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书读千遍不厌倦:读厌倦书不如行万里路

    时间:2019-01-02 03:29: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现今教育界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更是校本教研的终级目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亦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文章认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有效且最可行的途径是读书。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能帮助教师用活教材、激活思维、盘活过程、灵活方法,特别能促使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读书,的确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金钥匙。
      关键词: 语文教师 专业成长 读书
      
      如今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都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这也是我们教师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要跟上社会教育的节奏,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教师就应该不断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充分利用最有利条件,用最有效的方法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读书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而便捷的途径。正如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读书无疑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金钥匙。以书为鉴,可以审是非;以书为阶,可以辟新路;以书为友,可以启智慧;以书为师,可以添慧眼。
      一、以书为鉴,帮助教师用活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作为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需要读书,不但要读书,而且要做到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沟通;只有读书,我们才能跟上课程的发展变化,更到位地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师理解课程提供足够的支撑基础。
      我在听了优秀教师上课后,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课堂上照搬教学设计,结果却演了一场“东施效颦”的闹剧。为什么?我困惑不已。于是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是读书让我明白了:原来名师都是酷爱阅读,并通过阅读建立起颇具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技能,窦桂梅、余映潮、李镇西等名师都是这样。通过读书,我寻找每个教学环节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所遵循的教育规律是什么。读书所获得的经验,让我的教学实践个性化,对所教的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仅仅是雕琢文字的课堂是微不足道的。当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充满了幽默和智慧,而不是呆板的知识传授,学生自然会认为课堂是快乐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我在教学《孤独之旅》这篇文章时,开始只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来体验“什么是孤独”,以此为切入口来解读课文,一堂课的气氛虽热热闹闹,可课后学生甚至连“孤独”是什么都没有体会到,显然课堂教学犹如竹篮打水一般,全是空的。在大量阅读关于心理、小说赏析、小说教学等方面的书籍之后,我再以如下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此文学会赏析小说,即:
      1.杜小康孤独吗?为什么?(温馨提示:参看第2―32自然段。)
      2.杜小康只是害怕孤独吗?如果不是,他有一个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细细体味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4.你认为杜小康是怎样的孩子。
      四十分钟之后,学生没有回答“孤独是什么”,却心领神会“孤独”的真正含义,并学会通过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等要素去理解和欣赏一篇小说。
      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实践证明,阅读让教学更有底气,教师需要阅读,读懂教育这本书,读出不一样的感受,读出收获,读出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简单应付明天的上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不想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书,尤其要读优秀教育教学书籍。
      二、以书为友,帮助教师激活思维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天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思维不活跃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洞悉,教师的成长与思维的活跃是密不可分的。我认为教师思维的激活主要从通过读书培养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两方面下功夫。
      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涵在习以为常现象的背后问题。那么,教师怎样产生问题意识呢?这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书籍的阅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价值,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试图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于漪是中国教育大家,执教《孔乙己》这课时,于漪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抑扬顿挫地开始了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们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我想这些问题只有阅读了大量书籍的于漪才能提出来,也只有阅读了大量书籍的学生才能回答出来。有的教师听了以后感到异常精彩,也想尝试一下,拿这些问题问自己的学生,结果学生傻眼了。但这种现象的原因教师未必会明白。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于漪能问,而我们不能问呢?因为于漪是教育大家,她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这些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她作演讲,四个小时没有任何的稿子,讲得那么华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师。应该说,于漪的大量、丰富的阅读,成就了于漪的语文教学素养。
      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过程。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读书,对教学、人生等的认识就很难进入一种高层境界。实践证明,教学中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获得理性的升华。在反思中,经验不断地被审视、被修正、被提炼,升华为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从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力助推器。现在作为校本教研的形式之一的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把读书得来的知识和教学、生活中得来的经验教学加以揉和、整理,就能提炼到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的精华。
      我们要读书,我们要渴望读到更多的书,我们要渴望成为学识渊博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拥有独具深刻的洞察力。学生在课堂上才能获得多一些思想历险的机会,成为不畏惧权威、善于思考、追求自由、人格健全的优秀学生。
      三、以书为阶,帮助教师盘活过程
      教师阅读不是最终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让读书服务课堂教学。要通过读书和课堂教学把每一节课变成一扇窗,一扇干干净净、透明透亮的窗,而不是一面墙。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启发学生的思想,用自己读的书为学生打开一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窗口。
      教育教学过程会出现许多令教师无法预测的事情,而语文教与学的过程更是一个预设与不断生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去阅读大量的书籍,不断积累读书的成果,从最初“仿的教学机智”到水到渠成的“条件反射”,“一变为感奋,二变而为悚怵,三变而为惊醒”,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探索知识的更新。
      如我在教《三峡》时,曾让学生讨论过一个问题:“《三峡》一文先总写山峡的地貌,重点写山;后分写三峡四季的景色,重点写水。作者在分写时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来写呢?”讨论片刻后,有的学生说是因为“春季的水大”。这样的答案虽说有点搭边,但没有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于是,我从《山海经》这本书去启发学生从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和山高、水盛的角度去讨论。学生很快找出答案: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写水,而水以夏为大,再说第一段写山,正因为“山高流水急”,故将“夏水”为首来写。这样,学生的讨论既热情又深入,并且找到了正确答案。又如在教《芦花荡》时,介绍作者与有关抗日战争的背景之后,我便以“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头子?”入手。学生在速读课文之后,马上就找出“自信”、“自尊”。我追问:“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头子是自信的?”学生马上找到“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等老头子的语言。为了让学生能从老头子自信这一方面更深入了解老头子其人,我故意反问一句:“老头子这些话是在吹牛吗?”学生很肯定地说:“不是。”于是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头子的“过于自尊”,谈到正是由于老头子把抗日事业摆在第一位,高度负责,因而才会有“我没脸见人”“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等责备自己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这样,老头子的形象对学生是立体的、多面的,也是生动形象的。
      四、以书为师,帮助教师灵活方法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懂得师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我更加明确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学生宽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举例说明读书对我在作文教学的收获。写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而一谈到写作文,学生就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嘀咕着:“好惨哦!”学生费劲脑汁挤出一篇作文,教师费劲脑汁地批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经历这两个“费劲脑汁”环节之后,一场作文“煎熬”才得以结束。一个学期作文练习后,教师、学生都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却收效甚微。我阅读大量关于作文方面的教育书籍,找到一条比较符合学生的方法,即:由学生自行命题,互相批改、写评语,以两节课的时间讲评: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等级、评语,推荐佳作展示。经过五次的训练,我发现学生语言有了明显的变化:“老师,下次作文题目是什么?”“这周作文讲评课早一点安排好吗?”“我这次作文比上次写得好!”……学生更多的是带着幸福、自信的笑容谈论每一次习作。
      其实,学生也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读懂,遵循着让读书使教育更加美丽、让阅读照亮学生人生的道理,为师者更加应努力。如,受许兆燕老师的《班里来了位新女生》文章的启示,我决定转化班级那位与文章故事主人公情况类似的“特殊学生”。他的情况与该文描写的细节极其相似,即学习差,上课喜欢大声吆喝;经常用粗话骂人,有时还和同学打架;个人卫生极差,如鞋子常常散发出一股股臭味。从开学还未到一个月,他就换了好几个同桌,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后来,我了解了他的想法,问他,喜欢一个人一桌还是想与同学同位?他选择了后者,我和他约定,他必须搞好卫生,说话要文明……私下,我找了几位学生进行沟通,希望他们能帮助这位同学改掉坏习惯。于是,一天、两天、三天……在同桌的“陪伴”下,他终于不再是“邋遢大王”。
      如果人的生命如同奔腾不息的江河,那么书即为伟岸坚固的河床,只有它才能乘载着我们精彩人生;如果教学是娇艳照人的鲜花,那么书就是阳光明媚的春天,只有它才能孕育着鲜花永不调谢。记得罗曼・罗兰说过这句话:“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做到教他人书,先自为君子,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是一条涓涓的溪流。”我始终坚信:做一个教师,需要读书;做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需要丰富的学识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思想见解。让我们去读书,多读书吧。通过读书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学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美丽,因教育而精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学语文教学通讯.
      [2]许兆燕.班里来了位新女生.陶继新.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
      [3]雷玲编著.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厌倦 书读千遍不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