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留住远去的徽州】 落日远去人祈望,留住青春的一刹

    时间:2019-05-11 03:16: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安徽合肥,风光秀美的大蜀山下,一座古色凝香的徽派建筑庭院——安徽源泉文化民俗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古宅、祠堂、牌坊、亭台、石雕、天井院、六寿亭、临水长廊……处处飘溢着“徽味”,宛若一座现代都市里的“西递宏村”。而馆内藏品,皆是馆长宣繁秋历经30年时间,踏遍古徽州的村村镇镇,一件一件搬回来的。
      宣繁秋,出生于安徽显赫的经商之家,然而,他志不在经商,反而成了一位徽文化文物遗存收藏家。谈及这条民艺保护、收藏之路,宣繁秋叹之艰辛,却无怨无悔。
      
      
      
      与徽文化结缘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一句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将山清水媚的古徽州描绘得如人间仙境般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
      正是一次不经意的皖南之旅,使得宣繁秋与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初,民间收藏远不像今天风生水起。宣繁秋工作之余偏偏喜欢收藏,但最初只是出于个人收藏、赏玩的兴趣而已。一次,他和一批诗人、画家去到皖南山区,徽文化古老遗存的现状让他深感震撼,改变了他的收藏理念。
      当时,在徽州地区几乎村村都可以发现古代文物的踪影,从珍贵的榉木镂花架子床,到农家姑娘的梳妆台,甚至铺垫于猪圈中、牛栏里的碑刻、石雕和架在阁楼上尘封的神龛……那些积淀着岁月文化、承载着民间工艺的物件,几百年来都被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随意当作普通的生活用品,静静地搁在灰暗的小屋里,甚至被抛在了田间地头的杂树荒草中。
      宣繁秋不由感到一阵心悸和伤痛。国外博物馆对历史民俗的东西保护得那么妥善、完美,而徽州古民居、老祠堂等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却在露天风雨中一天天剥蚀、风化、毁坏。他知道,徽派文化的研究已成为继“敦煌学”、“藏学”之后的第三种地方文化,比肩而立共同牵引着中国地域文化的前行。当时,他深深意识到作为一个安徽人,有必要和有义务集藏、保护本土文化遗存。
      “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本土文化的博物馆,传承历史、回报社会,为后代留下历史沧桑的记忆,把根留住。这是我一辈子要完成的使命。”宣繁秋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寻宝之旅
      然而,为了这一心底萌生的理念,宣繁秋付出了30年的心血和精力,他的徽文化之旅,除了乐趣,更是充满了坎坷、风险和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每个双休日的凌晨两点,是宣繁秋启程寻宝的固定时间。直到如今,依然如此。“一般都是两头黑,天没亮出发,天黑才回来,一次差不多行程1000公里。”
      一次收购石雕,返程时忽然狂风暴雨。因为整车装的都是徽州的石雕构件,车载沉重加上雨天路滑,车子在行驶途中突然爆胎,与对面驶来的一辆车猛烈相撞,宣繁秋头部受伤,血管断裂,经抢救缝了20多针,险些送了命。即便这样,他还是没等伤痊愈,又投入到文物收藏中。
      “这些带着民间手工艺气息的文物,在如今已经越来越少,征一件就少一件,终会枯竭。”他说,“所以,只要看到喜欢的,我都会赶紧想办法征集过来,一旦征集不成,我连觉都睡不着,几乎达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因为一件藏品奔波好几年也是常有的事。”
      令宣繁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镇馆之宝“天禄”。2001年,宣繁秋听说六安寿县有一件西汉时期的祥瑞石雕,就放下工作前去寻找。“ 这个石雕重约一吨,当时就在人家家门口放着。确实是一件罕见之物,尤其上面展翅欲飞的麒麟雕刻得活灵活现。”宣繁秋说。可恼人的是,主人死活不卖,说这“宝物”自1962年修淮河时挖到后,从此人丁兴旺、风调雨顺,担心卖了“神兽”后家庭遭遇不测。
      为了能将石雕征集过来,宣繁秋花了6年时间,年年过节都上门拜访。终于,他的诚意打动了主人,“能让更多的人观赏,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你拉去吧!”当宣繁秋带人去装车的时候,两百多老百姓竟自发买了鞭炮燃放,夹道欢送“神兽”离开当地。当时的场景令宣繁秋至今难忘。
      
      
      
      宣繁秋倾情于石头。走进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一只素雅古朴的巨大圆形石刻聚宝盆便迎面而来,而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道走进庭院,更仿佛进入一个石头阵,各式石刻随处可见。难怪有朋友戏称,宣繁秋对于石头的痴迷简直可以用“恨天下石头不姓宣”来形容。
      每一天,宣繁秋都在博物馆里穿行,对着那些石刻,或抚摸、或倾听、或对话、或哭、或笑、或傻、或呆……“石不能言,最可人。”他说。
      在宣繁秋收藏的众多人物石造像中,一个头扎布巾、身穿长褂、手捧洋枪的人物很引人注目,宣繁秋说,那是晚清时期太平军的石造像,是早年在肥西三河征集来的。“当时文物出土时头和身子断成了两截,分别被两个村民捡回了家。我们花了不少力气才从两人手里买过来,并修补完好。”据说,它是目前安徽仅存的一尊太平军石造像。
      
      几十年下来,宣繁秋在各村寨渐渐培养了一批寻宝“线人”。他们会先去各处寻访,遇到有收藏价值及工艺价值的宝贝,就迅速告诉宣繁秋。因为宣繁秋每次都会支付一笔合理的“线人费”,所以“线人”队伍日渐壮大。
      
      崇善堂的故事
      不经意间,宣繁秋征集的文物已达上万种,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徽文化的神奇魅力,宣繁秋积极向政府申请建立徽文化博物馆。2003年6月29日,这一申请终于得到省文物局批准。
      然而,宣繁秋也意识到,仅是这些藏品,并不足以代表古徽州民间工艺文化。他深知,16世纪徽商的鼎盛,为中国安徽南部的徽州留下了四千多幢建筑精巧、风格明朗的古民居建筑,被专家、学者誉为“东方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尤其那些特有的融于古建筑的木雕、石雕、砖雕,堪称建筑与雕刻装饰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如果把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古宅搬过来会如何?古宅不光本身就是文物,而且可以作为其他藏品的展示空间,一举两得。
      同年,宣繁秋开始了古宅的探寻。一次,路过一个小山村,看到五六个人在一幢老宅前比比划划,议论纷纷,他立即敏感起来。经过交流,这幢老宅的几户人家正商量推倒拆除此宅,怎样分木头和地皮。这不正好符合自己心中所想的异地重建的古建计划吗?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宣繁秋当即跟这几位村民达成了购买协议。
      
      
      宣繁秋相中的这个古建筑是来自古徽州婺源县的崇善堂,始建于康熙1662年,是一栋两层木结构的官宦住宅,正屋前后各有一个天井,共12间房,未婚的女子住在二楼(小姐楼),是由张姓为官人家所建。崇善堂,寓意“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崇善堂第三代主人张嘉言,清乾隆恩进士,为光宗耀祖,不惜重金,故此宅“砖、木、石三雕”多为太狮少狮和鲤鱼跃龙门,它集上马石一只、状元石一套、抱鼓石一对、鱼池一个、旗杆座一对、门坊石刻匾“彩云集庆”、天井石、马头墙等为一体,其木构门坊为徽州古宅的千分之一,极为罕见,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为了尽量完整地保留古宅的历史气息,我们请了专业人士对建筑进行反复拍照,对每一块木头都进行编号、绘图并数码存档,仅搬迁拆卸工作就花了好几个月。”宣繁秋说,崇善堂从策划、拆迁、搬运、修整到异地重建,花了整整五年时间。在拆迁时,其核心主构件栋梁竟然被盗,还好后来发现其踪迹,终以重金寻回。
      1900块木构件、5000块砖瓦、150件石雕,在手艺人的巧手下,实行修旧如旧原则,外墙加以改造,内部恢复原貌,二楼小姐楼的陈列品更是真实再现了主人当年的生活状况。徘徊其间,摩挲这三百多年前的老屋上每一根雕梁,每一扇窗扉,颇像是老友重逢,空气中弥漫着古徽州特有的文化风韵和气息,仿佛又回到了康熙盛世。
      此外,宣繁秋还在不断寻访中“相中”并购置了跑马楼、官厅、厅坊、路亭等几所典型徽州古迹,搬运到合肥。它们与崇善堂的小姐楼一道,构筑了一个壮观的古建群,为宣繁秋的古徽州文物藏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收藏更多宝贝
      状元拴马柱仿佛还承载着浩荡皇恩,李氏宗祠依旧“四水归堂”,古徽州茶馆的场景仍然是“原汁原叶”……如今,走进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在不同的展厅里,不同时期的徽州石刻造像、民间民俗婚丧用品、明清家具、古代字模等一件件藏品,让人似乎可以穿越历史的暮霭,从中细细品读那久远的年代,从中真真切切感受皖南山川培育
      出的徽文化博大精深、弥久不散的魅力。
      2011年,一个新的展厅“百匾堂”开放。“匾,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匾额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30年来,宣繁秋收集、整理、保护散落在民间的楹联匾额近千余片,涉及有堂匾、寿匾、科举匾、书房匾、表彰匾、贞洁匾等近10种类型。“百匾堂”从千片匾额中精选出百余幅老匾,每一片都承载着一段独特的历史。这些匾额将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相融合,集字、印、雕、色等工艺于一体,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徽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徽商的传承与风貌。
      如今,宣繁秋结束了自己的广告公司,宣布全身心投入博物馆的建设。之前博物馆建设已投入了1000多万元,加上馆地的租用费、保洁人员工资等,现在每年至少要投进50万元。“博物馆如果依靠门票收入,只能是杯水车薪。”宣繁秋说,对于民营博物馆现时生存和未来发展,他有过忧虑,但也充满自信。
      他计划在现址上开办的徽派酒店、茶艺馆已成为现实,还准备兴建十栋别墅作为艺术家工作室。对于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将文化资源开发成文化产业链,宣繁秋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幅未来的美好蓝图。
      虽倾尽家财,投资千万,宣繁秋对于徽文化的收藏却一如既往。拥有如此多的藏品,宣繁秋却说:“我随时准备着,准备收藏更多宝贝,使更多的徽州文物得到更好的保存,准备随时完整地交给社会。”

    推荐访问:徽州 留住 远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