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谈书法意临:意字书法

    时间:2018-12-25 03:37:0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现代书法发展迅速,各种关于书法论述和技法也层出不穷,但是书法千古不变的学习方式还是被大家沿用下来,其中最根本就是书法临摹到创造的过程中被忽略的细节,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在书法临摹的方式研究,一般分对临和摹,摹属于初学加法部分,我们着重讲述临的探讨。书法临摹分:对临、背临和意临。其中意临境界最高,需要一定书法基础和素养,而且需要对书法的领悟能力。所以探讨意临对书法研究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关键词: 意临 书法意境 笔意(笔法)
      
      自古以来,书法的继承与创新都是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的,临摹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历代书法大家对临摹都非常重视。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书法教学实践和研究,对临摹的方法、步骤和意义做了一些探索,想和书法爱好者进行交流,并就“临摹”中“意临”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临摹要求形神兼得,但这只是一个目标。
      
      我们不是机器,也不是相机,既然是临摹肯定有偏差。姜白石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复得古人笔意;而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盖临书任意而摹书不任意也。”从白石道人《续书谱》中的这一段话可知在临摹过程中会不自主地产生一些偏差。由于初学者能力水平有限,力不从心,无法达到形似的目的。最后一个阶段即是意临,意临是临摹书法的高级阶段。笔者做以下体会:
      (一) 意临初学者不宜。一般说来,临摹有三个步骤,即格临、对临和意临。初步阶段要求格临,对于临习者有一定限制,于今后学习有一定好处。初学应该以少以精,最好选一当十的方法,读贴临贴深入研究到一年或几年之久。意境只是对碑帖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感悟其整体体现出的气氛。像绘画一样,从大的方面入手,大的轮廓,大的印象,大的感受碑帖的情调、气息、取势的表现技法的总体特征,书写时加以体验,若表现出碑帖的那种味道,从某种角度说已经达到了意临,达到对书法的整体感悟。意临作为临摹的最高阶段,必须有一定的艺术水平时才能进行。
      (二) 意临不是随意地歪曲原碑帖。忠实原貌,强调形神兼备是临摹的要旨。意临,不是书法常规一种临贴能够体会到的,通常认为有读贴、临贴和默贴的三种方法,主要的功用不同,但是最终针对的是一贴,而意临是高层次,带欣赏性对一幅作品或多幅作品留意,可吸取其结体、章法、笔势,或线条气韵、风格美、抽象美等等,吸取东西或多或少由感觉决定。而这样感觉就是靠领悟作品的意境来决定。一般说来,两种不同碑帖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是形式不同,如米芾和王羲之的行书,其中所蕴涵的气质差异则需要进一步深入后才能理解。
      (三) 意临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因为意临是临摹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很刻意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发展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原碑帖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正如前文所指出的,是自我意识的表现,不是刻意地搔首弄姿。一般是在临摹者个人风格已经非常强烈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
      (四) 意临是自我意识的流露。意临中的意有“意造”和“自抒胸臆”的含义,如文征明临摹的《兰亭序》。在临摹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个性有很大的差异,所取舍的角度、习惯和理解方式就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是取法相同的碑帖,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大家学习米芾一样,全国习米者众多,但大同有小异,即由每个人的审美趣味、创作意识和个人习惯所决定的。
      (五) 意临是熔铸百家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意临和原碑帖的差异,也表明临习者不断地吸收了其余众多碑帖精华,不断地积累和丰富自身,个性语言得到不断地强化,无意识地表现出来。意临实质上是临习百家之后的艺术语言集中通过某一种帖最终表现出来的最可能的形式。
      (六) 意临是一种境界上融合。大凡临帖,都是以古帖作为准则,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体现出传统博大精深的魅力,王铎“一日临书,一日应请索”,而在他晚年的诸多临书中,所谓的临,已经是摆脱了字形限制,在精神风貌上也大为改观,唯一相同的是仅有文字的内容,通过这一方式,保持了和先贤精神的暗合。这是一种高超的临摹方式,和先贤在书法境界上共鸣。
      (七) 意临是继承和创新之间的纽带。意临的偏差是不能太大,在似于不似之间,否则就是舍本逐末,适得其反。郑板桥提倡临摹要有所取舍,宜抛宜弃,关键上建立在一定的内在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因而有“练一家像一家,练一家不像一家”之说。意临一方面有通过肌肉的记忆和习惯对原碑帖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可看成是自我才情的注入,表现出自身风貌。因而有接通传统和创新的纽带作用。
      
      二、书法意临必须了解笔意的含义,本人结合十几年书法经验试分述如下几点:
      
      (一) 书法无论意境、神采、气韵、性情、精神,都是通过境界来贯穿到作品当中,它涉及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审美观点等各方面的修养,可能把文学、宗教、哲学、音乐等各个领域的 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在书法里表达出来。所以说,单凭表面的意临很难达到那种境界,增加书法以外的修养的东西它不是那种简单的读贴、临贴那种形式能够体会的。
      (二)书法意境代表作者的思想和个性
      书法艺术以寄托思想感情,可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任何有生命的艺术品,除了要具备熟练的技法,还有作者强烈的感情。韩愈《送高闲人上序》中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伎,喜怒、忧悲、愉失、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乎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遇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其终其身尔后名。”
      书法在各种书体中最适合表达作者个性和思想的是草书,一般来讲,快速流畅的笔调,可以表达一种喜悦的感情;郁勃顿挫的笔调,可以表达悲愤激昂的情绪;沉着续缓的笔调可以表现安详。历史上有很多书法家,字如其人,比如,钟瑶,沈鸷为威重之人,故其书劲利方重;王羲之,风度高雅,故其书韵雅逸;颜真卿忠义大节,刚正不阿,故其书端正庄严,如正人君子佩冠而立;苏东坡,雄文大笔,其书笔夹风涛,才气横溢。
      (三)书法“意境”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突发灵感,或者受什么启发而产生,灵感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书法来说,它必须以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法为基础。我国古代有许多书法家,都是受到某种启示而有所悟: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出草书中的揖让之法;见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到笔势中低昂回旋的姿态;黄山谷观船夫荡桨拔掉而得笔法;怀素见夏云随风而悟得草书笔势的变化;文与可见蛇斗而草法顿能飞动;雷简夫闻江瀑涨声而笔势流宕;颜真卿见江岛沙地平净,偶以长锥画地而顿悟“如锥画沙”笔法。古代还有很多书家留心翰墨,虚心涵养,用志不分,一有所悟,就化技法和激情,产生书法的意境。
      
      结语
      
      我们通过对书法的意临和书法意境的理解,结合书贴作者的生活背景的探究,我们会更快更准确的切入书法中心去,更快得到书法的技法,笔法和古人书法的真谛,对我们继承和发现书法艺术有着非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孙过庭.书谱.
      [2]黄君.东方思维与中国书法.
      [3]懂其昌.画禅随笔.
      [4]刘小晴.书法技法述要.

    推荐访问:书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