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小学生语文一年级上册【浅析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时间:2019-02-12 03:29: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尽管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但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 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实现从“苦学”到“乐学”的转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孩子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为了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是不行的。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成功时说:“因为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深入了解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如果学生说:“我真高兴,明天又能上语文课了。”那这位教师就有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成功的积极因素。
      (二)热爱学生,培养积极情感。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阵地,更应该是情感体验的场所。爱是我们为师者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倾听每个学生的心声、呵护孩子的心灵;唤醒和激励他们学习的兴趣;耐心挖掘孩子的潜力增长点;尊重每一个学生,将平等的机会和成功的快乐给予他们。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最能打动学生的是教师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积极思维的能力。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要尽量多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言堂”,而应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精讲,要给学生留有联想、想象的余地,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凡属阅读课,教师可抓住重点内容让学生熟读、精读,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的创造热情高涨,兴趣盎然,阅读教学的效益自然会提高。
      (四)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为此,应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learning to learn)和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应和学生一道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与学生一起分享问题探究中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了学习的快乐,学生自然会兴奋,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①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次中美两国之间的教学交流,中国派了一位特级教师去美国,还带着两名学生,那堂课名叫《影子》。中国教师以自己为中心,用严谨而又古板的方式讲课,哪知生性活泼的美国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满教室跑动,只有那两个中国学生一动不动地在听。该美国教师上场了,他一上来就做了个鬼脸,立刻把学生都给吸引住了,教师问一个还在桌子底下的学生:请你找一下自己影子。这个学生立即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开始寻找自己的影子,班上同学也帮他一起找。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教师就发问:为什么找不到这个影子呢?于是学生就开始讨论,说: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教师就让他们去有光的地方找,并且带回来。学生们兴奋不已,开始找并试图抓住自己的影子,最后学生发现影子是抓不住的。教师说,既然抓不住,那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吧。学生们迅速回到教室,在充满无限好奇的渴望里,在一片出自本能的鸦雀无声中,美国教师开始了他的课:这个影子是什么呢?如果是物质的,为什么抓不住它?如果不是物质,那为什么我们能够看见它……可见美国人的“影子”是在阳光下追逐和激发中被自己发现的。
      
      二、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或兴趣来选择具有社会功能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利用生动的图示,创设情景,仿佛置身于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中,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娱乐、游戏是小孩的天性,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针对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题材,可适当将一些健康的游戏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3)适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投影仪和多媒体,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学生兴趣得到提高。
      
      三、推荐阅读材料、培养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年龄小,天生好奇,但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比较差,所以教师要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题材广泛,题材风格多样,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同时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读、思、记。(1)“读”有三种读法:一是泛读,只求了解阅读的大概内容;二是速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获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三是精读,对名篇佳作,需要细细品味、体会、揣摩,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2)“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3)“记”,古今中外,治学严谨者都有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好动,自制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培养他们定时、定点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动笔激情和欲望,摘抄和标志精彩的句子,并鼓励他们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他们有情可发,有感即发,久而久之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展现才能的活动。(1)举办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手抄小报展览、摘抄佳作欣赏,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求知于课内,砺能于课外,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和才能。(2)短剧和会话表演、开展语文学习园地,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互相感染,达到长久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增强师生互动;还可以指导监督学生,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习惯;也可以从学生中挑选主持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本领。我们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要学、乐学和会学;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培养出当代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能力,能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①转引自劳凯声:《中国教师》2005年第1期,第39页。
      
      参考文献:
      [1]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福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阅读教学,2002.第9期.
      [3]张之伟.小学语文教学探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4]劳凯声.中国教师.2005年第1、6期,中国教师杂志社《中国教师》编辑部.
      
      (作者系陕西中池乡西沙河小学校长)

    推荐访问:浅析 小学生 语文 兴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