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大陆脚,走台湾:我所经历的两岸史学交流

    时间:2021-07-05 04:00:1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zgj/tzgj201610/tzgj20161020-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tzgj/tzgj201610/tzgj20161020-1-l.jpg
      2016年4月中旬,“互动与新局:30年来两岸近代史学交流的回顾与展望讨论会”在台北举行。举行这次会议的背景是:台湾选举结束,民进党取代国民党执政已成定局,台湾的主办者预感到两岸关系将发生变化,史学交流难免要受到影响。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30年来的两岸近代史学交流进行一次回顾,对未来有所展望。
      经过近30年的交流与磨合,举办一次两岸近代史学界共同参与的学术会议已是相当容易的事情,然而,这次会议却遇到了一些“意外的麻烦”:会议的主办单位由台北“国史馆”更改为“中国近代史学会”,经费遇到困难,会议地点临时更改等等。最后与会的大陆学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杨天石、华东师范大学杨奎松、中山大学桑兵等。
      忆往昔,学者们对30年来两岸近代史学界在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筚路蓝缕,从对立、隔膜走向交流、融合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台湾学者陈三井以诗的语言“境外相遇,犹抱琵琶半遮面”,“轻舟已过,两岸猿声啼不住”,“海峡春潮,从此千山可任行”,形象地概括了两岸史学交流的各个阶段。但话题转到未来展望时,与会者普遍有着不确定的忧虑,而台湾学者更有“往日盛景不再”的担心。
      会议结束时,主办者将在两岸近代史学界交流起步阶段作出贡献的邵玉铭先生(曾任台湾“新闻局局长”、政治大学国关中心主任)请到现场,希望他的经验能对未来有所启迪。不意,邵先生开口就说,接到邀请后本不想来,因为根本没想到两岸关系会退到今天这一步。他以男女关系来比喻两岸关系:“双方因误解而结婚,因了解而离婚。”邵先生的感言,出乎组织者的意料。言者伤心,闻者唏嘘。
      学者们的预感果然没错。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上台后,两岸政策大幅度后退,“国史馆”馆长由绿营学者吴密察出任,即风传“国史馆”档案将不再对大陆学者开放。7月底,“国史馆”以书库搬迁为名,宣布“闭馆”一段时间。7月28日,“国史馆”更宣布,自8月1日起将依照相关规定调整“数位档案检索系统阅览事项”,其要害就是以“平等互惠原则”为借口,取消了大陆、香港与澳门学人申请查阅台湾典藏档案的资格,换言之,要对大陆学者封锁“国史馆”等处的资料。这是陈水扁执政8年都未敢采取的措施,蔡英文上台不到3个月,就做到了。
      近期从台湾传来的消息表明,两岸近代史学界交流的各个方面都在紧缩。可以断言,陈三井先生所乐观展望的两岸近代史学界交流“春江水暖,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盛景,短期内不会到来,反而会步入一段停滞甚至倒退的“冰河期”。
      在此时期到来之际,将笔者多年来参与两岸近代史交流的所见、所闻、所为作一简单回顾,不无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个人经历是学界交流的沧海一粟,难免有诸多局限,片断回忆更难面面俱到。但个人经历或许比全面总结更真切,亦能有以一斑窥全豹之效。
      【我教过的台湾大学生】
      访问台湾时,我在不少大学做过学术讲座,自然会接触到大学生。2007年3到7月间,我受聘为政治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一个学期里完整地承担了两门课“1930年代的中国政治研究专题”(研究生课程)、“民国史史料研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与学生有了许多直接的接触,对台湾的大学生与研究生的生活、学习态度与水平,有较深切的了解。
      在体制编制上,台湾各大学的历史系更接近西方,专任教师数量通常在20位左右,明显比大陆少。除了专任教师课时较多外,他们也会从研究机构或外校聘请些兼职教师来开课。政治大学在台湾高校中名列前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居领先地位,政大历史系是台湾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镇,他们有目的地利用“中华发展基金”聘请该学科的大陆学者担纲客座教授。众所周知,两岸在历史认知上的分歧,尤以近现代史为最大。我经过一番犹豫,决定完全按照在大陆授课方式设计,让台湾学生了解大陆教授的思路与研究方式,并接受相应的知识与训练。幸而,政大方面完全尊重受聘教师的意见。
      “民国史史料研读”是本科2至4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目标是同学能通过该课程的训练,掌握史料的搜集、辨别,形成史学价值判断和正确利用史料的综合能力。“1930年代中国政治专题研究”是研究生课程,目标是通过学习、讨论,使研究生对1930年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般状况与特质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学术界对1930年代研究的基本信息,并能够举一反三,掌握研究20世纪中国政治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规律。
      根据课程设置,本科生课程以教师授课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与参观。研究生溧程则以课堂讨论为主,教师布置课目与参考书,有2~3位学生发言,其他^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坦率地讲,我的备课与讲课,都比对自己的学生上课时要格外认真些,毕竟要体现大陆教授的水平。授课效果也还不错,学生大体能认真听讲与讨论,特别是研究生讨论时,他们谈自己见解时,还会同时提出—些问题,教师必须“释疑解惑”,与其互动。
      台湾的家长与学生也有很强的“名校情结”,考生非常希望能进入台湾大学、“清华大学”、政治大学等名校。各学校主要通过高中生的“大学联考”成绩录取学生。优秀学生选择到海外读书的也不在少数,早年台湾流行一句“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意即选择在台湾读书的,台湾大学是首选,赴海外的,则多数去了美国。现在学生、家长的选择有多元化趋势,但大抵如是。因为要考高分,故台北的种类补习学校、补习班遍布各处。1990年代后期起,台湾有个高等教育的“大跃进”,大学数量骤增,而台湾家庭生育“少子化”问题日趋显现,考生不增反降,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高等教育泥沙俱下,大学生平均水准降低。据说,有些排名靠后的学校因为连生源都是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去拉学生,拉不到学校规定的数量,考绩就会受到影响。“真是斯文扫地”,有台湾同行对我说。
      但台湾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方式值得大陆高校学习。首先是各校的考试时间错开,考生可以同时报考几所学校。其次是录取时都张榜公布,同时公布“正取”与“备取”两份名单,正取的若不来,则从备取的依序递补。从程序上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我所接触到的研究生,生活都较独立,即使家在台北的,也往往搬出来租房住,如此导致经济上有压力,他们便纷纷在外寻找各种兼职,可势必又影响到学业。硕士读4~5年,博士读6~7年的,不在少数。

    推荐访问:史学 台湾 我所 两岸 经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