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时间:2021-07-15 16:04: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思想认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道德与法制教育尤为关键,但是传统的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由于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抵触。在教學过程中,教师将生活实例以及与教学相关且学生熟悉的内容运用到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启发,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制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模式 生活化
      在建设法制型国家的目标之下,培养知法懂法青少年是目前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学生由于处于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道德与法制教育非常重要。道德与法制教育这门课程是在中学阶段必须开展的一门课,旨在教会学生知法懂法。由于这门课程并未被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范围,且大多数老师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么也并不能认真学习好这门课程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教学计划,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教师应当总结出现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书本有一定的滞后性,虽说教材上也有一定的案例分析,但大多数都脱离实际,教师单纯靠吃透教材内容来给学生开展课程,自然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也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去理解理论,从而达到培养其综合能力的目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关键的过渡期,思想认识逐渐形成,在这个时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对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不重视,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死板无新意,学生对这方面内容并不感兴趣。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大多数教师最关心的还是在升学率,成绩。教师只负责吃透课本,传授知识,把课本“咀嚼”后“喂”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是被动的灌输。因为该课程并非是纳入中考的重要学科,使得学生从心底就不够重视,学习全靠老师的表演,在老师上课讲授的时候简单听一听,然后考试之前背诵记忆,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效果不佳。学生之所以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是因为没有发现他的亮点,换句话说是老师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在道德与法制课堂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方便了教师阐明理论,学生理解。结合实际,将学生与课程的间接关系转变为直接关系,采取生活中的一些小的事例,便于理解。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这门课感兴趣了,才能好好学习。
      2.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现目前,很多学科的学习都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在课上听完老师的讲授之后,课下进行大量地练题,以巩固刚学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功利而且效果不佳,学生在学习做题的过程中懒于思考,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知识,建立思维框架,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考完试就会将知识忘的一干二净,并没有达到教育真正的目的。而道德与法制这门课,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将生活实例应用到课堂中,让学生学会作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并且在分析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善于思考,总结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而学习一旦生活化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3.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材抽象而深奥的知识通俗化,用一个个生活实例来解释课本,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消除了学生一直以来对学习的距离感,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措施
      1.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新版教材在内容上添加了更多生活实际相关的素材,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活跃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的参与进来。比如,在《友谊与成长同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们成长过程有哪些好朋友,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向大家分享你们之间的故事,或者分享你们的有趣的合照.通过这些小故事以及照片,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会集中到课堂上,那么为后面的教学也作了铺垫.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
      编者在编著教材时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以及案例的分析,从而得到道德与法制上的启示,但是实际上由于案例大多与实际生活存在差异,所以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增强学习道德与法制这门课程的兴趣.教师在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因增加更多的生活化的元素,选取生活中的案例时紧扣教学主题,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相当重要,一个好的导入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导入过程中选择与教材贴切且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将教学生活化。另外在创设情景过程中尽量选择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避免盲目带入.可以开设模拟场景,在讲授课本中法律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模拟法庭,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分别阐述情况,并进行分析讨论。
      3.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在道德与法制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可以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多关注生活事件并学会分析事件,将事件进行分析并最终回归到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印证学到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部分时,单靠课堂的讲授并不能达到效果,教师可以阻止学生去参观抗震纪念馆,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感受英雄事迹,真正体会生命的力量,以及加强其对生命的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避免了学生在课堂的枯燥乏味,从体验中学习,获得课堂上难有的体会和认识。
      4.关注生活热点,拓展学生视野
      学习不局限于书本,课堂,学习应当拓展到生活中去.由于课本相对于时事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生活热点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涉及到社会热点问题,从一开始的教师分析时事热点到要求学生课下多关注时事新闻,并在课上分析,慢慢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及分析事件的能力,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书本与生活热点互为补充,一个是理论上的支持,一个是实践的反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反映问题,分析问题。
      三、总结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从原有的枯燥乏味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兴趣在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理论知识的距离,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从熟悉中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学校课堂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学会去了解时事,分析时事,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时事中体现书本反应的理论,从而更为全面地培养中学生道德与法制素养。
      参考文献:
      [1]邹喜玲.探索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修养[J].河南农业,2010.
      [2]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可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教育观察,2017.
      [3]刘彩彩.时事政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4.

    推荐访问:活化 教学模式 中生 初中 治教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