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还古典诗歌一个时空的真实:古典诗歌

    时间:2019-02-09 03:17: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一直以来,诵读都被视为古典诗歌鉴赏的全部,其实诵读只是古诗鉴赏的开始,一个启发学生鉴赏想象的开端。后诵读阶段该怎样鉴赏?作者从心理感知的层面分析鉴赏的过程,从时间与空间想象上将鉴赏推向心理分析的层面,还原古典诗歌一个时空的真实。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鉴赏 想象
      
      打开古典诗歌的集子,依恋、思念、幽怨、感伤、赞叹――一条情感的长河,一个理性民族的千种风情、万般思绪尽在每一位感受者的心灵深处流淌。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古典诗歌又犹如一位多情的女子,静静地伫立于亘古不变的习习晚风里,让人难以走近她,一睹她的芳容,倾听她的气息,触摸她的思绪。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哲思,我们常常借用人们一贯的做法――诵读的方法,这种做法把诵读的过程笼统地归结为欣赏的过程,自然有它的合理之处,反复地诵读就会让读者理所当然地进入诗人预设的情境中,进而深入体会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内核。这种做法延续了很长时间,为广大鉴赏者所广泛接受,自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当我们反思这种鉴赏方法的时候,也不难发现其在思维上的不连贯之处,那就是读者是怎样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之中的。很显然,鉴赏不能只满足于形式,更要深入鉴赏者的心理之中,我们实际上是在借助诵读这一鉴赏形式而达到心理共鸣的目的,而这之中就必须借助想象的辅助,由此我们可以为鉴赏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诵读→想象→情境再现→身临其境→产生心理的共鸣。在这一鉴赏过程中,可以看出想象是诗歌鉴赏必不可少的桥梁,是让诗歌产生情境再现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那么,鉴赏的过程又是如何让读者进行想象的呢?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归纳出以下几种常用的想象方法,兹将其列出,以供同仁参考。
      一、情节再现想象法(时间想象法)
      既然诗歌相对于其它文体而言最缺乏情节,也就是说诗歌虽以情感见长,但不以情节的叙述见长(个别的叙事长诗除外)。但这并是说古典诗歌是没有情节的,古典诗歌的情节大多被古典诗歌跳跃性的情节叙述方式给抽象化和片段化。而情节特别是详细的情节又是感受情感的基本条件,因而我们在进行古典诗歌鉴赏的时候,首先并不是情感投入地去诵读,而是基于字面意义的理解,进而通过想象把古典诗歌的情节的来龙去脉尽可能多地丰满起来,也许我们想象得越全面,对其中的情感体会就越深刻。现以一首诗歌为例来作简单分析。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般鉴赏者都认为该诗第一联是对去武侯祠的路途上的见闻的叙写,而第二联则是对武侯祠附近环境的刻画。实则没有如此简单,我们在仔细品味的时候,发现诗歌第一句话是问句,由此就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一开始为何用一问句,学生在反复试探揣摩设想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诗歌第一句确实为问句。这问句到底又是问谁呢?问诗人还是问路人?学生很快判断出是诗人在问路人。那么为什么不用陈述的方式而是用了问句的形式呢?学生很快就设想出一个情景:某一天,诗人从成都城里出发去寻访他仰慕已久的诸葛武侯祠,也许诗人早有耳闻,但确切地址并不知晓,因而沿路询问,问一人,人家告诉他不知道,接着问第二人,人家还是不知道,不知问了多少人,最终有人手指着城外一片松柏掩映、阴森可怖的地方,告诉他那里大概就是武侯祠的所在吧。经过这样一个情节再现的推理想象过程,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诗人对武侯祠的那种强烈的向往之情和对诸葛亮的深深的仰慕之情。
      二、画面再现想象法(空间想象法)
      有时古典诗歌所着力描绘的是一幅静态或动态的画面,我们若想深入鉴赏诗歌,就必须深入此情此境在时间空间上的实际情形,从多个情感主题的角度、视野、情感去丰满当时画面的真实情形,让其真实再现,进而就能很容易地借助这一复合空间的立体画面去身临其境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律动。下面以李白的一首绝句为例加以简单赘述。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面看为一首送别诗,但要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我们必须先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这首诗歌所描绘的画境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当时的情形真实地再现,方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情味。对这首诗的赏析学生容易只作一种情形的预设,即送别者眼前所呈现出的一幅图景,我们可以选取一幅送别的图画帮助学生探索,甚或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引导想象――一叶孤舟顺着滚滚东去的江水缓缓远去,由大而小,由小而微,进而消失在诗人的视野之外,诗人的面前只剩下那依旧滚滚东逝的澎湃的江水。实际上这只能是赏析的起点,诗人呢?他难道停止了思想?那么他又在想什么?事实上是在引导学生欣赏周围画境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诗人这一情感主体,由此就可以很容易地引导学生近一步想象当时的画面,这画面中又多了个诗人形象:友人即将远去,李白将其送至江边,友人乘舟渐行渐远,诗人极尽目力目送友人,最终友人还是消失在他的视线之外,诗人并未归去,而是久久伫立江头,远望着那滚滚东逝的江水。此时诗人心头那种由依恋到失落的情感不言自明,那种人生中由热闹到热闹之后如东逝之江水一样难以平静的心理也自然呈现了出来。由此看来,只有从多层空间去想象才能真切再现这首诗立体的画境,进而真切感受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
      古典诗歌是魅力的海,想象就是带领我们在诗海里遨游的帆,只有鼓起想象的风帆,才可以尽情去感受诗歌这一海洋的缤纷多彩,才可以让语文课堂绽放出它应有的异彩。

    推荐访问:诗歌 古典 时空 真实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