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培养高一新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探索]

    时间:2019-02-05 03:32: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分析比较了初、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特点,介绍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培养高一新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种具体做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新生;学习兴趣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3-001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初、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特点及变化
      
      多数中学生很喜欢学习化学,但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认识水平、年龄特征及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的不同,因而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存在差异性。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对化学知识的直接兴趣
      进入初三,学生一开始对化学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变化莫测的实验现象、千姿百态的化学物质、造型精巧的实验仪器,无不使同学们耳目一新,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
      而进入高中学习,将接触到“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抽象性强、直观性差的学习内容。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学习节奏的加快,思维方式的变换,学生一般感到较难适应,心理负担加重,畏难情绪滋生,导致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
      
      1.2对学习目的的间接兴趣
      初三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对化学知识本身的直接兴趣,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学习兴趣也逐渐转移到掌握更多知识,增强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间接兴趣上。随着中考的临近,升学压力的加大,特别是他们对未来高中化学学习的需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自觉性大大加强,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
      当他们进入高中,中考的压力已不复存在,高考又相对“遥远”,再加上此年龄段自制力不强的心理特点,学习的间接兴趣有所减弱,学习兴趣的主流又趋向于直接兴趣。此时,就进入初、高中衔接阶段急需提高直接兴趣、重建间接兴趣的关键时期。
      
      2 初、高中衔接阶段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探究
      
      2.1重视“引言”教学,运用憧憬法激发学习兴趣
      高一新学期教学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学生刚接触到图文并茂的新教材,一般兴趣都比较浓厚,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把“引言”教学变成一个“现代科技博览会”、“环保教育大课堂”和“未来前景展示厅”。
      例如,从叶绿素讲到计算机芯片;从有机合成材料讲到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由超导材料讲到记忆材料、液晶材料;从结晶牛胰岛素讲到基因工程;从化石燃料讲到核能燃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在人类进步中产生的巨大作用,在心中播下热爱化学的种子。从石油、煤等非再生燃料储量的逐渐枯竭,谈到“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水质恶化”等环境污染的严重现状,使学生增强忧患意识,萌生发展化学,消除污染、开发新能源,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为了更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平台,以引言内容为背景,以三个专题为“展厅”:认识化学科学、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由每位同学轮流扮演“讲解员”,从历史、能源、生活、社会、工农业生产、环保、生命等不同视角,向其他“参观者”阐述介绍。此时,课堂成了互动的大舞台,老师充当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为同学们的活动穿针引线,每位同学既是讲演者,又是听众。他们神采飞扬,各显神通:情景描述、趣味故事、名人轶事、实物展示、实验表演、诗歌朗诵、知识竞猜、争论答辩……热烈的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师生互动与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极致。
      
      2.2优化演示实验,运用激趣法引发学习兴趣
      通过师生互动实验,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好奇心,发挥主动性,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感到学习化学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一种苦役,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进而转化为一种心理需求,产生自觉学习的驱动力。
      在演示实验上,应力求创新,扩展实验功能。例如,在做钠的燃烧实验时,我将一小块钠和一小块钾相隔3~5厘米,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学生从观察到试样的熔化和燃烧的先后顺序、火焰的不同颜色等更加丰富、有趣的直观现象上,受到了更强烈的感观刺激,引发了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努力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力求创设学生边实验边学习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让学生做了蘸过氧化钠粉末的棉花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吹气生火)的实验和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当明亮的火焰和蓝色的“轨迹”出现时,同学们无不感到惊奇,同时又感到困惑:二氧化碳能灭火,棉花却在其中燃烧;钠不与铜离子反应置换出红色的铜,却生成蓝色的沉淀。因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自然学习兴趣倍增,积极性高涨。在这种最佳心理状态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效果明显。
      
      2.3强化学生实验,运用探究法提升学习兴趣
      在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科学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后,尝试让同学们设计“测定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中Na2CO3纯度”这一探究性实验。首先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设计出能测定Na2CO3纯度的方案,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找出本组尽可能多和好的方案。他们整理出的方案主要有“测定沉淀质量”、“测定气体质量”、“测定气体体积”、“盐酸酸化蒸干测定质量”、“滴定法”、“差量法”等。再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提出若干实验改进的问题。
      通过该实验的探究性学习,笔者深深体会到,当学生处于急于解决问题,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难以解决,或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又难于抉择的心理状态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探究动力。
      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实验中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内容,为学生探索和创新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提高探索性实验的质量,让他们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2.4把握“理论”教学,运用成就法牵引学习兴趣
      在“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中,随着化学概念、基础理论的穿插出现,较多抽象概念相继涌入,习惯于初中学习方法的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和消化,因而畏难情绪滋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消退。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必须及时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恐惧心理。因此,本章教学中_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不要求可超深度的作业,不刻意追求一步到位。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就不宜讲配平、讲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及有关根据电子守恒的计算,而应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层层设疑,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不断地揭示矛盾和解决矛盾,把学生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离子反应的教学就不宜要求书写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应当由学生亲手做实验,自己体会离子反应的本质,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及离子共存,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练习、讨论、实验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问题和试题要有―定的梯度,要照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应联系学生个体的基础、学习态度、情绪因素等综合评判。如书写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同学写成“OH-+H+=H2O”,教师作如下评价:该同学的完成情况说明,他平时学习下了一定的功夫,明白了酸与碱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结合成水,但没有注意到,还生成硫酸钡这一难溶盐,很可惜。这种含有肯定、表扬成分的评价缩短了师生问的距离,使他驱散了自卑、恐惧的阴云,扬起了奋进的风帆。

    推荐访问:生化学 学习兴趣 探索 培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