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幼儿告状行为【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

    时间:2019-01-18 03:26:4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研究是幼儿告状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领域中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根据幼儿使用告状策略的出发点,可将幼儿的告状行为策略分为三种类型:以自我为导向的告状策略、以他人为导向的告状策略和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策略。研究者发现,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策略是幼儿使用最多的策略。幼儿告状策略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由单一化转向复杂化。
      【关键词】5~7岁幼儿;策略;告状行为;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0-0032-05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的突出目的是要阻止同伴的行为。”〔1〕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告状时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采用多样化的告状策略。本研究基于幼儿告状行为的具体案例,结合与教师、家长的访谈,对幼儿告状时所采用的策略进行归纳与分析。
      
      一、幼儿告状行为策略的类别界定与量化分析
      
      (一)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别界定
      借鉴刘晶波在师幼互动行为研究中现场获得数据的具体方法,〔2〕笔者在一所幼儿园的一个大班和一个中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观察和记录,共获得231个幼儿告状行为有效事件,其中大班115个,中班116个。通过编码,初步归纳出5~7岁幼儿的12种具体告状策略。
      1.消极评价〔3〕:指幼儿指责同伴的行为,对他们的活动作出负面评价。如:“老师,他有这么多玩具,为什么不给我们玩?小气鬼!”“老师你看,他画得乱七八糟!”
      2.神态示意:指幼儿借助面部表情、眼神、动作等方式向教师示意,以达到告状的目的。如长江①笑嘻嘻地看着教师,同时用手指着乱蹦乱跳的方昕,以此向教师告状。
      3.嘲笑:指幼儿看到同伴的行为异常或者听到同伴的言语怪异、夸张,便以嘲弄、取笑等方式向教师告状。如:“哈哈,老师,他说他一说话小椅子就会跟着走……”
      4.撒娇:指幼儿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但只凭自己已有的条件无法做到,因而借助于语言、动作取悦于教师,以博得教师的同情,从而达到告状的目的。这种策略在求助行为中出现得较多,而且以女孩为主。
      5.解释说理:指幼儿向教师强调说明自己要做某事或要求对方做某事的理由。如:“老师,你看别人都下楼了,他还在这里。”“老师你还没请我们呢,他就要走!”
      6.请求:指幼儿恳请教师答应自己的要求,语气比较和缓。如:“老师,你就过去看看吧!”
      7.耐心等待:指幼儿向教师告状时,教师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对幼儿的告状行为没有及时作出回应,于是,幼儿站着不走,直到教师对此事作出某种回应为止。
      8.反复告状:指幼儿第一次告状后,教师没有回应,于是,幼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教师告状,直到教师作出回应为止。
      9.抱怨:指幼儿对同伴的行为不满而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时向教师诉说自己的不满。如:“老师,你看他老是乱跑,刚才又把我的笔碰掉了,也不给我捡起来!”
      10.提示:指幼儿看到教师忙于别的工作,忽略了某些幼儿的“不当”行为(如违背规则和要求的行为或与告状者认知相冲突的行为)时采取的策略。如辛辛向忙于准备教具的王老师告状:“老师,你看他不好好地坐着,把椅子搬来搬去!”
      11.炫耀:幼儿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同伴做得好或有优越感,在向教师告状的同时夸耀自己。如光光非常得意地向教师告状:“我得了第一名,他最笨了,什么都不会写,哈哈!”
      12.诉苦: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侵害了自己的利益但自己无法维护时所采用的告状策略。如:“老师,你看他老是抓我,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二)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在不同年龄班的分布状况
      幼儿在同一事件中可能只使用一种告状策略,也可能相继使用多种策略。研究者对幼儿的告状策略进行编码,并统计每种策略出现的频次(见表1)。在同一事件中如果同种策略多次出现,则只记作一次;同一事件中如出现多种策略,则只统计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策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12种策略的发生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提示、抱怨、解释说理、消极评价、诉苦、炫耀、嘲笑、反复告状、请求、神态示意、撒娇和耐心等待。对于这一顺序的一种解释是:可能由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往往无暇顾及每一个幼儿,因而容易忽视幼儿的行为和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于是幼儿常常采用提示、抱怨等策略以维护班级常规,监督规则实施。
      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χ2=21.2,df=11,p   案例3
      大班自由活动时,别的小朋友都已参加分组活动,小雨却被各组同伴拒绝了。听,孩子们是怎么对老师说的:“老师,小雨他什么都不会,我们不想和他在一起。”“老师,小雨是我们班最皮的一个,别人上课他就在一边玩,老师说,他也不听!你不用管他!”“还有,他还把我的鼻子搞破了!他自己还吃手,还抠鼻子!真是的!”“老师,小雨什么操都不会做,他做的电话不如我做的好!”……
      这一案例中的幼儿均采用以他人为导向的策略向教师告状。
      
      (三)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
      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指的是幼儿向教师告状是为了维护班级常规。幼儿园的规则要求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对规则有一种刻板的认识:“规则”就是“规则”,是不容更改和置疑的。因此,一旦同伴出现“违规”行为,他们经常会采用解释说理、提示等策略向教师告状。
      案例4
      吃点心时,钱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先吃饼干再喝豆浆,但胡育选还没吃饼干就喝豆浆了。一旁的小余见状,指着正在喝豆浆的胡育选向教师报告:“老师,你看他先喝豆浆,他不吃饼干!”钱老师因忙着分发饼干,没有回应。小余就跑到教师面前大声告状:“老师,你看他先喝豆浆,他不吃饼干!他不听老师的话,不是好孩子!”
      上述案例中的胡育选违背了教师“先吃饼干,再喝豆浆”这一要求,于是,小余就采用提示的策略向教师告状。教师没有及时回应他,他就继续向教师解释说明,抱怨对方的“违规”行为。对处于“道德实在论”阶段的中班幼儿来说,凡是教师要求的都是对的,不按教师的要求做就是错的,就不是“好孩子”。因此,作为班级规则的“忠实拥护者”,〔6〕他们会“检举”他人的违纪行为,并以实际行动进行干预,以维护“规则”的严肃性。
      为了更精确地把握幼儿告状策略,研究者对三种告状策略类型的分布状况作了进一步考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三种策略在同一事件中可能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也就是说同一事件中可能同时包含上述的两种甚至三种策略。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事件中的主要策略进行划分。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5~7岁幼儿使用最多的是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策略,其次是以他人为导向的策略,而以自我为导向的策略出现最少。卡方检验结果显示:χ2=52.4,df=2,p

    推荐访问:告状 幼儿 策略 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