,向世界说明本国的真实情况。中国历史上没有举行过奥运会,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将是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奥运会。现在离奥运会举行只有500天了,很多人提出,那么多的外国运动员和外国记者到中国来,如何能与中国国民进行广泛的接触,了解真实的中国,并交互传播自己的文化。再加上,改革开放仅仅二三十年,中国发展如此迅速,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有限,奥运是一个交流的好机会。这是其一。
      第二,由于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差异,世界才丰富多彩。又由于世界文化的差异,彼此理解才有困难。对于差异必须尊重,也因此可以形成互补。如果漫不经心地对待文化中的差异,则可能形成误会。如果歧视对方文化的话,就会形成冲突。我们希望北京奥运会能成为一个文化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大舞台。
      第三,也有些人担心中国国民的某些文明传统近年来有所退化,那么少数人的文明习惯养成不够,会给外国来访者造成误解。这次来到中国的运动员和记者将达十万之众,而中国接触到他们的人则在十倍以上。所以,不仅每个北京人,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公共外交的大使,都负有公共外交责任。对此,北京市政府也发出了增进公民文明意识的号召。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奥运会,更提出“我参与,我贡献,我快乐”的口号,但文明传统的养成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形成的,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熏陶和传承。那么,从现在起,应该对外国人接触最多的一些行业抓紧培训,要列出一个接触外国来访者的行业名单和每一行业中哪一层次的人员名单。
      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因为是有点突击性的培训,这种培训主要是克服文化差异的服务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讲究方法,用案例法是比较好的,通过以往本行业在接触外国人当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克服的方法。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不要单纯指出是文化的差异,有时并不是哪一方对哪一方不对,各民族文明只有特点不同没有高低之分,这并不是要我们与外国文明趋同,而是让所有的文明同生、共生和互补。牋牋还有一点,就是要要提高危机处置的能力,所谓危机就是发生一些突然的事件,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运动场上的一些争执,甚至有些仅仅是谣言。相关责任部门应当有专门的、训练有素的发言人及时地予以说明,不能以后发制人来掩饰自己的不敏感、低效率和迟钝。在互联网时代,一则谣言或者一条超过事实的消息会在一瞬间传遍全球。在奥运会期间,信息处理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重要工作。奥运会的消息、评论都将传播给全世界。在赛场上,公众要持有一种东道主的态度来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要胜不骄,败不馁。准确的报道,公正的评论,友善的语言都是报道的要素。要减少那种鼓动狭隘民族情绪的用词,少用“报一箭之仇”之类的话。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加强国际友好往来和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同时也会进一步促进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我们提倡以国际对话化解冲突、解决矛盾,而国际对话不只是政府间的对话,也需要各国公众间的对话。“公共外交”就包括了各种对话方式。
      “公共外交”是一种面对外国公众,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说明本国国情和本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活动。它对政府的外交工作有相辅相成的支持性意义。进行公共外交的主体是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部门、组织和机构,其中更多的是非政府组织,如民间团体、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宗教组织以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人士。
      通过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和主流社会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的利益。
      在当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决定于本国国情,也受制于国际环境,这不仅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军事环境,也包括国际舆论环境。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利益的冲突,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时有严重的歪曲,乃至攻击,比如连年不断地制造“中国威胁论”这样的炒作热点。西方政治家制造了意识形态鸿沟,并通过他们强大的媒体宣传,致使外国普通人士也对中国有众多误解。如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缺乏民主,中国正常的国防建设被认为是为了取得军事霸权,中国经济的发展被认为会增加外国的失业率,甚至光明磊落的中国对非洲的政策也被诬为新殖民主义。
      对中国的不解、误解和偏见,不利于我国,也不利于他们自己,因为偏见会使他们的对华政策随之产生严重偏差。可以说,正确认识中国这个有13亿人口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事关他们的根本利益,也是世界和谐的必要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西方媒体能在公正立场上报道中国,更不能寄希望于它们来填补它们制造的舆论鸿沟,我们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首先要寄希望于我们自己。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础工程。在这个方面,我们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交流,传统的外宣工作是现代的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后者的内容更为广泛。公共外交在国际交往场合无处不在,具有广阔的舞台。公共外交随时随地都体现一个国家的形象。从大了说,公共外交可以体现在一次中国文化展览盛会上;从小了说,公共外交又可以体现在一次中国出口产品推介会上,甚至在中国旅游者和外国人的一次交往中。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临近,我们要把两会办成向世界说明中国真实形象、提升中国影响力的盛会,筹划公共外交方面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为此,对于加强我国公共外交,我提三点建议。
      一、公共外交工作需要国家的指导与适当的经费支持。在改革开放时代,凡有机会与外国公众接触的国人,都应该做公共外交工作。最近几年,我国每年出境达3000万人次,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公共外交力量。而每年入境的外国人达2200万人次,他们也都是我们公共外交的对话者。公共外交表达的是中国形象,在政治上是中国立场,在方式上是文化的传播,需要中联部、宣传部、外交部、文化部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等部门的直接指导。虽然公共外交可以借助许多国际交往的机会,经费来源是多元的,但是政府财政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二、整合公共外交队伍,形成互补之势,发扬各种组织和机构开展公共外交的积极性。大学、研究机构、媒体、外贸机构、民主党派、有关的各人民团体等,在对外工作中都应注意建立国际公共关系,主动承担公共外交任务。
      三、开展公共外交的教育。国家有关部门要对涉外机会多的领域的工作人员广泛开展公共外交教育,使其树立公共外交意识,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具备条件的大学,也应该开设公共外交的选修课程,使公共外交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
      
      (稿件反馈请至zhoujin_gongwu@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

    推荐访问:舆论 外交 环境 建设 国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