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罗山县人民政府网 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对策

    时间:2019-04-11 03:26:5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在介绍罗山县生态条件及农业生产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提高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对策;河南罗山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06-02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任务。农业科技的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最后一公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是以战略的眼光看全面,从全国的大局出发,政策是好的,但“最后一公里”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过去片面强调市场化,忽视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导致曾经建立起来的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1-2]。笔者根据罗山县的生态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与“最后一公里”的现状进行调查概括,并且就如何打破“最后一公里”瓶颈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水平。
      1 罗山县生态条件及农业生产发展基本情况
      罗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总土地面积2 065 km2。全县耕地总面积8.608万hm2,其中常用耕地面积6.027万hm2,临时性耕地面积2.583万hm2,复播面积12.647万hm2,全县辖19个乡镇,290个行政村,4 396个村民组,总人口72.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68万人。罗山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其夏季湿热,冬季干燥寒冷,春秋凉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且雨热同步,降水与农作物活跃生长季节相吻合,集中于5—8月,占全部降水量的54%,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丰富,特别适合水稻栽培。农业生产耕作方式以稻—麦、稻—油(油菜)、稻—肥(紫云英)1年2熟轮作方式为主,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33万hm2以上。由于罗山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在农技人员的努力下,土地复耕面积增加,连续8年粮食总产连年增加。随着城镇化建设逐年扩大,土地“红利”逐年减少,无法通过扩大或维持现有耕地面积来保证粮食增产,只有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提高单产,才能保证全县粮食持续增产。
      2 罗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与“最后一公里”现状
      2.1 农业技术人员不足,老龄化与知识老化问题突出
      罗山县现有农技人员逾140人(含畜牧、水产、农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50多人,其余均是初级职称,并且均是20世纪80—90年代的毕业生,知识老化,近15年来农业推广机构没有招聘或分配大学毕业生。这些农业技术人员,中专以下学历达50%,而且1/3以上不是正规农业院校毕业,有些农技人员专业知识不强,业务不熟练,不能独立承担工作。现有农技人员数量严重偏少,2~3个村平分不到1名农技人员,而且现有农技人员90%均在县级农业推广机构。
      2.2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偏少,农业技术推广链条断裂
      2004年罗山县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有的乡镇农业发展中心缺乏真正资深的农业技术人员,有的乡镇甚至连最基本的农业技术上传下达也无法落实,农业技术推广链条断裂瘫痪。
      2.3 省、市农业科研院校下基层传授农业技术趋于形式化和程序化
      每年罗山县都有省市农业科研院校的教师下乡开展农业知识讲座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将技术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不仅需要办讲座、做宣传,而且需要走进田间对农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和跟踪服务。
      2.4 公司向农户进行技术推广,其目的在于盈利
      罗山县每年均有一些农资公司在全县办各种技术培训,但其最终目的是牟利,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与过去公益性的农业推广体系相比,公司的推广有目的,比如种子和技术捆绑推广的现象,也无法实现农业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2.5 农技推广单位人员多、经费少,无法下乡指导农业生产
      罗山县农业推广机构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大部分是20世纪80—90年代安排的农业系统人员的亲属和部队转业军人,人员多,超编严重。由于该县是传统农业大县,财政收入低,全额供给的事业单位经费无法满足。农业推广机构现有经费只能解决单位职工“三金”和部分人员温饱问题,相当部分农技人员只能另谋出路,自主创业,更不可能有经费下乡指导农业生产[3]。
      2.6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迟钝
      罗山县是传统农业大县,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年轻人均外出务工,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偏大,大多50岁以上,并且以妇女居多,文化水平也不高,思想落后,接受农业新技术迟钝。
      3 打破“最后一公里”瓶颈的对策
      3.1 恢复乡镇农技站或建立中心区域站,发展永久性科技示范园区
      中央或省市财政拨出专项资金恢复乡镇农技站或建立中心区域站,农技推广人员全部纳入事业编制,通过这些基层公益性推广单位的设立,让新技术的推广更通畅、更迅速。同时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在全县分区域建立永久性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民在示范基地现场观摩,现场培训,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只有这样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4-5]。
      3.2 培训现有农技人员,促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
      中央或地方财政应该建立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在农闲时对基层农技人员轮流脱岗培训,更新专业知识,只有基层农技人员掌握前沿性先进农业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民。
      3.3 鼓励科研院校到乡村建立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示范基地
      科研院校到乡村建立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示范基地能够让专家们长期扎根田间地头,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科学种田,为农民传授先进农业技术;同时,培养的大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可在毕业后为农民服务。

    推荐访问:罗山县 技术推广 对策 现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