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由集权而引发的“化学反应”

    时间:2021-06-29 16:03:3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徐复观先生的《两汉思想史》是思想史论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偶读之颇有所感。两汉思想相对于先秦思想的一大转变,其根源在乎于大一统的一人集权政治的确立。从而导致了政治制度、职官制度、文化政策的一系列不同于先秦时代的“化学反应”。
      关键词:《两汉思想史》;集权;政治制度;徐复观
      “两汉思想史”,顾名思义,应该就是我国在两汉时期思想观念的沿革。徐复观在《中国思想史论集》中说到:“把中国思想家的这种潜伏着的结构如实地显现出来,这便是今日研究思想史者的任务。”而其在《两汉思想史》卷一的自序里说:“两汉思想,对先秦思想而言,实系一种大的演变。演变的根源,应当求之于政治、社会。尤以大一统的一人专制政治的确立,及平民姓氏的完成,为我国尔后历史演变的重大关键,亦为把握我国两千年历史问题的重大关键。”则道出了整部书的宗旨所在。
      一、集权社会的形成
      此书,给我最印象最深刻的两个字就是:集权。政治制度的改变也好,文化政策的取向也好,又或者是官职的沿革也好,都是在中央集权的制度下所衍生的一切化学反应。从《两汉思想史》卷一的目录就可以验证我的感受。徐先生首先讨论了西周政治社会的结构性格问题,认为“西周封建政治的骨干是宗法制度,而形成封建统治直接基础的是国人”。而“国人有是由士、自由农民及工商业者三部分所构成的,有似于古希腊时代城邦的自由民。”在这一点上,杜正胜在《周代城邦》中也有相似的论述,他也认为自西周以降五百年至春秋时代,社会的性质应该说是一种城邦时代。其次,此书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封建政治社会的崩溃及典型专制政治的成立,汉代专制政治下的封建问题,汉代一人专制政治下的官制演变以及西汉知识分子对专制政治的压力感。
      当然从纵向看,徐复观先生无疑也是写出了一个完整的时代。从西周以血缘名分为纽带的封建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演化为诸侯割据、邦国林立、天下趋于诈力的战攻之世,到秦汉大一统帝制的开创和完成,中国历史经过了最大的转型。这是一个曲折艰苦的过程。在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中,弄清楚封建政治的统治基础国人阶层是如何演变的,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社会性质的转变,对于这一问题,徐复观先生在卷一中探讨了“士在春秋末期发展中的转变”、“‘国人’阶层发展转变对政权的影响”,“过去的国人阶层,是凝结于其国君政权的周围,成为支持政权存在的骨干。在春秋之末,国人阶层已经不以其原属国家政权的利益为中线,而各自追求其自身的利益和理想,封建的静的社会,由此进入到一种竞争的动的社会。”这样一种状态就破除了封建的束缚,打破了封建政治的统治基础,为战国时代打开了士的自由活动的天地。形成封建国家的是由宗法而来的世袭贵族。此一政治特性,一因采邑制度而形成贵族的割据,以致国家的权力分散。另一因贵族必然会一步一步的走向堕落,以致政治毫无效率可言。进入战国时代,各国政治,都摆脱了旧时贵族的羁绊,权力都向国王、国君集中,为了应付巨变的情势,以追求富强为目的,政治上的效率也便随之提高了。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个例,在这种兼并战争的趋势下,必然有一个效率最高的国家获得最后的胜利,史实证明这就是秦国,秦国的模式必然也会为秦朝所继承。于是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国家就建立了。
      二、“汉承秦制”的集权政治
      秦政所建立的专制政体,应分做两方面加以把握。一方面指的是对封建政治下的诸侯分权政治而言的中央专制,即是一般所谓的废分封为郡县;另一方面所谓的专制,指的是就朝廷的政权运用上,最后的决定权在操在皇帝一个人的手上。这才是我国所谓的专制的真实内容。汉承秦敝,接受教训,所作的主要“让步”,与其说是轻徭薄赋,与民体息,不如说是重新实行分封。当然汉初的分封与西周封建是本质上不同的,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说,那是把本来与大一统郡县制相矛盾的一个外在的体制,重新收纳于大一统体制之内,然后再慢慢地处理它,走的是退一步进两步的渐进改革之路。第一步是高祖大封功臣异姓王,然后逐一剪灭,代之以同姓诸侯王之封。第二步是文帝、景帝削灭前帝之封而代之以己子之封。关于这两步,徐先生点出太史公《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叙》中,“特以‘形势’二字贯穿全文”,从而对比到武帝时的第三步,“再没有客观的形势,要求他封子为王;而他仍须封子为王,乃出于为了维护皇帝绝对崇高的身份地位”。经过这三步,至武帝成色十足的皇帝集权的大一统郡县制里,封建仍有名义的存在,但己不过是皇权的装饰。太史公在《史记》中对当时朝廷的提倡儒术,常用一个“饰”字,即是不过以儒术来作集权政治的装饰之用,这揭破了武帝对学术的基本用心,也揭破了古今中外一切集权者对学术的用心。在集权政治之下,不可能允许知识分子有独立的人格,不可能允许知识分子有自由的学术活动,不可能让学术作自由的发展。两汉的民间教授,弟子常多至数千百人,这只有在集权者心中认为他们在社会上没有发生一点积极的反抗性的可能是,才能消极地承认他们的存在。于是乎也就有了西汉知识分子对集权政治的压力感。
      三、集权政治导致的官制演变
      一人集权政治的特质,首须将皇帝恶人的身份地位绝对化、神圣化;这一点,除了秦始皇通过礼仪加以实现,也须通过官制而加以实现。集权政治的发展,在官制上最重要的演变,便是宰相制度的破坏。官制是权力与义务的一种分配和组织,但古今集权者的心理,因为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私产,觉得政治是网罗天下的人力物力以向他的安富尊荣负责,而不感到他是应当对天下负责。于是便总是以权力方面去看官制,而不是从义务方面是看官制。即是只是从权力方面去看官制,于是官制的客观化,感到即是权力的客观化,权力的客观化,感到即是权力离开了他。于是宰相在官制中的地位,一带有客观的性质,集权者便觉得和他离得太远了,不可信任了,须以侧近的微臣取其实权。和田清在《支那官制发达史上的特色》一文中,对于这种情形,有扼要的陈述:“官制的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天子私人侧近的微臣,渐次等到权力,压倒站在表层的大官。到了不久,取而代之的时候,在他的里面,有生出私的实权者,发达而成为表层的大官,不断地反复着。……”这种情形事实上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集权的官制史上,不断的循环往复。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两汉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作者简介:王安琪,(1990—),湖北荆门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集权 化学反应 引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