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三个女性形象之比较]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

    时间:2019-05-04 03:23: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是中国文学殿堂里三位极具个性的女性,她们对待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可谓“前无古人”,正是拥有这样的反抗勇气才让她们的形象大放异彩。然而她们大胆追求爱情的思想和方式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也就注定了别样的结局!
      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比较
      作者简介:王冬梅,安徽合肥人,现就读于安徽大学,为2010级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181-02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是中国文学殿堂里三位极具个性的女性,她们对待爱情的坚定和执著可谓“前无古人”,正是拥有这样的反抗勇气才让她们的形象大放异彩。然而这三位女性追求爱情的思想和方式还是迥然有别的,正是这种差别反映出了不同时代女性思想的变化,渐变的过程表明了时代的进步,女性的觉醒,但往往也注定了爱情的结局。
      一、不求“夫贵妻荣”的崔莺莺
      崔莺莺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早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的终身早就许给了门当户对的公子哥郑桓。这时的莺莺无力反抗,只能软弱的顺从,但是在莺莺的心里早有想冲破寂寞藩篱的愿望,希望能够遇见一位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当才貌双全、风流倜傥的张生出现后,莺莺本不平静的心绪更是荡漾起一阵阵的涟漪,她的心从此系在张生一人身上,这也激发了莺莺反抗母亲之命的动力。随着莺莺对张生的一步步了解,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在生根发芽,于是莺莺越来越不满母亲的约束,执意要和张生私下会面,这既是对“父母之命”的公然反抗,也是对自由平等爱情的一种追求,更表明了莺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得到一份不受封建礼教束缚限制的“有情”的婚姻。
      当老夫人许婚之后,沉醉在爱情当中的单纯美丽的莺莺以为自己的幸福指日可待,谁料老夫人竟提出要张生进京“挣揣一个状元回来”,否则“休来见我”,这样苛刻要求对还沉浸在甜蜜爱情当中的崔莺莺和张生来说犹如五雷轰顶,全然不知所措,同时也激起了莺莺对出尔反尔的老夫人的强烈不满。不过这样的考验没有使莺莺放弃来之不易的爱情,而是更加执著坚强地守护。在功名富贵和真挚爱情面前,莺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这在那个时代是前无古人,超凡脱俗的。最后,崔莺莺和张生“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二、为“情”而生的杜丽娘
      杜丽娘所生活的环境比崔莺莺所在的相国门第更令人窒息。从小受到封建道德和礼教束缚的她多了一分与年龄不相符的稳重含蓄,少了少女本该有的天真活泼。父母对杜丽娘的约束不仅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上,就连白天游园也是不被允许的,面对春意阑珊的后花园,她只能怀着无限感伤偷偷地去牡丹亭畔大梅树下惊梦寻梦,正是这一次意外的游园惊梦,让久被尘封的心灵觉醒,让她不再愿意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当遇见柳梦梅之后,杜丽娘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命犹如春天般姹紫嫣红,极具生命力。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种种束缚让杜丽娘的愿望无法实现,于是她为“情”而死,将现实的希望寄托在梦以外的世界。在梦以外的世界里,杜丽娘可以与柳梦梅结合,可以过自己以前从未过的生活,隐藏在杜丽娘内心当中的炽热真情终于可以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如此放任直白的感情在杜丽娘的父母和陈最良看来,是不被容忍的,这在杜丽娘学习《关雎》的时候就能看出,明明是一篇表现青年男女纯美爱情的篇章却被硬生生的冠以表现“后妃之德”的主题。对现实绝望的杜丽娘以死明志,表现了她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反抗。作为女鬼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私自结合,并且在柳生的帮助下重返人间,又再一次的为“情”而生。这一死一生,“怎一个情字了得”!
      崔莺莺和杜丽娘所遭受的压迫归根结底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爱情的干预,她们自身依旧没有越出道德的藩篱,依旧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将各自的爱情寄托在对方的金榜题名上,所以当张生和柳生高中状元时,崔莺莺和杜丽娘的爱情陡然变得顺理成章,并且得到她们想要的圆满的幸福,同时也顺应了各自父母对她们最初的希冀。于是很容易发现,宝黛之间的爱情与崔张、杜柳有着极大地区别。
      三、宁死不屈的林黛玉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总是眼泪不断,缺乏对爱情的乐观态度和主动追求爱情的行动,这与她的身世和个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寄人篱下的一介孤女,心思细腻,敏感孤傲。同其他姐妹及宝玉一起生活在大观园中,同宝玉有着得天独厚的相识、相知、相恋的条件,但她却从没有劝宝玉走所谓的“仕途经济”之路,这种“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要求注定了她与封建家长的格格不入,即使她与宝玉青梅竹马,也抵挡不了这难以调和的矛盾。更何况,宝玉身边还有一位识大体、顾大局的宝姐姐,更让宝黛之间的爱情雪上加霜。值得庆幸的是:宝黛虽也互相为对方的才华和容貌所倾倒,但他们的爱情更重要的是建筑在心灵的高度契合上。只要能够听到宝玉说句“你放心”,知道他的心里有自己就足够了,就是这样的心领神会。然而宝黛之间的爱情萌芽还没生长就被扼杀在封建制度的现实面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玉是无法按照自己希望生活的,他与黛玉之间纯真美好的爱情也注定会夭折。似乎黛玉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在她凄婉缠绵的《葬花吟》中就隐约透露了自己矛盾痛苦的心境,“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她身处现实的真实写照。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有结束的一天,黛玉的梦就在“宝钗出闺成大礼”之时破碎了,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黛玉“焚稿断痴情”,用最决绝的方式向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进行控诉,同时也是对封建礼教纲常的反抗。
      崔莺莺对于张生,是由 “情”到“欲”,崔莺莺是在看到张生之后产生了爱慕之情,并通过不断地接触加深了感情,最后私自结合,饱尝到爱情的甘甜与醇美,从而达到对爱情的掌控,只是这种欲望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张生被要求进京赶考也就意味着放纵的欲望的结束,崔莺莺的爱情又回到了父母之命的轨道。而杜丽娘和柳梦梅先是得到了本能欲望的满足,然后经历生死,得到了心上人,建立了两情欢洽的恋爱,是由本能的萌动到欲望的满足再到感情的建立。林黛玉对于贾宝玉更是不同。他们的爱情方式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经过了长期的相互了解。作者创造了“大观园”这样一个理想的环境,让宝、黛在那里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直成长到青年时代。他们能够经常密切交往,彼此体会到生活态度的一致,思想倾向的相同,性格情趣的相投,从而在这个基础上发生了真挚的爱情。他们相爱的目的,不是“偷香窃玉”,求得个人性欲的满足,而是为了实现一种与封建道路相悖的人生理想。
      不管是崔莺莺由“情”到“欲”的爱情,还是杜丽娘由“欲”到“情”的爱情,她们的爱情最终是以大团圆的结局收场,因为她们最后还是向封建制度妥协了。张生在无奈之下去京城考功名,杜丽娘虽说在父亲面前据理力争,但还是想得到皇帝的认可,可以说不论他们出发点是多么的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但都没能摆脱,正是如此,他们也才能获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可是“木石前盟”的宝黛爱情相比之下就显得很不幸,即便他们有当时社会青年男女不可能有的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的滋生爱情的可能;即便有经过微妙的爱情试探,经过“三天恼了,两天好了”的感情折磨;即便宝玉终于选择了从不劝他显身扬名,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的林黛玉,但是一旦牵扯到家族兴衰的问题,封建家长绝不会妥协,他们只能为了求富贵而狠心拆散有多年感情基础的宝贵爱情。这意味着黛玉追求的至死不变的高洁爱情是与封建礼法统治背道而驰的,注定了罪恶封建势力在毁灭黛玉爱情的同时也无情夺走她生命的结局。
      读罢《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三部作品,崔莺莺、杜丽娘与林黛玉的形象深入人心,读者记住的不仅仅是她们宛如天仙般的美貌,令人艳羡的才情,更是她们敢于诚实面对爱情的勇气和勇于向封建势力发起挑战的魄力。自小就被灌输传统儒家思想的她们,思想没有被禁欲主义所限制,行为没有被三从四德的标准所束缚。相反地,周围的封建势力激发了她们,她们想尽一切的办法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即使为情而死也在所不惜,可以说她们是封建时期进步女性的代表。
      参考文献:
      [1]、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实甫.西厢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汤显祖.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推荐访问:林黛玉 莺莺 形象 女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