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汉语动植物词汇文化内涵浅析_四大民间传说的动植物文化内涵

    时间:2019-01-08 03:15: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人与动物、植物作为生物世界的组成部分,经历源远流长的历史,体验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共存。在人类选择用语言记录下它们的同时,那些描绘动物、植物的词汇随着历史发展,凝聚着一定的文化信息。本文透过汉语中动物、植物词汇的表层意义,探微其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关键词: 动物 植物 词汇 文化内涵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不仅传递交流的信息,而且负载着人类历史沉淀下来的深厚文化,而语言则因为有了文化的充实变得更加丰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变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凝结在汉语中,尤其是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词汇部分当中。
      而一般来说,给动物、植物命名本来只是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无需带上任何的感情色彩,但在汉文化由蒙昧到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这些名称也就或多或少地被镀上了一层民族的感情色彩。
      一、动物词汇及其文化内涵
      (一)十二生肖的文化内涵。
      千百年来,生肖一直被中国人当作记岁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传统生肖深厚的文化内涵,各种描述生肖的成语、谚语使得那十二只动物有了更多的意蕴。
      1.鼠。鼠属于杂食类动物,具有极强的破坏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正因如此在汉语里“鼠”有胆小、卑微、不受人们欢迎、不够正大光明的意思。“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是对这个概念的最好诠释。“鼠目寸光、胆小如鼠、贼眉鼠眼、投鼠忌器、抱头窜鼠、首鼠两端”等,这一些成语都是用来描绘卑微的老鼠。在《诗经・国风・魏风》中有一篇《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篇文章就是将统治阶级比作老鼠来表现其好吃懒做、贪婪的本性。
      2.牛。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农耕社会,在农耕时代,牛是劳作的主要工具,对人们维持日常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牛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形象,那些与牛有关的词汇也多数是褒义词。因牛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汗牛充栋、老黄牛、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词往往用来形容人的勤劳与谦卑,任劳任怨;王安石就曾用“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来称赞牛的勤恳、乐于奉献的精神。因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也就有“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杀鸡焉用牛刀”等;因牛力大无穷、脾气倔强,“牛力气、牛脾气”这些词形容人的力气大,脾气倔;现在网络语言中,形容一个人能力很强就会说他很“牛”;在股市中,行情好的时候我们称作“牛市”。
      3.虎。在远古时代,“虎”是中国西部民族的图腾崇拜物,有“强大、威武、勇猛”的形象特征。相传老虎是玉皇大帝的殿前侍卫,因它骁勇善战而被玉帝派到凡间,镇邪保天下安宁。如今,在民间尚还保留虎符、虎雕、虎环等避邪免灾的饰物;在农村,还有不少人家为保平安、趋吉辟邪而喜欢给孩子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此外,老虎也具有“凶恶”的特征,出于对老虎的惧怕与敬畏,“谈虎变色、虎口脱险、养虎为患、苛政猛于虎、伴君如伴虎、骑虎难下”等,也体现了在落后的农耕时代力量弱小的人类在面对强大的老虎时的恐惧。
      4.兔。兔子周身毛皮洁白,耳朵长,眼睛红,三瓣嘴小巧,动作迅速而敏捷,因此在中国人的心里兔子就是“可爱、机敏、乖巧”的代名词。“穿兔子鞋――跑得快、兔起鹘落、赶兔子过山――快上快下”都说明了兔子娇小而灵活的特性。在古代,兔子代表月亮,“乌飞兔走”这个成语形容时间飞逝,“乌”指太阳,“兔”指月亮。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还有一个美好的形象,那就是月宫中的玉兔,被中国文人寄托过无数思念的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和陪伴她熬过寂寞的月兔,“可笑嫦娥不了事,却走月兔来人间”。
      5.龙。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一个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寄予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个情感传承了几千年,至今仍旧没有减弱,它是人们将想象发挥到极致的产物,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让龙拥有万物无法企及的崇高地位,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远古时代开始,龙就是中国东北民族的图腾,后来龙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象征,如“真龙天子”,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飞凤舞、攀龙附凤、望子成龙、龙凤呈祥”,端午节人们要“赛龙舟”,天旱少雨时要祭拜“龙王庙”,逢年过节要“舞龙灯”,很多人会在自己孩子的名字里取“龙”字,以博一个富贵吉祥的好兆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将来成功成才。
      6.蛇。蛇因其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形,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所以那些与“蛇”相关的词语也都不能幸免地具有了“狠毒、阴险”的含义,“蛇蝎心肠、杯弓蛇影、打草惊蛇、蛇头鼠脑、虎头蛇尾”都表现了蛇劣品,“农夫与蛇”的故事更是把“蛇”毒辣的品性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7.马。“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首诗用一个比喻形象地点出了“马”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能干、精力旺盛、速度”;“千里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将“马”喻作“人才”;“快马加鞭、一马当先、马不停蹄、驷马难追”都借用“马”的速度。另外,“马”除了有出类拔萃的能力外,还忠心耿耿――“汗马功劳、犬马之劳”。
      8.羊。羊是一种本性驯顺的动物,自出生起,便知“跪乳”,在古代羊是祭祀的祭品,商周前无论是最隆重的祭祀“大牢”中的三牲,还是不用牛的祭祀“少牢”,都要有羊。其实要了解“羊”在中国文化的地位还可以从汉字里着手“善、美、羡、祥、鲜”等,这些都说明“羊”在人们心中是善良随和、吉祥如意的代名词。
      9.猴。“好动、聪明、敏捷、机智、幽默”是猴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特征。《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对猴子这些特性的最好诠释。“猴子屁股坐不住,猴子拧麻花――蛮拧,猴子吃辣椒――抓耳挠腮”都反映了猴生性顽劣而又讨人喜欢的形象。此外,“猴”和“侯”谐音,这又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的象征意义。
      10.鸡。鸡的文化内涵相对要复杂一些,因“鸡”与“吉”谐音而有吉祥如意之意,如“金鸡报晓”;但更多的时候“鸡”的含义都是负面的,如“呆若木鸡、狗盗鸡鸣、鹤立鸡群、鸡飞蛋打、鸡犬升天、杀鸡儆猴”等,这些又反映了“鸡”浅薄、渺小的一面。
      11.狗。同“鸡”一样,“狗”的身份也比较复杂。它的忠诚及通人性,让它成为人类很好的伴侣,如“犬马之劳”、“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而“猫来穷、狗来富”的说法也可以看出中国人一直把狗看作是吉祥之物。然而另外一些与“狗”相关的词语却让狗带上了贬义的文化内涵,“狗仗人势”“狗腿子”“落水狗”“狼心狗肺”“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都反映了狗在人们心里低下、卑贱的形象。
      12.猪。“懒、笨、贪、丑”就是猪在中国文化里的全部特征,“笨猪、猪脑袋、猪猡”成为人们常用的骂人语,“猪狗不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人怕出名猪怕壮”都生动地反映了猪好吃懒做、丑陋懒惰的形象,而《西游记》里的猪八戒更成了人们嘲笑调侃的对象,与机敏的孙猴子相比,猪八戒又笨又懒又贪吃。不过如今,人们对“猪”的印象有些改观,甚至还有人把猪作为宠物。
      (二)其它动物的文化内涵。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十二生肖外,还有很多动物及其相应的词汇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选取三种动物。
      1.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鸟类。自古以来就有“鸳侣”、“鸳鸯枕”、“鸳鸯剑”等词语,这些词语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而且鸳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歌颂纯真爱情,如《孔雀东南飞》里“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在民间,办喜事的时候,人们喜欢在枕头上绣上鸳鸯图来表示夫妻恩爱,白头偕老。
      2.乌鸦。乌鸦的文化内涵有两层意义: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甚至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唐代以后,乌鸦的蕴意就完全改变,出现了乌鸦主凶兆的学说,人们开始把乌鸦的出现理解为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如今在很多影视剧中用乌鸦的飞过来预示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3.喜鹊。与乌鸦恰恰相反,喜鹊是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因此也就有了“喜鹊叫,喜将到”的说法,农村喜庆婚礼时最乐于用剪贴“喜鹊登枝头”来装饰新房。喜鹊登梅亦是中国国画中非常常见的题材,它还经常出现在中国传统诗歌、对联中。此外,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每年的七夕人间所有的喜鹊会飞上天河,搭起一条鹊桥,引分离的牛郎和织女相会,因而在中华文化中鹊桥常常成为男女情缘。
      二、植物词汇及其文化内涵
      植物词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们往往是通过植物自身的习性特征,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而形成联想,这种联想又总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相契合。这里挑选了几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分析。
      (一)“四君子”之梅、兰、菊。
      1.梅。与其他植物不同,梅花开于寒冬,颜色洁白并散发淡淡清香,枝干干练如铁。正因梅花这种奇特的习性,很多中国文人都不惜笔墨为之赞扬:“梅花香自苦寒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因此象征“高雅纯洁、清丽而含铁骨之气”。此外,宋代林逋“梅妻鹤子”的故事,更让人们感受到梅的清高自恃。
      2.兰。多长于旷谷幽涧中,淡雅清香,所以人们常以“兰”象征幽静、纯洁、典雅,也时常被喻为君子。陶渊明在《幽兰》写道:“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古代咏兰的诗并不多,也鲜有名句,但兰花清高的品质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3.菊。当众芳过尽、草木开始凋零时,菊花就会以一种熬人的姿态开始绽放,秋末的寒冷愈加衬托出菊花坚毅的气节。说到菊花就不得不提陶渊明,人有人品、花有花品,而五柳先生自是将自己的人品和菊花的花品完美结合在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恬适的隐居生活中,亦让我们窥探出五柳先生像菊花一样高风亮节的品格。此后菊花这种不与百花争艳、耐寒傲霜的品质让无数后人为之钦佩,“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岁寒三友”之松、竹。
      1.松。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无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因此就有“松岁寒柏”“岁寒松柏”;在中国文化中,“松”常常喻指老人长寿,如“松鹤延年”“松龄鹤寿”“松乔之寿”“松柏之寿”“乔松之寿”;松树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中国,从皇家古典园林到现代居民家中都能见到松树的倩影,正如“鹤发松姿”“鹤骨松姿”这一类词就是赞扬松树苍劲的外形。
      2.竹。坚硬的质地,高大挺拔的外形,飘逸而独具神韵。“竹”的文化内涵相对复杂。首先,因其高挺的形象,所以被赋予“气节”的品质,古人也因此喜爱咏竹来表达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其次,竹子有很多竹节,因此人们逢年过节喜欢赠与他人,喻指节节高升。但由于竹子是空心的,因而也被指徒有外表内心空洞的肤浅之人。
      (三)牡丹――国花。
      牡丹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作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虽然牡丹的艳丽并不为很多古代文人,尤其是那些自恃清高的文人所称赞,但“国花”自有它的美丽,也自然拥有它的崇拜者,不少墨客穷尽词藻来吟颂它的华丽,皮日休的“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刘禹锡的“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欧阳修的“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国花毕竟是国花,典雅而不妖媚,在众芳群艳脱颖而出,以一种不可企及的高贵姿态鹤立于百花之中。
      (四)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说到植物词的文化内涵意义就不能不提莲花,又名荷花,与牡丹完全不同,它以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被很多洁身自好的文人自拟,其高洁的品质如同它的清香流传了千百年,“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周敦颐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恰到好处地点出莲花“纯洁、正直、清雅、谦虚”的特质,被后人所接受。
      此外还有“水中仙子”水仙,“凤凰栖息之树”梧桐,荆棘喻指艰难险阻,蒿艾被指小人,这些植物都寄托了太多国人的情感,它们已经超越了植物的范畴,我们在解读这些植物的时候更像在了解某一类人,或纯洁或富贵或高雅或清丽,或许正是人品和花品的重合让中国的文化如此丰富,如此有韵味。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而词汇是语言中最容易受社会影响而变化的部分,因此文化的变迁也牵动中词汇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前面所谈及的动植物词汇,有些是汉语特有的,有些是和别的民族语言类似的,还有一些是大相径庭的,这也说明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是汉民族的经过五千年的发展所积累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的投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词的文化内涵意义已经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有的则渐渐消逝。准确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汉语词汇及汉语传播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毛海莹.中国生肖语言的文化隐喻与对外汉语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2]宋杨.对外汉语教学中植物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现代语文,2009-01.
      [3]伊莉曼.浅谈汉语词汇总部分词语的文化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

    推荐访问:汉语 动植物 浅析 词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