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独闯科海,勇攀高峰] 勇攀高峰

    时间:2019-05-11 03:27:0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2005年,是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论等现代物理奠基论文发表100周年。为纪念这件大事,联合国把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数学、物理、生物界,实实在在,生动有趣,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真人真事。仅以此献给“国际物理年”。
      1997年,忽然从地球那边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有几十个国家参加的“人物传记研究所国际研究联合会”来信说:“根据胡长安总的成就及他对社会的贡献,我们推选胡长安教授为“Man of the year 1997”(生物1997年度国际人物)。与此同时,该会还推举他担任“终身代表理事长”。
      胡长安教授居住湖北武汉,从未走出国门一步,与该组织未有任何联系,甚至连它的名字也未听说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缘由须从此前十一年,即1986年,美国权威的、刊登诺贝尔奖金级论文的著名《物理评论》A上,发表胡长安教授《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论文说起。
      (一)
      1955年,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身朴素的学生装,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湖北省图书馆,顺手翻开一本英文科技杂志看了起来。正当他聚精会神阅读的时候,发现了“胡风反革命分子,好好写出检讨,交组里党员转党支部!”这么一句话,明显是针对他的,使得他生起气来阅读不下去了,把杂志一合,想起身走开。又一想:何必为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再伤脑筋,浪费精力。前不久已下定决心了吗,一心一意搞科研,为祖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出力。
      这位青年叫胡长安,湖北汉川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51届学生。1949年初北平解放后,毅然放下学业,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决心为解放全中国出力。南下后被分配到中南军政大学(前身是延安“抗大”总校)工作。他学的是理工科,但多才多艺,业余时间写了一篇文艺小说,尚未发表,即遭批判,并因此而转业去湖北医学院。到医学院工作一年多,正值农村合作化高潮,新人新事不断传来。他又动笔写了一篇歌颂农村新风尚的短篇小说,描写一位年长的社员,不辞劳苦,连夜去城里帮不沾亲带故的女社员请医生接生,刊登在1955年5月8日《长江日报》文艺栏上。文字流畅,主题新颖,挑不出什么毛病。然而“时不利兮骓不逝”,恰巧碰上文艺界开展反“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单位写过小说,能与文艺沾边的就他一个人,何况在部队又有“前科”。于是揪出来作为运动对象,批呀、斗呀,大会小会不断,还要他写检讨交代材料交党支部。他问心无愧,文章又刊登在堂堂党的报纸上。但迫于压力,仍违心地写了一份材料交出。此后,他下定了排除干扰,发挥所长,科学报国的决心。就这样,从1955年下半年起,胡长安利用一切时间,闯进图书馆专心致志,猎取科学知识,武装自己。
      胡长安同志1944年至1947年在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读高中时,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是全校闻名的高才生。高二结业时,提前考入清华大学,保留学籍,坚持读完高中才去北平就读。当时的同年级同学周光召(现中科院长)都知道他。他的数理基础好,外语是英、德、法齐全,晋升讲师时,独选考德语,一时传为佳话。在图书馆这座不收学费的课堂里,浏览了一段数年军旅生活,很少接触的近期科学成就时,他感到“二战”后,尤其是五十年代,世界科技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暗自庆幸自己走运,赶上好的时候了,喜悦的心情把一切愁苦都驱散了。
      宏观世界里,太阳和一切恒星的光热之谜已经揭开,1938年科学家就知道它是氢为燃料的不断“热核反应”(氢弹爆炸)。由此探索到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更玄妙。微小的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威力无比,原子弹、氢弹已经爆破。比原子核还要小的“基本粒子”,已发现的有100多种。这100多种“基本粒子”还不基本,可能由更微小的“更基本粒子”组成。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对生命起源的蛋白质结构与核酸结构的一些情况已经掌握。研究生命活动本质的“分子生物学”也诞生了,用它作工具,向遗传学、医学领域进军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各种新奇的自然科学知识进步,吸引着胡长安,要掌握这些知识,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他决心再进一步提高数理知识,打牢基础; 同时筛选题目,看准方向,准备大干一场!诗言志,他高兴的写了一首诗:
      “你探索着宇宙的奥密,
      蹒跚地行走在,
      科学的道路上。
      喂!看见了吧,
      在浩瀚的书海里,
      闪烁着令人迷恋的星火”。
      ——写于1956年
      科学道路是艰辛的,何况他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对胡长安来说,这只是一面,还有更苦的一面,那就是生活。打成“胡风反革命分子”,革除仅有的民选工会委员职务,只是政治上的。配套挨整的是停发每月59.5元的工资,只给30元生活费,还要赡养老母亲。一半给母亲,另一半留给自己。用10元钱吃饭,5元卖笔墨纸砚。有大米吃,比起红军长征啃树皮强多了。睡的嘛,还是从部队转业来时,分给的单身宿舍那张床。有吃有住,乐呵呵上阵,拼!
      胡长安走进图书馆,拼命地吸取精神乳汁。他还发现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领域在不断地深化、细分,彼此相互关联愈来愈密切。专业化的同时,又有综合化的趋势。控制论既是一门新兴科学,又是物理学、电子学、数学的合成产物。各种学科中,数学尤为重要。当时苏联数学研究颇有成绩,胡长安不满足中文或英文翻译过来的“二手货”,执意自学俄语,又长了一双眼睛,视野开阔多了。由此尝到甜头,又努力学习日文。几年来下,能用中、英、法、德、俄、日等六种语言,12只眼睛扫描世界了。胡长安就是这样直接吸取着国际上自然科学领域的尖端成就的。
      渐渐地胡长安看到崭露头角的生命科学,在核酸与蛋白质结构,酶和能源代谢,病毒、抗生素等领域的研究,获得极大丰收。他感到这方面和自己的医学院教学结合得很紧,于是把目光开始转向生物、生命科学、医学上来,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他更加认真学习和研究。
      胡长安在图书馆的午餐,是从家里带来的湖北人常吃的“米粑粑”。省、市图书馆,还有附近的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看到他刻苦读书,简朴的生活都很敬重他。有时送上一杯热开水,开玩笑地称他为“啃米粑粑先生”。只要胡长安开口借书,他们尽量满足,本馆没有,就从外馆,甚至北京图书馆帮他借。   经过七、八年努力,他的各种笔记本一大摞,小纸箱都装不下了。他想分门别类地整理一下,可在那里搞呢?此时虽已结婚,但无房子,栖身在岳父家18平米的小屋里,连张桌子都没有。思来想去,厨房水缸上有个大盖,顺手搬来矮凳子就干起来了。就这样,还得和读书的小孩轮流使用。好在苦惯了,年轻无所谓。想当年在南工团学习时,听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副主席、郭沫若等人作大报告,一张报纸垫在屁股底下,双腿交叉,席地而坐,还做笔记哩。胡长安就这样又干了两年。十年里收获匪浅,30万字结合教学的《医学数理统计引论》、60万字《数理基础》、29万字的《量子理论》,10万字的《量子力学》、27万字的《场论》; 还有《生物控制论》等六大本笔记性的大部头,编著整理出来了,共160万余字,工工整整装订成册。
      单身宿舍一张床,30元工资两人粮。
      图书馆里当课堂,六本厚书捧献上。
      被着沉重的包袱,顶着“胡风反革命分子”敌我矛盾的巨大压力,没有同伴,没有助手,没有办公室,孤身一人,闯荡科海。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科技之船,乘风破浪,扬帆猛进的时候,胡长安同志也跳上这只航船,共同沐浴着,分享着驾驶的欢乐与喜悦。
      这就是“Man of the year 1997”的胡长安教授,在1955年至1965年这十个年头中,真实生活的写照。
      (二)
      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这场来势凶猛,红卫兵小将打先锋的群众运动中,医学院基础部的“老运动员”、“胡风分子”胡长安,首当其冲,在劫难逃。“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批判胡长安“白专道路”,难道世界上那么多的科学家走的都是“白专道路”?!胡长安自己呢,他不仅不“白”,而且走的是一条“红专道路”。他的行为既红又专。
      1946年底,北京大学女学生沈崇,在东单广场遭美国兵强奸,北平学生万人上街游行抗议。正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的胡长安义愤填膺,带头翻越紧紧关闭的学校铁栅栏大门,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同他并肩示威游行的有同学挚友李绪鄂(前航天工业部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乃宽(国务院前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等。
      在清华学习期间,胡长安仍一如既往地参加反美反蒋的各种学生爱国运动。1948年北平万余学生的六?九“反美扶日”大游行; 同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在东单广场屠杀东北同学的“七?九”请愿游行,都有他的身影。这些,同班同学朱镕基(国务院前总理)均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就在此时,即1948年下半年,胡长安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我党地下“民青”,开始正式革命生涯。
      改革开放初期,一股“下海”经商潮流风涌时,胡长安的妻子黄涤非已选好一个项目,劝他共同经商,赚钱改善生活。他微笑一下,摆摆手毫不动心。也在此期间,从美国回来探亲的内侄女,听说他每月只60多元工资,低得不可思议,要介绍他去美国工作,说凭他的本领,保证提供别墅、小汽车和优厚薪金,胡长安点头谢绝。
      胡长安解放前在“白色恐怖”下参加革命活动;解放后放下学业,参军南下,一颗红心献给革命,献给党,什么“白专道路”?!他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埋头搞科研,十年如一日,用这些成果报效祖国,红白分明。虽有口难辩,但事实胜于雄辩,不需要辩,辩什么?!
      参加共产党算是红吧,胡长安自1948年入团起,早就下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医学院写过不少申请书,但党支部向他索要的是“胡风反革命分子”的检讨材料,而不是入党申请书。再说党能吸收“胡风分子”入党吗?做一个“党外布尔什维克”,胡长安常对一起参军的老战友表露心声。
      你批你的“白专道路”,我照样搞我的“白专”。当年“胡风分子”还使他大伤脑筋,现在的“白专道路”他一笑置之,毫不在乎。好在不久,重点转到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上,他不当权,落得清闲。他那能“清闲”住呢?拼命利用这个“清闲”的大好时机,把早已选好的医学科研课题,用这十年中新学到物理、生命科学、生物分子学,主要是1948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申农教授创立的新数学学科——信息论,专攻医学。誓要给随机性很大的医学,注入数学分析,使这门学科从定性描述走向定量描述,提高其科学程度。他对自己选定的这个题目抱有充分信心,因为此时手中握着“新式武器”控制论和信息论。它们不仅适用于社会通讯领域,而且适用于人类和动物。人与动物体内也有信息的不断传递与控制问题。人和动物都把不断感觉到的内外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达到大脑,大脑根据信息,再下达指令,通过神经加以实施。在生命科学方面,研究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生物学”已经出现,遗传、增殖之谜被揭开,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蛋白质结构,基本上搞清楚了。一个细胞核中有几万个以上的DNA,一个细胞核包含遗传、增殖、蛋白质等极多的信息。向医学领域深层次进军的冲锋号,世界上众多的科学家已经吹响,是时候了,自己在医学院基础部工作,也要拿起武器朝前冲,同他们并肩战斗!
      “文革”期间集中精力研究医学信息问题时,胡长安仍是关云长单刀赴会,没有助手,没有伙伴、没有实验室。他有个窍门,碰到需要实验验证时,就到专家权威搞过的实例中去找,去对证。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许多实验案例,他都用过。住房条件也没改变,依旧是单身宿舍那张床,岳父家的矮板凳和水缸盖。“白专道路”加上原来的“胡风反革命分子”,学校的人,没人把他当回事。岳父家在汉口,单位在武昌,中间隔一道长江。此时,经常要动笔,加上要给学生授课,两边跑。常常早起床赶清晨4点半的头班船,很辛苦。经济上还是30元生活费,困难如故。事先买上半斤烧饼,船上吃二两当早点,中午用自来水泡泡,吃剩下的三两,就算一顿午饭。办公室没有热水瓶,妻子心疼他,就把从部队带来的军用水壶,装满开水让他带上,虽喝时是凉的,但开水总比生自来水强啊。碰到困难心烦的时候,胡长安常常自发地吟唱先烈们的诗:“坐牢算什么,只要主义真……”,或者哼几句“小呀么小儿郞,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开怀解闷,自慰自励。   胡长安教授就是在这样环境中钻研医学信息论的。当他取得某些进展时,就开怀大笑,休息几天。高兴地对妻子说:“什么白专,我搞科研就是干革命,是红专”;“我搞的是本行,是医学领域的尖端。是填补空白,在国内外都是响当当的。有别人的,我拿来当论据和工具,也有我的创造”。“我是用物理理论、数学方法、世界名人化学实验实例,扎扎实实创造出来的。”
      时间在流逝,结婚已七、八年,孩子都出世了,住房的困难总要解决一下。经过各种努力,七十年代初,总算是住进医学院宿舍,尽管是15多平方米的两间小屋,且同别人共用一套,出入走一个门的“团结户”,但方便多了,起码不用4点钟起来赶轮渡了。好景不长,后来盖了一批新房,他完全够条件分到一套,可就是不给他,耍了个不光明的手法,一车子把他的家具送回汉口,塞进一间不足18平米的小屋,地板踩上去就破了,根本没法去住。
      科研、医学信息论就是在这种艰苦困难条件下,一步步地继续朝前走着。到七十年代末,一部30余万字,抄写工整的《医学信息论引》书稿,以崭新的姿态问世了!
      【论引】根据胡长安在“文革”之前十年间,积累和整理出来的物理、数学、生命科学等有关资料,尤其是信息论,把人体的重要部分,如神经系统、记忆系统、遗传系统、生病与诊断,寿命的长短等方面,从简单到复杂,用六章五十四小节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到了,并尽可能地用数学公式给以量化、精确化。它表明活的、复杂的、人的生命系统、人体有机体,从此进入一个可以应用数量、数学公式表达的新阶段。
      胡长安品尝到胜利的喜悦,面部不会笑的肌肉也张开了。1978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亲自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医学院也举办了同样会议,胡长安把【论引】书稿作为献礼。后来又满怀希望地交到学院科研处,几个月过去了,没任何消息。跑去询问,回答是:“学校五、六位权威都看不懂,自找伯乐吧!你身体不好,今后少搞这些名堂。”这个回答,关心中带点刻薄。也难怪,向来各学科彼此独立,医学就是医学。他的【论引】是数学、物理、医学的综合,数学公式充满全书,的确不易看懂。但各学科互相渗透,向综合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物理、数学、信息论、控制论进入医学是难免的,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幸的是“伯乐”很快地找到了,胡长安把书稿交到武汉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中科院武汉分院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李国平教授手中。李国平看后很高兴,多次约胡长安会面,鼓励说:“你作了一件大事,让数学进入医学,又发展了数学,数学又多了一个分支。”且积极支持出版,而单位竟有人去出版社抽稿阻挠。
      《医学信息论引》胡长安编著。1981年1月。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书成功了,胡长安寄一本给我国国际著名物理学、数学家钱学森教授,钱教授高兴地亲笔写信来鼓励。指出在人体科学研究中讲“噪声干扰下的信息传递,是有意义的。”“是个贡献。”素不相识的原北京第二医学院秦笃烈教授来信说:他正要讲授50多个学时的医学控制论与信息论,偶然得到这本书,这方面的专著在国内实在是凤毛麟角,他十分高兴,叫图书馆再卖10本。【论引】中详细讨论过的遗传信息部分,实际上是研究“克隆生物”可行性的基础,英国人1997年“克隆”出世界上第一只绵羊,是胡长安《医学信息论引》出版后16年的事情,他不无遗憾地说:“可惜当年没有把它译成英文,不然‘克隆第一’是属于五星红旗了。”
      《医学信息论引》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信息分析“,如果把其中的数据和数学公式制成软盘,对医生的临床诊断将会提供有力的帮助,可惜1981年出书时,电脑的使用还不普及。另一节“生命成长与衰老过程的信息量度,”对统计人的寿命长短,提供了男女分开统计比混合统计,准确度要高出几倍的论证。2000年我国大专院校“电子信息”教材中,把《医学信息论引》作为主要参考资料。
      从1955年胡长安带着沉闷的心情走进图书馆,到1966年“文革”之前这十年中,他学习、研究、整理出物理、数学、医学等六大部头笔记,这算是“铸剑”。再从1966年到1978年拿出《医学信息论引》书稿,这算是“磨剑”; 再到1981年正式出书,前后共经历二十多个年头。
      二十年啊,二十年,多少希望、多少汗水、多少愁苦!胡长安教授首创的这部医学信息论,这把新的医学科学之剑,终于打造完成了!
      这是一把金光闪闪的利剑!
      这是数学、医学史上,一把由中国人锻造出来的,永放光芒的宝剑!
      (三)
      改革开放的春风温暖着中华大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春天暖融融,胡长安教授沐浴着暖融融的春风,又攀登高峰了!
      胡长安用信息论研究生命、生物、医学过程时,经常遇到一个问题:即统计物理学中有个百年历史的波尔兹曼原理,认为在孤立系统中,表明事物混乱量度的“熵”,是单调增加的(熵增原理)。而物理学与生命科学中普遍采用的随机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熵是单调地递增,并推断马尔柯夫过程不可能有熵减。按照“H定理”这种说法,熵愈增愈多,混乱度愈高,而且只增不减,不能逆转,那样发展下去,不是乱套了不可收拾吗?在生命和医学上更说不能。熵增,混乱度提高,打破了原有平衡,生命就进入有病状态,只增不减,岂不是病永远治不好?这不符合常识。
      就在胡长安《医学信息论引》1981年出版之前的七十年代,一个以生命系统为对象,关于“熵减”过程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研究热潮,正在国内外兴起。1977年,西方学者S?Guiasu出版了《信息论及其应用》一书,提到“H定理”对能量为孤立的物理系统是适应的。考虑到马尔柯夫过程是为研究这样的物理系统而引入的,因而怀疑它在其他方面,如描述预测、识别、分类等抽象领域是否适应。接着S?G教授就证明在此过程中有“逆H定理”存在。1981年10月,胡长安写了一篇题为《论信息论中的H定理》论文,提交给杭州“中国电子学会信息论与通讯理论学术会议”。在这篇论文中,胡长安教授凭着深厚的数学功底,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从数学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在马尔柯夫型进程,或各态经历马尔柯夫链型过程,有着信息熵值单调减少的过程,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与“H定理”逆向的数学命题:“I定理”(信息定理或负熵增加定理),并探讨了新的“I定理”在生命系统的应用。这篇文章受到国内有关学术界的重视。   1985年,胡长安又以“对熵增原理挂帅地位的现代冲击——关于生命系统中熵减过程的信息理论研究”为课题,向中科院“科学研究基金会”(自然科学学术基金)申请立项获准,并先后得到7000余元的资助。他增添了勇气,鼓足干劲,又花一年多时间研究这个课题,特别是“I定理”在生命、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这个领域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开放系统,它也存在着有序无序问题。熵增,破坏有序;熵减,又逐渐恢复到有序,生命就是在这种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这是全面的、科学的正确规律。在此基础上,胡长安用英语写成《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一文,也是他在《医学信息论引》一书出版之后,继续登上的另一座高峰。论文送到国内某高级自然科学杂志,人家客气地回信和他“商量”,能否先找个二、三流杂志试试。明白了,这个《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是离经产叛道的首创,万一遭到反对,岂不有损杂志社的声誉么!?
      “怎么办?怎么办?”妻子见他焦急的样子就问:“你是向物理权威挑战,唱对台戏。人家一直都认为没有逆定理,你却认为有,到底论证充足不充足,有无把握?”
      “有!”胡长安斩钉截铁地说。接着又补充道:“我不是标新立异,故弄玄虚。我的科研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试验,不是抽象难懂的东西。”
      “既然有把握,有信心,那就朝国际上有权威的杂志寄。当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提出在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向权威的、公认的宇称守恒规律挑战就是榜样。”
      胡长安高兴地说:“好,就这么办!送美国《物理评论》A”。第二天就付邮寄出。一周后,只短短的一周时间,美国《物理评论》A这个具有国际崇高权威的杂志社就回信了,说:“正请人审稿,听候好消息。”胡长安这时已年逾花甲,整60岁了。手捧《物理评论》A的来信,像当年琴师伯牙遇到钟子期知音一样,高兴得赋诗一首:
      “万里长江贯铁虹,流水岁月何匆匆。
      北战南征天下定,甲解无冠愧苏公。
      勇担苦累笑伴穷,奋把余生夺险峰。
      琴台忽传子期在,煮酒黄鹤论英雄。”
      ——1986年春喜接《物理评论》A初报。
      不久,当年(1986年)的《物理评论》A上,就全文发表了胡长安的3万余字论文:《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
      论文发表后,轰动一时,东欧、西欧、南北美洲、西亚地区,包括美国和当时的苏联在内,三十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写信和他联系,交流。三年以后的1989年,美国《物理评论》A上又刊出德国卡尔?马克思大学物理学者拜德?柯尔(Bernd Creii),评论“逆H定理”的文章,说他自己用“优化理论”证明“由胡长安首创的,与波尔兹曼H定理相对立的,能应用于生物方面的逆H定理,胡称之为I定理即信息定理是正确的”。该文同时指出,有的学者也研究了复杂的量子力学中熵减过程的情况。
      十年过去了,胡长安这个在国内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的“逆H定理”论文,在世界各国学术界传播着。胡长安的名字,通过各种语言文字,也在世界各国科学界,像电波,似阳光一样振荡着、传递着、扩散着。真是“墙里开花墙(海)外香。”关注,搜集研究这方面信息的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人物传记研究所国际研究联合会”,捕捉到中国人“胡长安”这个名字,才推选他为:“Man of the year 1997”(生物)。
      此后,到了2001年,《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又获世界级“国际优秀论文奖”。至今,2005年,发表快二十个年头了,它在国际物理、数学、生物医学界的影响,经久不衰。在国际互联网上,可以看到它;在某些论文中,直接间接地也可以窥见它的身影。
      《马尔柯夫过程中逆H定理》其所以在国际数学、物理、生物界激起巨大浪花,有的专家甚至称它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起了改变重要学科发展方向作用。概括说:“逆H定理”在四个方面作了贡献:
      第一,在物理学上,突破了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中,沿袭百余年的,以波尔兹曼H定理挂帅的传统研究格局,解除了它对人们的思想禁锢,为发展近代物理学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在“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之一的信息论方面,“Ⅰ定理”发展了信息论的理论结构和应用范围,使以研究熵减过程为中心内容的《医学信息论》,具有与西欧三角学派研究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用解析方法研究有序结构的形成),交相辉映的地位与前景。
      第三,在随机过程理论方面,“I定理”推翻了西方学者,认为马尔柯夫过程中没有逆H定理,只能有H定型的论断。证明存在一种特定结构的马尔柯夫过程,它在微观方面是准周期性的,在宏观方面具有单一趋向性,但不是趋向熵增,而趋向熵减,为构建随机过程的分支理论打下基础。
      第四,在哲学方面,“逆H定理”首次以数理方程式,表述了哲学界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事物集合,从无序到有序转化过程的观点,为研究宇宙演化过程,分析自然和社会运动规律,提供了科学根据。有一本译成中文的国外社会科学书籍,内容实际上引用了错误的“热寂论”单纯熵增的观点,断言经济的发展,只能趋向愈来愈混乱而无法治理,应当批判。
      2002年,已75岁高龄,享有“为人类发展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的胡长安教授,感慨自己一辈子单枪匹马,独闯科海的经历,写下如下诗句:
      孤山一奇松,高悬百丈峰。
      历经风和雪,峥对夕阳红。
      此时的他,由于几十年的废寝忘食,艰苦拼搏,本来就有严重的胃病,又数次患脑血管病,步行都很艰难,仍给自己拟定了一个总目标:写20万字,建立一个与“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配套的新物理理论,名为“与传统的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研究熵增内容相互独立的,但在生命系统应用方面,又能相互补充的,以研究熵减的生物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物理理论体系”。孤山上的这颗奇松,就是这样面对夕阳红的。
      2004年2月15日,胡长安教授在卧床13个月,基本丧失语言能力,肌肉萎缩,骨瘦如柴的病痛中与世长辞了。在告别人世之前,他用只有妻子能听懂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反复叮嘱老伴说:“你一定要去北京替我申冤!”仍为“胡风反革命分子”,每月只给30元生活费,单位始终拒给平反一事,愤愤不平。又说:“我的熵减原理,在开放系统完全成立。封闭系统只缺一个条件。你注意那位科学家,如果找到射线通得过的物质,我就完全成功了”。“不是我太固执,而是它很重要,不搞太可惜。我病好了,再继续研究,万一不行,把材料留给后辈,让他们少走弯路”。
      这就是胡长安教授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于无声处再听惊雷吧!
      胡长安教授经常说:“是中国人搞的”;“属于五星红旗的”。他心中只装着“祖国”两个字。为了民族复兴,祖国富强昌盛,他“勇担苦累笑伴穷,”顽强拼搏,献出一生精力而无怨无悔。安息吧!胡长安同志。祖国和人民永远记着你。不是么,国家人事部的《中国人才辞典》;著名的《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华夏英杰》,还有海外华人办的“为人类发展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都镌刻着你的名字。
      《医学信息论引》、《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还有新的物理理论的企盼,是胡长安教授从“天堂”上,给2005年国际物理年送来的礼物。
      【附件】本文依据主要证件:
      1、评为1997年生物学界的国际人物。
      2、聘为“美国人物传记研究所国际联合会”的“终身制理事代表”(聘书)
      3、胡长安的《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论文发表在1986年美国《物理评论》A上。
      4、德国学者赞同胡长安的《马尔柯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也叫“I定理”理论,说他用自己“优化理论”证实“I定理”是正确的,并在1989年美国《物理评论》A上专门发表了赞成文章
      5、2001年胡长安的《马尔科夫过程中的逆H定理》论文被评为国际优秀论文
      6、2000年9月胡长安入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7、胡长安撰写的自己简历
      8、1983年钱学森对胡长安《医学信息论引》一书的评价信1
      9、1983年钱学森对胡长安《医学信息论引》一书的评价信2
      10、胡长安著《医学信息论引》封面。

    推荐访问:攀高 科海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