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幸福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自觉与生活建构

    时间:2021-06-27 04:00: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幸福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与“培育幸福公民”紧密连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而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则全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指向、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意蕴,现实地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指向。幸福教育应当着力于引导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理性尊严的公民生活、创新进取的职业生活、美满和谐的家庭生活,从而构建与倡导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幸福观。
      [关键词]幸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活指向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63(2014)01-0030-05
      [收稿时间]2013-10-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儒家幸福观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3YJC720046);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苏教师2012—39)。
      
      [作者简介] 张方玉(1977-),男,江苏句容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伦理学。
      幸福是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永恒主题,这已经足以使幸福成为教育的核心理念。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寻着各自的幸福,让人感到困惑的是“幸福是什么”常常需要反思和追问,因此,幸福的主题在伦理学中历久弥新,这也使得幸福观的话题总是如此紧密地贴近生活且备受关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考的是:在幸福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时,幸福教育何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深刻作用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幸福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而这些问题的归宿便是幸福教育如何理性地引导建构现代社会的幸福生活。
      
      一、幸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之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特定的哲学观念、价值目标、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有计划地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进而塑造和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符合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社会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下位概念,其内在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不言而喻。因此,当幸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时,幸福教育无疑也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幸福教育的最终理想,都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使个体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塑造个体的精神人格,构建人的精神支柱,使个体的思想行为更加符合社会的期待,也使个体对善的追求成为内在的品质和信念,这既是幸福教育的深刻内涵,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之义,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在意蕴。
      
      1.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课题。
      
      思想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着古老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与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相伴随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养料,而且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思想理论的创新引领着诸多方面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正越来越清晰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呈现,这就是带领着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不仅是民族复兴之路和国家富强之路,更是人民幸福之路。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四个更加”不仅写入了中国政府的工作报告,更是进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幸福”成为现代中国社会经久不衰的流行语,各种媒体上的“幸福”字眼不断涌现出来。2012年央视在国庆期间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主题就是“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2011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也是以“幸福”为主题,讨论“如何让中国孩子拥有幸福”;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幸福来敲门》、《幸福一定强》、《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一度引起收视热潮;央视综艺频道的《向幸福出发》用歌声来表达人们心中的质朴情感和美好祝愿,纪录片《幸福在2010》用真实的剧情晒幸福,江苏卫视推出的《幸福晚点名》、东方卫视打造的《幸福魔方》都以“幸福”冠名;此外,还有白岩松的著作《幸福了吗》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幸福正在上升为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中国的社会主义搞了六十余年,但很长时间里我们似乎没有真正明白,更没有大胆说出来: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东西就是人民的幸福。”[1]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数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无私奉献,正是为了祖国的下一代摆脱苦难、获得幸福。幸福,既有历史的厚度,也充满着当代中国的温度,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有责任引导人们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培养青少年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能力。
      
      2.人本化德育的重要使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等多门课程共同构成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序列。思想政治理论课当然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理论教育,但是课程的目标并非只是完成理论的说教,而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构建起健康、高尚、美好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建构一种真、善、美相统一的幸福生活。这种“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也正是伦理学、道德哲学所关注的核心原则。“幸福公理是伦理学的第一原则”,“如果没有幸福,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将失去最终的价值根据,我们将不知道一切事情为了什么。如果没有幸福,那么有没有社会公正、自由、规范就都变成无所谓的了,因为反正生活是没有意义的”[2](P160)。因此,赵汀阳先生明确地把幸福问题作为全部伦理学问题的开端。“道德上的善或者完美,总是以存在本身的完善为题中之义,后者同时又构成了幸福的内容;从而,道德的完美,亦相应地包含着幸福。如前所述,作为价值形态与价值创造的统一,幸福不仅仅意味着感性需要或理性需要的满足,而且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形式;另一方面,道德亦涉及人的整个存在,而并非仅仅是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受用,在上述意义上,道德与幸福无疑有一致之处。”[3](P273)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道德教育理念改革的一个主要命题就是“以人为本”,真正倡导一种生命化、人本化的道德教育。人本化的道德教育不仅重视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强调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幸福的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成熟健全的现代人格,引导大学生在身心和谐中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有幸福,这应当成为人本化德育的重要课题与重要使命。
      
      二、幸福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活指向
      
      引导大学生认真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部过程。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精神,并在现实生活中付诸主观努力和亲身实践,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幸福观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上规定了社会主义幸福观的性质和内容。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内在蕴含着社会成员对于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否则,所谓的“价值”便会呈现出“空中楼阁”般的虚幻性。“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更加具体的现实层面。

    推荐访问:建构 思想政治教育 自觉 理论 幸福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