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1-06-28 08:00: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我国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全国高校普遍采用大课形式进行教学,针对大课形式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增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本文从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小班化教学层面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分类选课 小班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1-022-03
      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渊源与演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形势需要而创设的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承担拓展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培养爱国情操的重任。
      1985年,中共中央根据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颁发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的政治理论课,“应该向学生介绍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他们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精神,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本科院校普遍开设了《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这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课程。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全国师专教育新“教学方案”,确定以《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作为政治专业的学科主干课程,取代原来的《国际共运史》。1999年,《世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全国统一更名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当代”也被列为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当代”课由“1998方案”的公共必修课改为“2005方案”的公共选修课。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普遍采用大课形式,“当代”也不例外。“当代”的大课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科素养参差不齐,违背因材施教原则,影响教学效果。
      如韩愈在《师说》中所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若高校不同专业和学科(文理工法医农艺术体育等)的学生都选“当代”,则会因学科背景不同,学科素养的差异,对老师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有的还是相互相互对立的。从多年问卷跟踪调查的反馈可以看出,大课教学都存在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文科学生要求“按专题来讲会更好一点;该简就简,才能提高上课效率;”认为应少对一些高中文科生熟知的学术概念、专业名词和知识架构等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解释,否则,是“重复建设”,浪费时间。理科学生则呼吁““当代”课文科性质太强,历史不好的理科生很郁闷;”希望对一些生疏的学术概念、专业名词等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知识架构进行详细的解释。
      (二)、选课学生人数太多,课堂教学秩序受到影响,影响教学效果。
      大课教学,一个班的规模少也七八十人,多则一百多人甚至二百多人,课堂教学组织管理难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美国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超过这个范围,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1]。在大课授课中,学生有“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上课存在迟到、早退现象;课堂纪律也比较松弛,少数学生听音乐、讲闲话、发短信……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完成课时教学任务,用于维持班级教学秩序的时间有限。
      (三)、教学方法单一,与教学内容不相适应,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特征、教学环境等因素相适应。大课教学多数只能采用“一言堂”的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也显沉闷、单调,很难采取诸如讨论、座谈、社会参观等方式,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师生互动少,师生关系疏远,影响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亲近或疏远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心理上的反映。许多教育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构本身就表现出教育性,富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安其学而亲其师”的观点。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加之住房改革等原因,相当部分教师不住在校园里,中国高校又没实行美国的“住校教授”制度,公共课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大课教学,课堂上师声互动很少;教师上完课,在学校里的有限时间,要忙科研,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会议等,课外与学生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叫不出多少学生的名字;学生则对教师教学风格、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等不了解,甚至连老师姓氏名谁也不清楚。师生关系疏远,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而高效的双向型教学互动形式(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多向型(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等教学互动形式则难以开展。
      三、《当代世界经濟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
      教学组织形式和班级规模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当代”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思想性很强的特点,要切实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组织方式,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提高有效性。多年的“当代”教学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学生按历史学科素养分类选课,实行小班化教学,是有效提高“当代”课的教学效果重要途径之一。
      (一)、学生按学科素养分类选课,是贯彻“当代”课程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推荐访问:选课 教学改革 世界经济 当代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