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时间:2021-06-17 00:04: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越来直明显,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更为突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和浸润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关键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艺术类学生;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2-0044-03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源自上海高校陆续提出的 “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文字先后顺序的调整,而是完全不同的内涵、不同的取向范围的概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势必是系统的,必然的。
      
      一、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1枯燥的思政说教与现实道德需求的脱轨
      当今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态势和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取向。尤其是艺术院校学生,思辨能力有待提高,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水平有限,判断更倾向于从众趋流,缺乏独立思想。加之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主流文化呈现出冷眼旁观,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态势。高校中现行的思政教育主要集中于思政课程,以教师枯燥说教,学生漠然听讲的形式为主,很难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枯燥的思政课程“将道德知识进行一番客体化的处理,将人的道德、德行所蕴含的诸种主体因素(动机、态度、情感等)都逐出这种知识之外,使它完全失去有血有肉、鲜灵生动的生命活动的特征[1]”。将道德知识进行理论化的处理,反而将人的道德所涵盖的动机、态度、情感等主体因素都逐出理论之外,这种枯燥的思政说教,将道德知识教条化,学习形式绑架化,受众难以将知识转化为道德的内驱力,更不用谈和现实道德需求的接轨,其实,思政教育不是一种知识,他更多的应该是形成一种品质,一种自觉的行为。
      2经济驱动价值观的改变和普世性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市场经济驱动经济价值观的改变,很多大学生以物欲追求作为目标,以金钱作为度量衡,错把高消费生存等同于高质量生命,把享受当作追求,追求短平快的快感和满足。这种经济至上,物化了的幸福成为精神内核的追求,肤浅而短暂。在全球化的时代,几乎已经没有任何文化形态可以幸免于物欲症的感染[2]。《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要求,高校要以保卫与积极传递包括和平、争议、自由、平等和团结在内的各种普世性价值观为使命和职责,引领正在经历慎重的价值观危机的社会超越纯经济思维与走进更深的道德与精神维度。
      3负面价值观的艺术与建立高雅有序的精神需求之间的抵触
      负面价值观的艺术严重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和人的健康成长,负面的、甚至是扭曲的价值导向本身具有排斥理性、屏蔽思想的属性。而这种更加接近于动物式的原始的感官直接刺激所带来的快乐,反而激发了人自身的,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弱化,助长了社会低俗艺术的消费,把青年一
      代引入歧途,甚至丧失理想信念。艺术类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创造性强,但理想信念淡薄,自我意识占据主导,集体观念薄弱,专业技能突出,文化修养较差等特点。大学时期正处于他们对各类养分积极汲取的时期,但又缺乏必要的文化过滤的屏障,在全球网络化的时代,多种渠道接触到低俗艺术,内心世界容易被低俗腐化所左右,这与大学校园建立高雅有序的人文精神需求相抵触。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分析
      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思想意识、认知方面既有着普通大学生的普遍特征,又有着自身非常典型的特点。首先,从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规律上看,他们更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文化课的学习。笔者所在单位为专业音乐学院,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从小就开始了专门的技术训练,学习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其专业训練上,而在文化课的学习程度,仅限于高职院校,甚至更低的文化层次。 长年文化课学习的习惯养成不好,文化积淀薄弱,对于需要思辨性、理解力的传统思政教育从内心处于抵触状态。相反,多年的专业学习,让他们有着稳固的专业思想,对于专业学习的态度和投入度远远大于文化课的学习,这就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奠定了前期的基础。其次,从艺术类学校教学规律来看,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艺术类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固定性,学生对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崇敬与信任感,而且专业技术的学习将伴随着学生整个大学期间甚至是延伸到大学教育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其他专业更多,这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和实施提供了较强的可行性。最后,艺术类院校较多的实践课程,教师在艺术实践中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内容影响学生。
      
      三、浙音声歌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及举措
      1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资源一般分为两个层次,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内容中是直接体现出来的。而隐性的德育资源一般与学科知识点外在挂钩不明显,而蕴含在教学的组织形式、知识价值体系中。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德育意识和敏感度,充分备课,运用智慧,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深度挖掘。当然,专业教师并不是要把课程中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单独挖掘出来,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这种做法很有可能把课程思政变成了专门的思政课程,而把教学内容中与思政有关的因素通过间接的、隐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感悟、内化,再外化成要表达的符号或者行为比较有效和切合实际。比如浙音声歌系的民族声乐教学中,开展的 “中国红色经典歌剧片段教学月”活动,就是通过一个在教学时段的设计和安排,让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红色经典歌剧唱段,并选择剧目进行学习排演。在学习的过程中,除对学生的声台形表进行辅导,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感知作品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重温抗战时期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浸润式地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比如在教唱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选段《永远的花样年华》时,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歌剧的创作背景:剧中以冀中古城的抗日斗争为背景,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带领群众在敌占区与日伪军展开的斗争。其中唱段《永远的花样年华》,是主人公金环被捕就义前坐下来,生平第一次化妆,缓缓吐露心声,唱段用饱满舒缓的咏叹,表现了主人公面对牺牲的平静内心,正是这种强烈的平静更显示了金环的高尚情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充满着道德智慧的故事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扮演其中的人物,体味人物的情感,化身人物的本身,切身感受到了中国革命者为了国家胜利、百姓平安、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情怀,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这样,一是使我们党的学生对于人物的刻画更加准确和生动,二是通过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所得来的思政教育效果也更加显性和持久。

    推荐访问:路径 艺术院校 课程 建设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