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安徽花鼓灯中的兰花 安徽花鼓灯中的“传情达意”

    时间:2019-04-13 03:16:5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后,花鼓灯把情节性的双人歌舞与情绪性的集体歌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它热情奔放、幽默风趣是淮河人民性格的写照。
      关键词:安徽花鼓灯;传情达意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有“人文渊薮”之称。在这样肥沃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蕴涵着多姿多彩的安徽民族民间舞蹈。这是安徽整体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的历史上由于疆域沿革多变,战争频繁,人口组成复杂,形成了安徽民族民间舞蹈在品种和风格上多元性的特点。
      花鼓灯以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花鼓灯把情节性的双人歌舞与情绪性的集体歌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它热情奔放、幽默风趣是淮河人民性格的写照, “传情达意”贯穿于花鼓灯的音乐、旋律、节奏;表现在舞蹈的身段、步伐、动作、姿态造型等各个方面。创造了汉族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一、对歌抒怀
      由一名鼓架上场照例到四门表演再请兰花“下楼”,兰花不肯轻易“下楼”,鼓架要见景生情编唱新词妙句表达爱慕之情,打动了兰花才肯下来,下来后打一个照面又会回去,只有鼓架唱得兰花无话可说,这才“下楼”表演小花场。
      二、花场传情
      1、大场
      大场又名“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演出人数4至24人皆可,男女角色人数相等,第一人为“伞把子”,其余“鼓架子”、“腊花”各占一半。由领伞的率领组合成各种图形。表演时既有统一调度,又有个人发挥,伴以热烈的锣鼓,响亮的口哨,舞蹈场面热烈奔放。大场虽是集体的情绪舞,但表演者又可以根据自己的表演特长,各显神通,要按照统一的套路和节奏,个人的动作不必相同。
      大场进行中常穿插男女对舞,大场里面套有小场,别有情趣。大场中还常有“转场歌”的表演,大场跑几个图形之后,全场演员缓步走圆场,从伞把子开始依次各唱一只花鼓歌,边走边唱,。在兰花唱后与之对应的鼓架子,喊声“嘿”!两人相对表演几个身段、动作,以表达歌词未尽的情感。
      2、小场
      小场又名“小花场”,是花鼓灯中抒情的双人舞蹈,通过简单的情节,细腻地描绘青年男女赠戏、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爱情生活。它是一种即兴的表演形式。演员可以让自己的感情在小花场中任意驰骋,尽情发挥。如果说舞蹈动作是艺人们个人表现感情的语言,那么小花场则是由“兰花”和“鼓架子”共同创作的散文或抒情诗。它的表演以兰花为中心,鼓架即兴配合,默契呼应。小花场既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又可以比赛艺人的智慧和技巧。古人说“写景易,写情难,写情犹易,写性更难”,小花场着重抒发感情,刻画个性。当然这种性格的刻画带有自发性,是由艺人的个性、感情、形体条件、生活经历和审美情趣决定的。早期的小花场,舞蹈方面也是比较简单的,手绢、扇子的运用也不多。“小场”是花鼓灯艺人创造的抒情诗,是花鼓灯歌舞的精华部分。
      三、“传情达意”在各种人物形象中的体现
      花鼓灯的表演是以男女双人的对歌、对舞为主,内容主要是表现农村青年的爱情生活,因而充满了青春活力。然而既是爱情生活,会带有委婉柔媚的色彩。
      1、端庄、甜美的大兰花:
      兰花以拧、倾中的三道弯为特色。步法丰富,具有“轻、溜、脆、稳”的特点。基本步法是“上山步”和“平足步”,此外还有“波浪步”、“颤点步”、“拔泥步”等几十种。在表演中还运用大起步、小起步、俏步、蹦跳、跨跳等步法姿态表现生产劳动的场面。兰花的舞步优美活泼,与鼓架子刚劲有力的舞风形成对比,一刚一柔,使花鼓灯的舞蹈兼具北方舞蹈雄浑粗犷和南方舞蹈轻灵柔美的特点.
      2、娇巧、玲珑的小兰花:
      “兰花”使用的道具为扇和巾,表演时左手拿方巾,右手虎口执扇,以各种各样的扇花和步伐表达感情,反映出青年男女幸福美丽的爱情。腊花在拐弯时为表现女子见到男子时害羞的神情, 多用手绢招嘴,足下用“瓦步”(模拟小脚行走)。代表动作有:抒身留情、回头亮翅、回头望郎等。形象的表现了小兰花娇巧的一面。
      3、洒脱、诙谐的鼓架子:
      男角称“鼓架子”,也称“扎头的”、“挎鼓的”。在舞蹈构成上,鼓架子的舞蹈不同与一般的男性舞蹈,它是由架子(既独立存在的各种造型姿态的亮相)、跟头、技巧,腿部动作,并依靠“赶步转身”、“风摆柳”、“走场步”为连接动作,把这些独立存在的架子、跟头、技巧、腿步动作串起来组成鼓架子的舞蹈。因分工不同,有领伞的(分文伞、武伞)、小鼓架子、大鼓架子、丑鼓之分。领伞的是演出时的指挥,率领全场玩友“跑阵伍”(变化图形)。文伞擅长唱工,有即兴编词的才能;武伞擅长舞蹈,能翻跟斗;小鼓架子能歌善舞,在“小花场”表演中小鼓架子以“兰花”为主,即兴表演,小鼓架子要不断地观察、揣摩“兰花”的步伐及动向,随时应变,所以小鼓架子常常走着走着忽然拉个架子,或来一串动作。虽然舞蹈的连续性差一些,但架子的精、气、神、跟头技巧的灵活、敏捷,充分体现了淮河人民倔强、剽悍的个性。大鼓架子(又称“底座”)力气大,能顶多人,主要表演“上盘鼓”里的各种造型;丑鼓多表演插科打诨,风趣诙谐。鼓架子步法有:鸭子步(大快步)、风摆柳、簸箕步、钟摆步等10多种。架势又分“大架子”与“小架子”两种:“大架子”有扁担式、虎式、拧身吸腿跳、单出拳等;“小架子”有望月式、怀中抱月、拧身吸腿、插剑式等。鼓架子的技巧有:矮子步、前簸后簸、趴虎、跳蹦虫子等。技巧动作是鼓架子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相互竞技必须具备的特殊语言。
      参考文献:[1]李北达,《民间舞蹈-民俗文化》 [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推荐访问:花鼓 达意 安徽 传情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