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古人春节情思春节_论月光下的古人情思

    时间:2019-04-24 03:18:4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中国古人钟情于朗朗明月,并借此传达绵绵情思,主要包括:一轮明月启相思;一轮明月照古今;一轮明月显澄静;一轮明月现孤独。  关键词:古人;月亮;情思  中国古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是有目共睹的。“月出皎兮”(《诗经·陈风·月出》),当那一轮明月高挂空中,它带给人们多少的惊喜、赞叹或是哀伤,引发了多少的哲理沉思!从《周易》起,中国人就已经开始描绘那轮明月,而后历朝历代相沿不衰。可以说,当西方文化热恋着日神阿波罗的时候,我们的民族更钟情于一轮朗朗明月,并传达出绵绵情思。
      应该说,与太阳相比,月亮更适宜于担当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太阳光照比较刺眼,它的强烈与持久会引发旱灾,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才会有后羿射日的神话。而且,随着后羿的射日,实际上也就射落了中国文化中的日神精神。而月亮自身的皎洁和光辉的柔美却往往令人心荡神弛,它是那样的温柔可人,又空灵冷峻,引人遐想,又促人深思。中国文学中辉映着一片月光精神!
      一.一轮明月启相思
      月亮是母亲世界的原型和象征,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女性互相对应、互相诠释是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观念,《礼记·祭器》说:“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吕氏春秋·精通》云:“月,群阴之本。”《淮南子·天文训》谓:“月者,阴之精地之理也。”月圆了,人却不能团圆,望月而起家园之思,自在情理之中。古典文学中,这类作品数量甚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朴质的《静夜思》,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因为它道出了在外游子的共同心声!杜甫《月夜忆舍弟》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痴人痴语。由于月圆通常是在阴历十五,故而文人们常把十五化为三五,借月抒发思家之情。如李如璧的诗《明月》:“三五月华流烟光,可怜怀归郢路长。”而八月十五的中秋之月就更为文人所关注了。
      而这望月而起的家园之思,包含的情感比较复杂,思故乡,思母亲,念孩子,恋妻子。有相当多的古典作品描写了游子月夜中的思妻之情,含蓄委婉,缠绵悱恻。杜甫的《月夜》构思巧妙,设置明暗双线,明写妻子,暗写自己。“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点明了诗人的相思之泪。同时,这望月而起的家园之思也包含了故国之思。如李煜《虞美人》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思家,亦是思故国,因为李煜的家就是他的故国。而对于身在异国的人来说,家园是一个较广的范畴,的确是包含有祖国的。陆游的《关山月》就直接描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当那一轮明月高挂空中,夜深人静,繁忙了一天的闺妇开始消歇下来,更加思念出行的丈夫。所谓“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光带着愁思渗进思妇的心头,伴着她们独坐、失眠、看月、弹曲、流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权德舆的《秋闺月》等诗都刻画了动人的思妇形象。“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伊州歌》以良宵美景映衬十余年的相思之苦。“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的《长相思》更是写出了思妇的共有心理。
      月亮升起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的夜晚,它能朦胧一切,美化一切,月下相会就成了恋人们最佳的约会方式。“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小晏与心上人定情于月白风清的夜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用月、花、灯等意象,构筑了极美的意境。“花市灯如昼”和“月上柳梢头”的一闹一静,统一在“人约黄昏后”这一永不泯灭的记忆之中,让他思恋不已,并引发了今朝的“泪湿春衫袖”。
      二.一轮明月照古今
      月亮尽管有缺有圆,但它给人的感觉始终很美,既美得温柔,又美得冷峻,它站在高高的空中,静观人世的沧桑,跨越历史的苍茫。它唤起了人们浩渺的宇宙意识和深沉的历史意识,引发了文人的哲理沉思。
      李白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的确,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但那轮明月却是月月高悬,年年如此,亘古贯今。因此,面对一轮明月,发思古之幽情,表达深沉的现实感慨,成了文人经常关注的话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的这首《出塞》以古说今,景是古时的景,人是古时的人,作者将诗笔拉向悠远的古代,使一轮明月跨越历史,连接了古代与现在,构建了深沉浑厚的诗意。月的永恒更昭示了生命的短暂,人们思索宇宙,回味人生,不禁仰望苍穹,萌发了天问意识。因为中国文化中笼罩着月光精神,所以中国古人的天问意识常常因月而发。张若虚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春江花月夜》)李白仰叹:“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苏轼更引申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在这类作品中,无声冷月超越了具体时空的限制,成了历史沧桑的见证,永恒、长久的象征。
      三.一轮明月显澄静
      在古人的观念中,月是水的结晶,水是月的灵魂,所以有月光如水的比喻。《吕氏春秋·精通篇》云:“月者,水之精。”《抱朴子》中说:“月之精生水,是以月盛满而潮涛天。”《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月亮是女性的象征,女性又以水作喻,可见月、水、女性三者有一定的复合性。女性是生命的维系者,又较少受世俗的污染,洁净;水洁净,是不言而喻的,水亦是生命的维护者。月亮呢?始终展示给人们一个纤尘不染的洁净世界,它清洗着大地,清洗着宇宙。它以宁静安谧的神韵和晶莹剔透的色彩创造出了一个静与净的审美境界,进而引发文人的空灵情怀。
      在人们的感觉中,月亮始终是那样的冰清玉洁。故而古人喜欢用冰轮、玉轮、银轮、清辉、玉盘、白玉盘、飞镜等代指月亮。“万里冰轮满,千丈玉盘浮。”(张元干《水调歌头》)“银轮玉兔向东流,莹净三更正好游。”(姚合《对月》)“团团三五月,皎皎曜清辉。”(傅玄《杂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李白《把酒问月》)“潋滟黄金波,团栾白玉盘。”(何景明《明月篇》)“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白居易《效陶潜体诗》)   月的澄静柔美引发了人的空灵之感,人们欣赏月亮,描绘诗情画意的月光世界,充满了赞叹之情。“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月光的清澄让人无以言表,人在舟中划行,如在月边荡漾,何等的清莹空灵!“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前赤壁赋》)在月光的映照下,一切都美仑美奂。小舟飘荡在江上,如乘风而行,而不知何所止;游人飘飘欲举,如羽化成仙,远离了尘世。这其中有欣喜,有赞叹,更有空灵之感!
      四.一轮明月现孤独
      月亮给人的感觉并不总是一味的温馨柔美,它静静地独自悬挂高空,不象鸳鸯成对嬉戏,也不似大雁成行飞行,正如张若虚所说:“皎皎空中孤月轮。”(《春江花月夜》)当人们觉得自己孤独失意的时候,遥望天上的那一轮孤月,即使它再圆再亮,也只能更添惆怅之情。甚至人们还会痴痴发问:“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文人们常常借月抒写自己的孤独情怀。杜甫《江汉》诗说:“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诗人描写自然景物,那远浮天边的片云,永夜孤悬的明月,都让他想到自己客中情怀,月亮是孤独的,自己就是那月亮。黄景仁《绮怀》诗云:“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明亮的月光怜惜地映照着诗人孤独的身影,闲雅的花儿无聊地映照着诗人独眠,景物是主人公孤独无聊心情的外射。
      李白的《月下独酌》将“我”、月、孤独三者紧密结合,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是此类作品中的名篇。一般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三年,李白供奉翰林之时。因为李白性格傲岸,得罪了权贵,被进谗言而遭唐玄宗疏远,他心情苦闷,只好借月抒怀。因为非常孤独,所以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却是“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与影都不会饮酒,这让诗人深感遗憾。“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舞时身影在月光之下,转动凌乱,它们好象在与诗人共歌、共舞。尽管李白表示了要及时行乐,但在他与月的欢乐之中,透露的还是难言的愁苦。现实中有知己理解、仕宦中有君主赏识提拔,又何须与月共欢、与月相约呢?月的孤独,让诗人更深地明了和显示了自我的孤独。
      月亮意象凝聚着我们民族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情感,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占据着突出的地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并将绵延到未来。月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美丽!
      参考文献:
      [1]傅道彬.中国的月亮及其文化的象征[J].北方论丛.1990,(4).
      [2]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M].长沙:岳麓书社,1989.
      
      李迎春,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情思 古人 月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