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浅谈洛阳汤文化_洛阳汤文化英文介绍

    时间:2020-03-26 07:19: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清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不喝牛肉汤,不算到洛阳。汤在洛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世代相传,情深意厚,堪为汉唐遗风。洛阳的汤种类繁多,有牛肉汤、羊肉汤、不翻汤、丸子汤、豆腐汤,洛阳水席等等。这些汤不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代表一种精神,代表着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在一代代洛阳人身上传承,这种文化在这一代代洛阳人手中发扬。
      关键词:洛阳;汤;文化;精神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54-02
      
      一、洛阳汤的渊源
      洛阳地处盆地,四面环山,有伊河、洛河、廛河、涧河四条河流穿城而过,水源较为充沛。这里盛产各类农作物和蔬菜,西南部山区的小秋收、山货非常丰富。这些因素为洛阳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据记载,在盛唐时期,女皇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就提倡喝汤了,她本人就是个煲汤的高手,并且在宫廷内烹制出许多汤品。后来这些汤品的配方散落在民间,被百姓采用并进一部发展。统治阶级的提倡,无疑为洛阳汤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洛阳从古至今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每当遇到改朝换代时,必定是战火纷起,城池被毁,人民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如今洛阳市老城区所在地就是金代统治者所建,其规模不及隋大都的二十分之一。在战乱的年代,那些家庭殷富的人们,既要裹腹,又要满足他们的胃口,美味的汤汤水水就成了既简单又理想的饮食。据老人回忆: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日本人的大举进攻,城里人都跑到洛阳市北郊的烧沟、史家沟一带挖窑洞暂住,但是没几日,卖汤的生意人也随之来到这里。挖一个窑洞,架一口锅灶,丸子汤、豆腐汤等小店就此开张。可见即使再艰苦的环境,洛阳人依旧离不开他们所钟爱的汤。至于洛阳汤文化起源于什么时代并没有准确的史料可考证。洛阳人爱喝汤的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行成的。
      二、洛阳汤的种类
      1.早汤
      到了洛阳,一提起喝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洛阳人早上见面的第一句是:“喝了没有?”洛阳的早餐大部分都是汤,各种各样的汤馆遍布全市各个角落。早汤又分素汤和荤汤,常见的素汤有:丸子汤、豆腐汤、不翻汤、粉汤等等;常见的荤汤有牛肉汤、牛肉杂肝汤、羊肉汤、羊肉杂肝汤、驴肉汤等。每天早晨,你都会见到三五成群的人们骑自行车或开上汽车,寻找自己对口味的汤馆一饱口福,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尝到美食。
      牛肉汤是洛阳人的最爱。鲜美的牛肉,美味的老汤,加上通宵达旦的温火熬煮,一碗牛肉汤可以让你精神饱满的去迎接一天的挑战。洛阳市孟津县在夏朝时,北通都城朝歌,南连故都西亳,西达关陇,东行大海,为天下之咽喉。《尉缭子》记载:“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①《古史考》也有类似记载:“吕望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②由此可见牛肉汤在洛阳最早可以追述到夏朝。
      2.午汤
      随着人口迁徙、文化交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洛阳人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你来到老洛阳人家,你会发现,他们仍保持着传统的饮食习惯。汤食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万变不离其宗,有汤面条、糊涂面、米豉、豆腐脑、浆面条、胡辣汤、豆沫、疙瘩儿汤、鸡汤混炖、酸汤饺子,当然还有卤面、包子、捞面、馒头、汤面角等。
      浆面条就是把发酵过的豆浆同面条一起用水煮熟,然后把大绿豆,辣椒油,韭花当做调料搅拌均匀,使这道饭吃起来味道格外鲜美。经发酵的豆浆就像酸奶一样,既有丰富的营养有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给你一碗肉,你吃不完就不想吃了,给你一碗浆面条,你吃了一碗想两碗,吃了两碗想三碗。过去邻家有一女孩,吃起浆面条不要命。肚子撑疼了躺在床上哭,让大人揉揉肚子,跑一躺茅房,又拿碗去吃。所以洛阳人说浆面条能吃上隐。
      3.晚汤
      喝汤的重头戏是在晚饭。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既想解乏又想睡个安稳觉,滋滋腻腻的喝碗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做上一锅汤,烙上几张烙馍,摊上几张菜馍,拌上点萝卜丝、黄瓜丁和咸菜,全家人聚在一起,香喷喷的喝着汤,吃着烙馍卷菜,其乐融融。
      洛阳人晚汤的做法显得既丰富又随和,家里有什么粮就烧什么汤。有米熬米汤,有面熬面汤,有豆熬豆汤,有红枣,莲子,百合,元肉等就熬八宝汤。通过各种粮食的互相搭配又能做出各种各样的汤。总之,从五谷杂粮到山珍海味,到了洛阳人手里就能变成美味佳肴。最著名的晚汤就是疙瘩汤。疙瘩儿汤的名子怎么理解呢?就是把烫好的玉米面和白面混合搅拌成一个个小疙瘩,然后放入锅中用水煮开。这道饭堪称粗粮细做的典范。近年来,营养保健专家一再呼吁人们要加大粗粮的摄取量,这道汤对人体的好处就不言而愈了。
      4.宴席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最完整,最具有特色的一套宴席。水席的全席有四荤四素八个凉菜,八大八小十六个热菜,总共二十四道菜。上菜时,凉菜用八寸菜盘,热菜用二号海碗。上菜时有固定的套路和程式,不能随意乱改。老洛阳人春节准备过年菜时总要做出许多水席半成品,以备接待来客所用。根据客人的多少还有五碗四,八碗四,一般采用十大碗这些上菜套路。
      水席最著名的一道菜叫燕菜,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武则天定都洛阳时,东关下园村的菜地里长出一个大萝卜,长约三尺,重约二、三十斤。人们认为是吉祥之兆,就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看后认为这是象征着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祥瑞,心中非常高兴,所以命御厨将萝卜做成菜。御厨先把萝卜切成细丝,拌上绿豆淀粉,上笼略蒸片刻,放水里打散泡一会儿,捞出后晾干,然后再上笼蒸一会儿。这样就去掉了萝卜的气味和脆劲儿。然后用海参、燕窝、海米等名贵海味熬汤,再将萝卜丝放入。武则天品尝后觉得味道鲜美无语,就把这道菜赐名为燕菜。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访问,在友谊宾馆品尝水席。厨师用萝卜雕刻了一朵牡丹花放在上面,周总理看后说是牡丹燕菜。从此,牡丹燕菜的名子不胫而走。因这道菜是汤菜,所以被保留至今,并定为水席的头道菜。如今的燕菜改用高汤烹制,不再用名贵的海味,配菜多用踢骨肉等普通菜代替。
      三、洛阳汤的文化精神
      近几十年洛阳到处开起了烩面馆,汤是用牛肉和骨头炖出来的,面是扯面,配料是葱、海带、牛肉片。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洛阳市西关黄梅路口出现了第一家烩面馆,冠名“陕西烩面”。其实陕西并没有这种烩面,倒是很像山西的面食,配料是黄花菜、牛肉丁、粉丝等。因汤味非常浓郁鲜美,很符合洛阳人对汤的追求和嗜好,所以,烩面馆像雨后春笋在洛阳漫延开来,几乎随处可见。现在没有人再去追问其来源,都认为是本地的饮食。和洛阳的泡馍同出一宗的陕西牛羊肉泡,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引进洛阳。在洛阳市老城区的中原大厦营业两层,生意兴隆,红火一时。但因其把馍熬成糊状,体现不出汤的韵味,最终还是没被洛阳人接受,所以很快就没了生意。
      洛阳地处华夏之中,北通晋冀,南及鄂湘,西据函谷,东扼虎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历经了一千多年。建都年代之早、建都年代之长、建都朝代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这里帝王将相荟萃,巨商殷富云集,各种山珍海味,各大菜系品种在此汇聚。但洛阳的汤不曾被历史淹没,不曾被这些美食所取代。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汤品与各大菜系不断的交流融合,不断的创新,创造出符合各个阶层各种口味的汤。
      洛阳汤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代表,已经成了一种独立文化现象,它符合历史的发现规律,符合人民大众的需要。洛阳的汤汤水水,苦辣酸甜咸,实际上是代表了一种风尚,一种洛阳的人文特征。洛阳的汤调和南北口味,东西咸淡,兼容并蓄,饭场中间,游刃有余,从容闲适,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洛阳人的开放、包容和自信。
      洛阳汤文化是洛阳人民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注释:
      ①引自《尉缭子•武议篇》
      ②引自《古史考》
      
      参考文献:
      [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3]洛阳地方史志丛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4]麻益兵.民俗文化的现代旅游表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8.

    推荐访问:洛阳 浅谈 汤文 浅谈洛阳汤文化 洛阳的汤文化 洛阳汤文化的历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