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是_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新校区建设中的实践

    时间:2019-01-13 03:25: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高校原有的设置规模已远不适应今天办学的需要,改建扩建新校区已成必然。怎样规划和建设新校区以适应高校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应当认真对待的问题。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
      
      目前,高校建设不要搞成政府的“政绩工程”,也不应当成学校的“形象工程”,而应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造优良的学习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校区建设应当体现的则是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为本。
      在我校新校区建设之初,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克服资金困难,顶住压力和非议,迎着困难,战略性地提出建设“规划科学化、功能现代化、信息网络化、后勤社会化、园林生态化”的富有全新内涵的现代化新校区。在具体规划中,学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克服本本主义,按照我国现阶段的生活标准,围绕人的需要,适度超前的选定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指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规划上采取共享公共空间的办法,解决了运动场所数量问题,同时采用见缝插针栽植观赏乔木的方式形成生态园林,起到视觉隔离的效果,使得土地利用达到最优化。达到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效益;以科学的规划,实现最佳的园区布局;以综合利用,得到可持续发展。
      
      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兼顾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
      
      我国高校规划建设的技术依据仍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92年8月1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规定了大学图书馆、实验室、计算中心、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学生食堂、教工食堂、风雨操场、学生活动用房等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其后,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开展教学水平评估中的教学条件部分也是参照此标准编制的评估方案。我们认为任何标准都有其时代背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合理,事过境迁,十年后可能不合理。继续沿用这一指标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我们在规划设计时除参照标准本身的条目和数值外,还认真分析标准的适用条件,规划对象的周边环境条件,以达到节约土地和房屋及设备的目的。比如学院食堂指标一项《指标》中规定生均1.1~1.2平方米,当时制定标准时(1992年洛学校学生人数较少,一般大学均在5000人以下,专业较少,教学活动相对集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教低,学校周边的社会服务规模较小,水平偏低,学生的消费水平较低,就餐的同时系数较大,基本是封闭办学,学生的就餐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现在以上几项条件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规模大,一般本科院校人数均在一万人以上.教学设备和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灵活.效率高,学校开放办学,学生的消费水平高,就餐的同时系数较小,一般在75%左右。所以沿用原标准将带来巨大的土地、房产资源的浪费。应该综合考虑上述相关因素,尤其注意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适当调整标准,以生均0.85~1.10平方米为宜。校医院、幼儿园等后勤用房更是如此,如果学校周边社会条件具备,可以利用,学校可以将其最小化。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也可以根据校情适当调整.以满足教学和生活要求为准。2000年后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的重心也把单纯量化的“达标”换成了“满足教学需要”。这一变化也体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
      
      利用和发掘教育资源,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在新校区建设中,要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校园规划的第一位来考虑,建设有文化内涵、“会说话”的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要防止单纯的学校环境外部设施的简单扩大,而忽视学校环境育人内涵的丰富和提高。
      新校区的环境建设要在总结长期积累的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利用近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最新成果,努力做到最优化。我们在学校环境布局中,将学校的历史、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融入校园的宏观规划、建筑、景观、景点、绿化等环境建设中。使人身处其中,耳濡目染,自觉地接受环境带来的教育。
      在新校区的建设中,我们将学院近六十年的历史形成的求真求实,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精神融入新校园,将学院二次创业的精神融入校园环境。按照“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的思想,在校园景观景点建设时,始终考虑突出景观、景点的文化思想内涵,突出环境育人的作用,用“美好的东西教育人”、“用历史警示人、激励人”。校园内。无论建筑还是景观景点都寓意深远,回味悠长。
      “江畔朝阳”是校园内一道具有特色的靓丽的风景带。这个风景带是学校在建设哈尔滨校区最困难时期,由学校全体职工自发捐资近百万元整修的近400米江堤,并配置了书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辰台”。在这条景观带内的秀园中修建了风格独特的四个亭子:双层钢木结构的“望江亭”,取“望江东去,思我何从”之意。圆形亭和方形亭全部用俗称“草玉”和“晚霞红”的石材建成,圆形的镂石亭,取“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意。方形的琢玉亭,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之意。联体的芳汀阁,取“汀于松江畔,芳在秀园中”之意。东湖中建了满江红亭子、“青春旋律”雕塑、背书江畔朝阳的“不倦石”等景点,昭示师生壮怀激烈、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精神。“江畔朝阳”风景带成为大学生活休闲、学习、活动的主要区域。
      此外,还有省身亭、凌霄亭、桃李园等。这些园景有的是清末民初的遗迹,有的是出土的历史碑刻,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也从更高层次的历史深度激发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拼搏精神。
      新校区的景观景点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绿化、休憩,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高等学府的文明风气,让他们置身于深厚崇高的文明环境中,把抽象的教育文明转化为活生生的现实情景,并自觉付诸于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培养出健康向上的新时代大学生气质,形成学校特有的文明风气。
      
      处理好发展和建设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在新校区建设中,遵照这一思想注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校区资源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关系
      科学的管理将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最大的节约。我们在规划上做到统筹兼顾,通过建筑物的合理布局,管理上科学安排工作制和学习时间,充分利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资源,在物尽其用的同时确保运转流畅。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如果在实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能够集约地使用土地,就是对后人的巨大贡献。在 规划建(构)筑物合理布局的同时把管理作为规划工作的延伸,科学安排工作制和不同形式的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教学生活设施、设备和资源,在确保运转流畅的同时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实现向管理要资源。
      我们把“运行管理”作为“新校区规划”的延伸,作为规划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为最终目标来开展规划工作。比如:高校食堂中餐由于就餐的时间过于集中,一般都很拥挤。我校食堂规模相对又小一些,规划上通过教学区、生活服务区的合理布局,减小峰值。管理上,通过错开不同教学区的下课时间来“错峰”,从而解决学生就餐拥挤问题。食堂通过分批上菜等细节管理,降低峰值等措施利用原有条件而改善了就餐环境。
      
      2.处理好发展和环保的关系
      在当前建设中,许多地方为求高速度、快发展。以破坏资源,影响环保为代价,有的虽然取得暂时的眼前利益,但为长久的发展留下了隐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惨痛的教训。作为社会文明首善之区的大学,必须要为环保做出表率。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而这种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在学生中发挥着影响,通过一代代不懈的努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环保的全民意识,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好家园。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中要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如节约水电、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粮食等;要自觉搞好环境保护,如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收,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的再利用,从而减少支出,节约了大量宝贵的教育经费,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新校区建设中,采取了“节能――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无论是土地、房产的使用.还是水、电、气、煤炭资源的利用,始终按照节能、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雨污分流、分质供水、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到东湖内用于绿化浇灌用水,普遍使用节水器和节水装置。锅炉使用分层燃烧技术,加助燃剂,确保充分燃烧,最大限度地降低煤炭的消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炉渣用于制造建材。校区使用节能电器,主要用电大户均安装节能控电装置。先进的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构建了学校生态文明。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重新审视大学的新校区的规划和建设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认为大学新校区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应概括为:以师生员工为本,重视节约资源,尤其是土地、房屋和设备资源;重视环境保护;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社会进步;重视人的发展;重视经济发展。

    推荐访问:科学发展观 新校区 实践 大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