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对中国武术技击理论的影响】

    时间:2019-02-08 03:29: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孙子兵法》中部分战略战术思想的研究,论述了《孙子兵法》对中国武术技理中战术意识、临战状态、技击行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孙子兵法》 中国武术 技击理论 影响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书中最有影响的著作,纵论虚实奇变,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奥义无穷。全文六千言,共十三篇,是春秋末年齐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这部著作虽是论战之作,但作者把争斗双方的关系上升到哲学高度来思考,精辟论述了计、战、谋、形、势、虚实等一系列军事理论问题,蕴涵着作者从列国纷争的现实和东方哲理的思辨中激发出的智慧。《孙子兵法》学说,不仅被世界各国兵家所重视,而且被广泛运用于外交、商战、体育竞技等非军事领域。
      武术技击理论包括诸多的攻防概念,并体现在每个具体技击行为当中,它的演变发展和理论构架,与《孙子兵法》的用兵思想和哲学观念紧密相关,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有拳谚道:“拳、兵同源。”已故武术家温敬铭教授曾说:“古来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莫对手。”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渗透着传统文化的技击术,自然全面吸收《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并将其作为技击理论的指导依据。
      技击战术,是根据技击双方的具体情况,为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策和方法。在技击过程中,良好的身体状态,优秀的技术水平,只有通过合理的战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充分发挥功效并克敌制胜。为显示武术与兵法的关系,加深理解对兵法的精妙运用,我对《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战略战术思想进行了研究,以此说明《孙子兵法》对武术技击理论的影响。
      一、战术意识的培养
      武术技击对抗实为参战双方“斗力、斗勇、斗技、斗智”的过程。而“斗智”是此过程的灵魂,贯穿始末。“斗智”在武术技击对抗中具体表现在“斗计”、“斗谋”,即战术的设计与运用。设计合理的战术并正确的运用,就要求在战前认真考察,仔细研究技击双方的技战术情况,并与己比较,评出优劣,知彼也知己,取长补短,它为己用。在未战之前,需先定必胜之计,做到“防患未然,有备无患”,不仅要注重实战中的战术运用与变化,而且要重视战前战术意识的培养。此理借鉴了《孙子兵法》中诸多论点。《计篇》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此句列为全篇之首,可谓重要。又言:“多算胜,少算不胜。”《谋攻篇》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再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九变篇》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指出了在对抗中谋略,即战术,是取胜之关键。
      在实战之前,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研究得越透彻,战术设计得越合理,就越能做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地形篇》)。因此,必须从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对手和自己的身体状况、竞技状态、技术特点、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有的放矢地设计出在技击过程中能够克敌扬己的战术是确保胜利的先决条件。另外,还要对所设计的技击战术存在的利弊关系进行必要的辩证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在某些战术受到克制时,能有相应的后续战术,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如孙子所言:“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如此方可做到“察微知著,胸有成竹”,“处变不惊,从容对敌”。此为战术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指导思想,也突出了其重要意义。
      二、临战状态的运用
      (一)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虚实篇》指出:“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敌人,“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调动。在武术对抗的战略战术中,这是最关键的战略决策。因为掌握主动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而真正掌握主动权并非易事,要细审详察,不可轻易被动就敌,受敌摆布。无论攻守均有主动与被动,关键是否掌握主动权,即争取主动、摆脱被动而制胜。主动权是实战双方争取比赛胜利的基本保证。在设计一种战术时,要做到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攻防方法攻击对方,达到主动控制战局的目的。因此“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技击行为有效实施的先决条件。
      (二)察微知著,胸有成竹。
      《行军篇》谓:“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孙子透过一些微不足道的迹象,通过逻辑推理,察微知著,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总结和详细介绍了三十二种直接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这三十二种方法被后人称为“相敌”三十二法。在武术对抗中常借鉴孙子的“相敌”之法,对对手的身体特征、技术特点、反应速度、战略战术等作出正确的判断,以及从对手的细微动作中推测出其行为意图,达到“胸有成竹”,做到“知彼”,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作出相应的战略部署。因此,孙子的“相敌”之法对武术对抗中的“知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三、技击行为的实施
      (一)兵不厌诈,避实击虚。
      “兵不厌诈”是历代兵家惯用的一种用兵谋略。“兵者,诡道也。”(《孙子・计篇》)孙子开篇就提出此论点,并总结出了“诡道十二法”。前四法为根据自身情况公开采用欺骗和伪装的手法,造成假象,麻痹对方;后八法为针对不同的对手而采取不同的诱敌之法,扰乱对手。归根结底就一个“诈”字,强调“奇诈多变”,并以此达到制胜的目的。在武术技击中也常用“诈”这种手段,贯穿于技术动作与战略战术之中。具体表现在“恐惧”、“泛力”、“迟缓”、“假败”、“佯攻”、“破绽”等假象。要求“诡诈奇谲”,以迷惑对手,诱敌跟进,从而有效和充分的实施后续战术,使自己从容地“攻其无备”而“出奇制胜”。故孙子有“兵以诈立”(《军争篇》)之说。
      孙子在《虚实篇》中指出:“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术原则之一。所谓“虚”,是指“力弱势虚”,即《孙子兵法》中所提到的“怯”“弱”“乱”“饥”“劳”“惰”“归”“无备”;所谓“实”,是“指力强势实”,即《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勇”“强”“治”“饱”“佚(逸)”“众”“有备”。避实击虚就是避开敌人坚实强点,攻击敌人的羸虚弱点。“虚实”之道,在武术对抗的势法之中体现尤其充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而实之,实而虚之;虚而虚之,实而实之;虚实灵变,避实而击其虚。在运用中,还必须善于“欺骗”与“伪装”,即《孙子兵法》中的“诡道”,才能达到虚可变实,实可变虚,虚实相生,循环不已,“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虚实是也”(《孙子・势篇》)的高深境界。
      (二)攻其无备,出奇制胜。
      孙子强调“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战术思想,此为兵中“造势”的核心,也是兵家推崇备至的作战原则。孙子在《计篇》深刻地阐释了这一论点:“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主张积极“造势”,以确保自己在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关于“势”,孙子在《势篇》中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又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孙子认为,要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关键在妥善解决战术上的“奇正之变”,而“奇正”关系是变化无端的,只有精通其中的奥妙精髓,才能收到明显效果。
      武术技击同样离不开“奇正之变”,在技击行为实施之时同样要求多变,要在变化中搅乱对手,引导对手,直至战胜对手,此为“造势”,才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奇正”,是我国古代论述用兵的重要方法。一般来讲,“正”指的是常法,“奇”指的是变法。凡一场战争,可先与敌正面交锋,再奇袭对方弱点。一般指正面进攻为“正”,侧后迂回为“奇”;明攻为“正”,暗袭为“奇”;实攻为“正”,佯攻为“奇”;先攻为“正”,后击为“奇”;按常规作战为“正”,而用特殊的作战方法为“奇”。这就是兵战中常用的“诡道”方法,出奇制胜。武术对抗应创造性地在对方意料不到的地方和时间,采取意料不到的行动,正确运用“奇正”之法,即“奇正”的辩证关系,“势”与“法”的相辅相成,因势利导,灵活运用,达到攻其无备,出奇制胜。
      以上仅对《孙子兵法》中部分战略战术思想予以阐述,旨在说明武术技理借鉴了古代兵法之精要,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对武术技击理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
      纵观古今,中国武术与《孙子兵法》同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们相互沟通,相辅相成。《孙子兵法》六千言中的许多战略战术思想,在武术技击理论中有生动具体的体现,并对武术的发展、演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武术技击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不论是古代为战争服务的武术,还是现代为竞技体育的武术,技理均深受《孙子兵法》深奥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影响。认真研究兵法思想,关键在于明其理而善其技,悟其道而灵其心。悉心研读,深入探索,联系实际,认真实践,必将对发展武术技击理论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代汉林.孙子兵法运用[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2]欧阳轼.武经七书[M].湖南:三环出版社,1991.
      [3]白朝蓉.拳经[M].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4]马国兴.国术丛书――古拳论阐释续编[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孙子兵法 技击 中国武术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