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环艺模型制作课程空间形态及构成教学的实践与设想

    时间:2021-07-17 04:02: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从环境艺术专业发展及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角度出发,重新将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强调模型空间形态的教学环节及对构成意识的培养。通过空间设计构思来塑造和制作创意模型,使学生在掌握空间形态及构成的组合方式及运用原理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空间的视觉认知性,将实体的形态通过制作模型分解得到“点”“线”“面”“体”基本构成要素。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全面理解空间的功能、形式、比例、尺度和样式,对造就具有特定氛围的空间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字】环艺;模型制作;空间形态;构成意识;教学实践;创新训练
      模型制作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拓展性、技能应用性课程。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是将构思成型的设计概念形成直观形象的重要手段,它具有独特的表现能力和特殊的用途。其中空间形态与构成是模型制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对形态塑造有决定性的影响。空间是抽象概念,空间形态的组成形式有着非常多样的构成方法,寻找空间形成规律,展现个性优势,打破固有思维,探索新的空间组合,是模型制作课程教学的目的。
      一、改进传统观念的教学思维
      目前在国内多数院校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受法国巴黎美术学院“鲍扎”教学体系的影响,延续着传统的以强调“制作”为主的教学标准,即注重选取对象的经典,制作成果的精细。这种教学模式对应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所凸显的问题和弊端也越来越清晰。课程命题设置缺乏设计前瞻性及问题针对性,制作对象领域局限,脱离人文、地域、传统,模型制作课程逐步退化为独立的、相似的复制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既限制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开发,也丧失了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轻创作过程,重制作结果”的教学模式逐步与专业设计课程相违背,失去了对多样化空间形态的理解和构成意识的培养意义。结合本专业自身,应当发挥学科间跨界性,在严谨理性的构成意识思维引导下,注重作品的展示艺术化、观念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模型制作课程应该以研究为目的、基于复原与再现经典模型制作的基础上,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对模型形式的空间形态变化展开研究与探索。
      二、《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设计构思
      在模型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应当对当代艺术的理论加以补充学习。构成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当代艺术理论;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的美学认知“艺术是有意义的形式”的理论;康定斯基《论艺术中的精神》关于抽象艺术的理论;自然形态与艺术提炼的分析方法,比例感悟与几何分析方法等,都可以作为模型制作体系中的重要理论基础来提供多维度的设计思路。模型制作不仅是模拟具体形态、研究空间内在的构成,更是验证设计和训练设计思维的一种手段。其教学方式在注重艺术形式规律与表现手法的同时,加强构建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的学习。重新调整、定位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侧重对空间形态构成形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注重设计过程的尝试,推敲作品的演变,不过分追求作业的完整性与唯美感。
      目标一,培养学生在二维平面与具体三维塑形之间转换的理解力,使学生通过直接的操作对空间形态体量、结构、材质、比例、色彩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有直观、切身的体会。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有侧重点掌握适于自身专业发展的模型制作相关知识。
      目标二,以信息资料采集、案例整理分析、设计过程笔记、技法制作表达等形式来构成最后的作品编排结构,完成设计指导制作的具体流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目标三,课程目标准确定位,明确课程体系中应发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完善本学科整体教学体系,保证专业课程体系的延续性与连贯性。
      三、注重对模型设计环节的引导
      模型课程的空间思维训练,即是在空间围合形式上丰富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創新思维训练,从而为提升三维空间想象力和平面(图纸)与具体塑形之间转换的理解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模型所起的作用贯穿了方案设计构思、推敲、研究、表达、展示等整个环节,这与空间创意思维提升、空间形态创新意识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空间形态意识形成
      空间形态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通过四维的模型方式表达出来。通过设计模型有目的且直观地求解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明确设计目的和目标,有计划地创造和营建。空间形态与构成营造出空间环境质量的根本,它决定空间的整体品质、总体效果,对空间环境的格调、气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人类经过对空间形态的长期摸索与实践、空间类型的深入挖掘与剖析、空间意识领域的思维活动越发活跃,针对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别是对于在不同方向、不同位置,使用不同材质的空间上,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在空间的表现张力上才能别有洞天。在具体课程实践环节中,当学生抓住空间形态的典型特征及其应对方法的造型规律时,自然就可以设计出千姿百态的空间类型。
      (二)虚实相生的运用
      为了能够使学生完整地体验“研究”—“观察”—“思考”—“设想”—“实操”的完整思维过程,设定宝鸡市中华石鼓园、太阳市建筑群落为假定实施现场,督促学生通过对现场的深入观察与体悟,思考个人以“空间形态构筑物”的方式介入这一现实场所的可能性。不仅如此,课程要求“构筑物”应不仅是一个“形态”,还必须与现场的人群、现有材料发生某种特定关系,力求使“构筑物”体现出“落地性”的艺术特征。
      学生对现有场域及设施条件作分析和研讨,了解空间营建中环境与人的个别需求,展开讨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机能关系,这是模型课程另一领域研究的延伸与深入。在特定现场条件下来理解人与具体空间形态之间产生的关联,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三)多元的数字化手段实现模型的微缩表达
      当今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产生出各学科领域的数字建模软件,这使得在设计创意的表现形式上变得更加多元化,利用建模软件优势,前期推敲制作模型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学生从不同的选题、风格、形式来临摹分析及制作著名设计作品,在自主创作完成模型的过程中,利用电脑软件制图,在制作环节中感悟设计的存在、空间形态的变化。经过仔细分析,将结构复杂的空间形态构成,梳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及形式规律,归纳总结出简单的块面体量,有助于提高模型制作环节的效率。这样的做法不但锻炼了学生形象思维的想象力,而且体验到多角度设计思维的易达性,为后续课程中独立创作空间形态提供详实的实践依据。因此,利用各种电脑软件的辅助,对创意思维的推敲演变提供了更多可行性,同时也意味着模型设计手法的微缩表达的实施程度越来越高。
      模型课程教学中始终以空间形态的解析与构成意识的培养为主线。在课程环节设置上,重视学生设计理念的推演过程,将模型制作的工艺和手段作相应的弱化处理;在具体实践操作的环节上,注重电脑软件与实际制作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准确表达出多样空间形态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模型作为具象空间形态设计思维表达的展示方式,要求教学上注重培养三维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推敲细节设计中尺度、比例、节奏构成的基础能力。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是伴随学生职业生涯并可终身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注释:
      *本文为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一批校级教改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YB15030);宝鸡文理学院2016年度校级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K1609)。参考文献:
      [1][德]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建筑模型制作——模型思路的激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布诺·赛维.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高长征.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
      [4]王芳.应用型设计教育中模型制作课程设计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推荐访问:设想 形态 模型 实践 课程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