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科资料 > 正文

    模拟课堂教学技巧【课堂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技巧】

    时间:2019-01-10 03:23: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人的情绪的兴奋性、惊奇感和强烈的求知欲,能推动人的活动或成为活动强有力的推动力,促进主体积极地行动,从而提高行为的效率。课堂中巧妙的质疑问难,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乐观的态度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本文总结了六种课堂教学设疑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质疑问难 技巧
      
      课堂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教学中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艺术。它是我国教学中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教学中值得提倡推广的重要教学方法,不少优秀教育工作者加以研究、探索,总结经验寻求规律以推而广之。
      1.引趣设疑法
      教师应通过设疑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启发学生认识的积极性,产生汲取知识养料的强烈要求。怎样引趣设疑呢?我认为,一是教师的设疑问题,一定是学生急需探究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精神的高度集中,以激起兴趣。二是教师的质疑,一定要引起学生感性的激奋。激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我在教“大气压”一节时,(1)引趣:先在大试管中装满水,再用较小一点的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倒置。学生看到小试管向上运动。设疑:为什么小试管向上运动?(2)引趣:把矿泉水瓶用热水搪两次,然后倒掉热水,旋紧瓶盖,放置在桌上。一会儿,听到“啪啪”的响声,同时瓶被压瘪了。设疑:为什么矿泉水瓶会被压瘪呢?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学生看了很兴奋、好奇。这样点燃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迫切想知道答案,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大气压”知识的兴趣。
      2.悬念设疑法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设疑问题来设计悬疑,目的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好奇心,使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期待的情境。“追下去”的思念心理,以增强求知欲望。如:(1)在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时,让教室内两个力气的最大学生拉,都不能把两个半球拉分开。悬念设疑: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猜测,兴趣十足地参与大气压的测量探究活动。(2)在学习“压强”一节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人在建房子时,把一只活生生的乌龟埋在所挖的地基下,在上面建起高楼大厦。几十年后拆迁房子,发现挖出的乌龟还活着,悬念设疑:为什么乌龟能承载这样巨大的压力呢?乌龟的生命力真那么强大吗?学生很惊讶,急于解开谜团,但一时又无法解答。我有意让学生心里这样悬着、挂着,促使他们带着求知欲望,兴致勃勃地听课。如此一来,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3.递进设疑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设疑、提问,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并使这些问题含有矛盾,逐个递进,加以解决,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这样,就可诱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排难解惑,获得知识,增添学习的兴趣。例如,一个瓶子装满水时质量为200g,将一石子放入瓶中溢出一部分水以后,瓶子的总质量为215g,将石子从水中取出,此时瓶子与其中的水的质量和为190g,求石子的密度?教师:怎样求石子的密度?学意豁然开朗。这种递进设疑,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紧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4.比较设疑法
      比较,就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揭示其异同,探索其间之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用这种方法设疑可以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事物的个性,概括共性,发展认识,开拓思路。如:我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距离最短,在木板表面运动距离较长,在玻璃表面运动距离最长,说明小车运动距离长短跟小车受到阻力有关,玻璃给小车阻力最小,小车运动距离最长。通过比较,推出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将永远运动下去,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正确观点,加深了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和认识。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5.争论设疑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教室里的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学习的情绪也不够高昂,对一些重点和难点的知识点常常掉以轻心,不能真正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采用争论设疑法,提出疑问,引起争论,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时,先让学生猜想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学生利用手上的凸透镜和生活经验。有的说:“凸透镜成正立、放大像。”有的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像。”有的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像。”等等。接着设计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引起争论,并在争论中自己动手实验,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这种引起争论的设疑法后又经过实践的验证,把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求知过程,把释疑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对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很有必要。
      6.联想设疑法
      学会联想能使人的思维活跃、思维开阔。教师借助想象的翅膀,提出某些疑问,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1)在探究“I、U、R关系”的两个实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都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联想设疑:这些滑动变阻器作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2)在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时,液体选用水银,而不用容易得的水代替水银呢?如果用水代替水银做实验,那么玻璃管至少要多长呢?(3)学完摩擦后,联想设问:如果没有摩擦,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呢?这些联想设问,充满了趣味性、想象感,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热情,从而起到诱发学生开拓智育的精妙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在质疑问难时,经常采用引趣、悬念、递进、比较、争论和联想的质疑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乐于探索,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求知过程和探究过程,使课堂气氛活跃而紧张,使学生情趣饱满而轻松,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保证教学过程更好地进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质疑问难 课堂教学中 技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