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泛北部湾合作中的多国政治文化差异与融合问题

    时间:2021-07-01 16:00:4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需要该区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的相融,因为政治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生产力。克服差异、实现多国政治文化融和是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内在要求;要在认清泛北区域多国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与相容性的基础上,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建设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多样性条件下合作共赢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政治文化;差异;融合
      [作者简介]陈元中,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 南宁 530006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01-0062-05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是一个跨国和跨省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思。该区域包括以广西为中心的中国西南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七个国家。合作与发展的重点是打造“海上东盟”平台,加强港口物流合作,促进区域内产业对接与分工合作,扩大相互贸易与投资,大力发展临海工业,联合开发海上资源,加快临海城市发展,形成一批互补互利、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港口群、产业群和城市群,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泛北部湾经济区已经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论证其可行性。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泛北部湾地区的国家领导人积极响应,东盟秘书处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地区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对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给予赞同和支持。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已经由共识走向实践,确立了一系列合作原则和项目,可以说,北部湾已经风生水起。泛北部湾既是一个经济合作区域,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区域。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区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的相融与支撑,因为文化决定经济——生产与市场以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交流为前提。因此,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多国政治文化差异与融合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政治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生产力
      
      (一)政治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要素
      区域经济的发展缘于该区域生产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其中,文化生产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所谓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将人类自身的思想、理念和情感作用于一定载体,转换为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和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表现为: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人在经济建设中富有特殊的思想、理念和情感,拥有自己的追求并转化为具有民族特点的物质产品,以适应时代文明的发展并满足本区域和全球性的要求;二是人们进行形而上的文化形态生产。正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指出的:“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无论是哪一种文化生产力,都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都是生产者思想、理念、意志、态度、情感、愿望和价值取向渗透于全部文化生产过程的结果,而这些要素的凝聚,准确地说,是一种政治文化的作用;或者说以上文化生产力中的重要成分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政治文化的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中民族和国家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感情的一致性,至少是相融性,这样才能有区域经济合作意向并走向经济贸易合作实践。二战以来,世界多种区域经济合作的事例足以说明政治文化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如意识形态对立时期的“马歇尔计划”和“莫洛托夫计划”导致的欧洲出现两个区域性特征和原东盟区的建立就是政治信仰、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等政治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而现在的欧盟这个最典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区对欧洲各国政治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才使该区域经济合作具有了政治文化认同。虽然政治文化差异不可能消除,如宗教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欧盟合作中的某些不和谐,而实现政治文化差异的融合是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不可轻视的重要任务。
      
      (二)克服差异、实现多国政治文化融合是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内在要求
      差异具有产生吸引以促进合作和导致对立以阻碍合作的双重性。因此,区域经济合作都要面临如何正确对待政治文化差异,避免原则性分歧以实现政治文化融合的问题。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克服差异,实现政治文化融合的任务十分艰巨。区域经济合作各方必须形成共识,而这种共识从表面形式看是经济层面的,如2007年7月26日召开的“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达成八大共识,即共同获益的共识。合作中始终兼顾各方各国的利益,尊重各国的资源选择,广泛吸引各种合作伙伴参与;先导领域合作的原则;以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共识;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共识;加强金融合作的共识;逐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尽快成立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跨国专家小组,由泛北部湾各国、东盟秘书处、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共同组成。建立政府合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将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纳入现有的“10+1”合作框架;发挥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前沿和窗口的共识;行动更加务实,各方共同努力的共识等。
      以上各项共识都是以本国的根本利益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民族安全为前提的。这些利益最大化(建立在双赢或建立在“非零和”模式基础上)和安全战略内含着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各个国家的政治信仰、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乃至政治信任等要素。只有真正形成了政治互信基础上的文化相通相容,才能为该区域经济合作奠定稳固的基础。毋庸置疑,泛北部湾经济区中的、以广西为中心的中国西南部、越南以及相邻北部湾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七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问题十分突出是不争的事实。要实现经济合作与和谐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克服差异,实现政治文化的融合。
      
      二、泛北部湾经济区多国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与相容性分析
      
      (一)泛北部湾经济区多国政治文化的差异性
      由于泛北部湾区域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宗教和民族习惯等存在很大差别,因而使合作各方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等政治文化都有较大差异。
      1、在政治心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是大国与小国的心理自尊性差别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心理认同差异两个方面。
      (1)大国与小国的心理差别问题。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七个国家中,中国最大,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面积;而东南亚总面积4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亿。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六个国家所占的比例就更小。国家的大小在一个区域合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显然不一样,必然带来各国在区域性国际活动中的政治心理不同,而如何调节则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2)经济发展程度也会造成经济合作中的心理认同差异。泛北部湾经济区七国2006年经济总

    推荐访问:北部湾 文化差异 多国 融合 政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