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篇

    时间:2024-03-27 09:00: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2、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参与性学习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xx面,小兔在鸟的xx面,

    松鼠在小兔的xx面,松鼠在小鸟的xx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

    (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境,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白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演示对学生形成刺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课件演示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那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谁知道那只受尽了苦难的丑小鸭最后怎样了?(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老师就施展魔法,把丑小鸭也变成白天鹅,大家高兴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口算题的背景是4只丑小鸭)

    3+2+4= 4+1+5=

    9-2-6= 7-2-3=

    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答对了,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童话能不能变成现实就看你们的了!

    2.生速算出答案

    学生正确算出一道题,师点击鼠标,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课件演示:白天鹅飞起来,飞到湖边)

    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雪白的身子,细长的脖颈……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设计意图: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因此,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复习引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1、 结合学生日常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 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小明的一天(1课时)

    1、 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点。

    2、 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会认读整进、半时。

    通过对比,认识整点与半点的特点。

    1、 教师先出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

    2、 出示各种漂亮的钟,激发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

    3、 拿出实物让学生辨整点与半点时钟分别是如何敲的?

    1、 说说课本当中,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结合小组讨论。

    2、 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样度过的呢?

    具体地说说小明几点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半时和整时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讨论完后请小组长代表发言,最后教师作出总结。

    1、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时间的。

    2、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1、 第1、2题都是巩固钟表的认识。

    2、 小调查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作为一次家t作业,第二天来进行组织交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1、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投影

    1、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左手3支笔,右手2支笔。说说哪只手多?多多少支?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理解题目意思。说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1、 组织小组讨论:谁多?多几只?你是怎么想的?

    2、 小组代表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3、 列出算式: 11-7=

    4、 研究算法。

    (1) 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11-7=?

    (2) 交流 11-7=4 11-7=4 11-7=4

    10 1 因为4+7=11

    10-3=7 11-1=10 所以11-7=4

    3+1=4 10-6=4

    (3) 小结算法

    5、 运用知识,尝试练习。

    (1)、独立完成,试一试。

    (2)、选几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1、 指导练一练第1题。

    (1)、独立计算。

    (2)、选2题说说思考过程。

    2、 指导第2题。

    (1)、让学生观察图画独立填写。

    (2)、交流

    3、 指导第3题。

    (1) 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题目,说说每一组题有什么特点。

    4、 指导第4题。

    (1) 计算,交流结果。

    (2) 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规律。

    (3) 交流规律。

    飞行表演

    11-7=4 11-7=4 11-7=4

    因为4+7=11

    10-7=3 11-1=10 所以4+7=11

    3+1=4 10-6=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数不清、整天、追打、贪玩、应该、海岸、奔跑、建造、机器”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应、建、注意笔顺。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判断句子的正误。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4段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电。

    2、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强调字音——数、应整奔;字形一懂、建、奔、器;朗读指导第2、3段。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黑板。(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的两句活。)

    3、投影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有关的生字。

    3、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小朋友,你可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吗?电是发电厂(站)发出来的。发电厂(站)怎么发电呢?有的是用江河里的水来推动发电机发电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讲人们利用大海的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出示幻灯)你看这些海浪多象一个一个可爱的娃娃!(出示课题)学习生字,”浪”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想想意思,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

    (3)通读课文,思考:浪娃娃是谁的孩子?他们原来怎样?后来怎样?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读生字:

    重点正音:“数”、“追”是翘舌音;“应”是后鼻音;“建”“贪”是前鼻韵母;数

    重点分析字形:

    建:左下半包围结构,先写”“,再写”“,建之旁,不要“走字儿”

    懂:左右结构,

    贪:分析字型完成课后练习1

    器:上中下结构,构字部件可分为“口和犬”

    (3)指名分段读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浪娃娃是()的孩子,他们原来(),后来听了(),去给人们()。科学家让他们()。

    4、学习课文第1段。

    (1)指名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

    (2)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浪娃娃是谁)

    (3)齐读第2句话,出示句字读一读,再进行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很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该怎样读?

    (4)第2句话除了写浪娃娃很多,还写了什么?

    出示词语“贪玩”,读一读,想一想从哪个词语看出浪娃娃贪玩?(板书:整天)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浪娃娃和很爱玩。

    浪娃娃整天灾海妈妈怀里跑来跑去,追逐着玩。

    (用红色的比在“整天、追来跑去、追打着玩”下面加点,指导朗读,体会浪娃娃非常爱玩,就是贪玩。)

    5、有感情的朗读第1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浪娃娃怎样地贪玩。

    6、巩固字词

    7、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懂、建、器

    课堂作业第1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学习课文第2——4节。

    教学过程:

    1、复习字词。卡片认读,完成课堂作业2看拼音写词语。

    2、齐读课文第1段,说说浪娃娃是怎样一个孩子?

    3、练一练,(口头指名说)

    (1)天上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2)海里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3)海面的()多得数也数不清。

    自己照样子说句子。

    (花园里的花)多得数也数不清。

    (公园里的人)多得数也数不清。完成课后练习3

    4、讲读课2、3、4段。

    (1)讲读第2段:

    指名读这一段,思考:海妈妈讲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海妈妈是怎样教育浪娃娃的?(贪玩不好,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事。)

    (板书:学做好事)

    (2)指导朗读:谁来做海妈妈?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亲切,速度稍慢,加点的字读得强调一些)

    出示:孩子们,你们老是贪玩,这/可不好啊。你们应该/学会给人们/做点好事。

    (指名读,齐读)

    5、讲读第3自然段。

    (1)齐读第3段,思考:听了海妈妈的话,浪娃娃是怎样做的?

    (2)出示投影片,图文结合。

    ①理解“海岸’、“奔跑’。

    ②从哪儿看出浪娃娃很高兴学做好事?

    出示句子,想想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语气要读得高兴,速度略快)

    他们一边奔跑,一边欢叫:”哗哗,哗哗,我们来啦!我们学做好事来啦!”

    (”哗哗”是流水声,这里是浪娃娃欢快的喊声。教师范读句子,指名读,齐读,把”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6、讲读第4段。

    (1)学生自由读第4段,思考:

    ①科学家们听懂了浪娃娃的什么话?(板书:科学家)

    ②他们怎样帮助浪娃娃做好事?(板书:建造发电站)

    ③浪娃娃怎样为人做好事?(板书:推动机器发电)出示幻灯:理解“推动”、“机器”(指发电机)

    (2)小结:浪娃娃真不错,听了妈妈的话,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给人们做好事——推动机器发电。

    (3)齐读这一段。

    5、朗读全文。

    6、作业:

    (1)扩词课堂作业3、4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字词

    2、有感情地钥读课文。

    (1)跟课文录音练读。

    (2)同桌分角色练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小结。

    (1)浪娃娃原来怎样贪玩?后来学做什么好事?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介绍。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此外,有的发电站是用人力发电,还有的用核发电。如我省的秦山核电站。电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有了电,人们的生活、工作就很方便了。

    4、作业指导: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1、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3、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整时四种情况。

    4、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所学内容,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

    1、第1题可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题意,再说一说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指示的位置,并填空。

    2、第2题,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说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规律,再填空。

    3、第3题是巩固数的组成。

    4、第4题目的是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

    5、第5题巩固认识钟表的四种情况。

    6、第6题是巩固比较数的大小,它不是直接把两个数字拿来比,而是要先运算再比较大小。

    7、第7题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再提出问题并交流和解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8、第8、9、1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并且列式计算。

    9、第12题,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明确图中符号的含义和题目的意思,再进行统计。

    10、第15题,先观察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在此可组织交流与讨论。

    11、第18题,是一幅连环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数学故事,然后说一说,算一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9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铅笔、投影。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0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讨论法、鼓励发

    教具准备:

    例4放大图两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教育

    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

    (80。81。82。83。84。85。86。87。88 。89)

    2。比89多1的数是()

    比89少1的数是()。

    3。 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

    2337

    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2

    1、通过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加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

    1、(1)出示一些写有进位加法的卡片,贴在黑板。

    (2)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师小结。

    2、出示加法表。

    (1)、填写加法表。

    (2)、观察加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1、(1)出示一些写有退位减法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讨论: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出示减法表。

    (1)填写减法表。

    (2)观察减法表,你能发现什么?在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看图理解题意。

    2、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3

    1.通过学生自己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10以内的加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和相互合作的精神.

    明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数学竞赛,长颈鹿裁判听说同学们昨天回去写了那么多的加法算式,想把这些算式作为竞赛题,你们高兴吗?不过,长颈鹿裁判可是个特别认真的裁判,他可不喜欢杂乱的东西,他要从中挑选最整齐有序的一组题作为竞赛题,你们有信心把自己组的算式卡片整理好吗?

    教师:这么多的算式要整理,我们从哪儿入手?怎样整理?

    教师:长颈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试题夹,请你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加法算式卡片分分类、整理整理,得数是几的算式就放入几号试题夹中(每个试题夹中的算式竖着排列开)

    教师:看一看,你们组的算式写全了吗?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这些算式还是没有一定的顺序,有些乱,我们能不能把每个试题夹里的算式都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整理好呢?

    1.学生继续整理,使算式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排列.

    2.排列情况:

    第一种: 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

    第二种: 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

    选几组有代表性的整理结果进行投影展示,并让该组的同学介绍一下是怎么整理的.让学生明白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教师:我们在帮助长颈鹿整理竞赛题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并整理得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下,这张表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2.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3.找几个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

    横着看,同一行的算式,第二个数都相同,第一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竖着看,同一列的算式,得数都相同.第一列得数都是10,第二列得数都是9……

    斜着看,同一斜行的算式,第一个数都相同,第二个数依次小1,得数也依次小1.

    ……

    教师:我们已经整理出了10以内的加法表,如果现在再让你们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你能不能写得又快又全?说一说,怎么写才能既不漏掉又不重复?

    做游戏:找朋友

    游戏者每人发一张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得10(9,8)的两人将成为朋友,看谁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朋友.看看谁的答案多.

    教案点评:

    以帮助长颈鹿整理数学竞赛题的形式,激起学生复习整理的兴趣,同时也渗透了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数学教案-第一册第三章 整理与复习(一)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第一册第三章 整理与复习(一) - 北师大版》。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整理,完全放手对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于是采用了引导学生先按得数进行分类,然后再排序的方法,这为下次能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减法表及20以内加减法表提供了方法。对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排列方法都进行了展示,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通过这种相互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整理结果的多样性。后来在加法表的应用方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果再写10以内的加法算式,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漏掉,学生说出了要按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规律来写,这样一方面是引导学生要充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

    1.若干套1到9的数字卡片.

    2.每次游戏前发给每个学生1张.

    1.把几套从1到9的数字卡片分别发给全班同学,戴在胸前.全班同学围成一圈做丢手帕的游戏,捉到谁,谁就站在圈中央找出自己的朋友来搭救自己.

    2.数字凑成10才能做朋友(可以是两人做朋友,如7和3,也可是三人做朋友,如2,4和4,还可以是四人、五人……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好.

    3.根据找到朋友的人数多少,大家用掌握声进行奖励,找到一个朋友,鼓一次掌,找到两个朋友鼓两次掌,以此类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推荐访问:上册 教案 数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