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汉代,“丝绸之路”上的边疆安全

    时间:2021-05-22 16:01: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中央集权国家开始正式开辟、经营丝绸之路,并将其逐步纳入大一统的国家统治体系。丝绸之路战略地位特殊,是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势力长期对峙,激烈争夺的对象,为确保边疆安全、政权稳定,实现中央与边疆的良性互动,经营丝绸之路,就成为关乎国家和边疆安全稳定的战略国策。文章以丝绸之路开辟、巩固时期的汉代为研究对象,从边疆安全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汉在丝路地区的布局、丝路安全防御、后勤保障等军事措施,以期为边疆安全治理模式的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新疆的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汉;丝绸之路;军事保障与法律制度;边疆安全
      〔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3-0061-05
      维护“丝绸之路”①的安全和畅通是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的重要策略之一。虽然,旨在针对丝绸之路地区安全稳定所采取的军事措施并没有专门而系统地出现在各种历史文献和资料中,甚至部分内容亦有缺失,但不可否认两汉中央王朝为经略丝路沿线所采取的各项军事制度,却客观地存在于古代丝绸之路产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并与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措施相互配合,并随着大一统中央王朝对丝绸之路管理的深入而不断充实,有力地维护了边疆的稳定与发展。
      一
      (一) 丝绸之路的战略地位与汉时丝路布局
      地理环境对古代边疆安全的影响一直客观存在,从稳妥处理中央与地方(或是民族政權)的关系、到合理配置边疆与中央的兵力等,都体现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考虑国家的整体战略走向,对丝绸之路的经营和重视就与丝绸之路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并且在与匈奴的竞争中,逐步发现了河西与处于“丝绸之路”核心地区的新疆(西域)②在地缘上的联系:河西走廊是中央政府经营丝路的入口,东西连接着中原与西域交流的要道,南北方又据守着北方游牧民族和西南少数民族,顾祖禹对河西战略军事地位的概括为:“镇河山襟带,扼束羌戎……刘散言:武帝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隔蜡羌,裂匈奴之右臂。”[1]。这种密不可分的地缘关系,决定了西汉以后的中原王朝对丝路的经营都是以河西——西域这个顺序而进行的:西汉以河西四郡为通道,占领丝路南道,继而向丝路北道进发、实现对丝路南北道的控制,统御整个西域的顺序,有计划布局了整个丝路的防线;河西被打通,中原与西域完成了空间上的对接,丝绸之路沿线作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可以说,丝绸之路与中国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兴衰与中国历史的周期高度重叠。西汉武帝通过重兵驻守、构建军事防御体系巩固丝路地区,在实施“断匈奴右臂”的策略的过程中带来了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边疆的稳定与发展,而边疆地区也在丝绸之路的通达中保持了安定。
      (二) 多元化的武装力量
      随着中央王朝对丝绸之路军事战略的步步深入,其兵力部署也随之展开,并在与丝路众多民族势力的博弈过程中不断调整,更何况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对丝路地区的政治理想,归根结底仍要以驻军和合理的兵力驻防为基础,这也是中央为确保丝绸之路安全畅通的最基础要素。
      元狩二年 (公元前121年)在酒泉、武威、张掖、敦煌设置河西四郡,驻重兵以保障河西的稳定,更是为下一步进入西域而做好准备。《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李陵曾“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太初二年(公元前121年),为配合李广利伐大宛,汉政府派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一面加紧修筑防御工事另一方面增加十八万戍卒驻守酒泉、张掖地区,可见河西地区防御力量之重。
      显明隧戌卒河东郡口新里魏宜生,686[2](70)
      肩水骑士口里大夫77.42[3](58)
      觻得骑士万年里77.39[3](58)
      从以上汉简中可以看出河西的驻军主要有“骑士”和“卒”两种,但凡对匈作战,河西兵力必承担重任,可以说,河西兵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汉匈战争的走向,“天汉二年和四年的大山之战、余吾水之战,征和四年(前89)的燕然山之战等都能体现河西驻兵的重要地位。[4](75)汉以绝对优势控制了通向西域的道路后,便逐步深入丝路腹地:从武帝太初三年起,从敦煌到楼兰盐泽修筑了亭、障形成重要防线,达到了控制丝路南道的目的。及至宣帝时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元帝时戊己校尉设置于车师前王庭,而逐步控制了丝绸之路南北方向的大多数交通要道。
      沿着丝绸之路军事防御的展开,西汉的兵力主要来源于边郡、军镇“领护”机构和属国统领的军队。
      边郡兵是汉代边疆地区主要的兵力,由郡太守统领。边郡兵为“常驻兵”,人数较多,从汉武帝开始扩边,需要大量常备兵,西汉的边郡兵大概是24万~25万[4],其数量根据边疆形势而变化。边郡兵的主要任务为守护边防,其中守护边塞的被称为戍卒包括燧卒、障卒和塞卒,一般由内郡的戍卒、驰刑徒和归附少数民族士兵担任[6]。平时,戍卒的主要任务是:巡逻、侦查敌情,做好记录;若有敌情、举烽报警;战时则参加战争。边郡兵多以骑兵为主体,如汉宣帝本始二年,汉有十几万骑兵参加了对匈战争。
      屯田兵,主要指 “且耕且守”的军事力量,一般史料中称其为“田卒”或、“屯田卒”等。如居延汉简记录:
      田卒魏郡,黎阳朝阳里,冯广枪一,传靡广二升长,(113·1) [3](77)
      作为屯田基本劳动力的士卒担负着戍守边疆和进行农业生产的双重职责,如居延汉简记载:
      葆部界中民,田官畜牧者,见赤燔各便走近所亭障坞辟,马驰以急疾为故(EJF3·80) [7](89)
      体现了田卒配有武器,并且了解烽燧的信号,一旦有警示信号,屯田卒便就近加入“亭障坞辟”中进行防御。
      属国兵是汉边防的重要的武装力量,一般是指归附于汉朝的少数民族士兵,由属国都尉统领,擅骑射,如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骠侯(赵)破奴讨伐楼兰、姑师时,就是用了数万属国兵和边郡兵而取胜的,这时的属国骑兵多为五属国匈奴降兵。

    推荐访问:丝绸之路 边疆 汉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