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数学学习 > 正文

    [留学生使用成语作谓语的语法偏误分析]留学生语法偏误

    时间:2020-03-28 07:25: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成语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成语语法功能的复杂性,使得留学生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偏误。通过考察发现,留学生使用成语作谓语产生的偏误,占到成语语法偏误的72.9%。对成语作谓语的偏误进行分类分析,有助于提高成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成语 谓语 偏误
      
      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类固定短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注重使用成语,能够反映出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对于更高层次的汉语表达效果的追求。但是成语在句法功能上表现出来的与一般实词不同的特性,使得外国留学生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偏误。由于汉语成语数量众多,不同的成语词典对于成语的词条收录情况有所差别,因此本文从教学出发,针对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及几种中高级汉语课本中收集到的228个词条进行研究,通过语料库提取、问卷调查、课堂课后练习等方式共收集到846个成语偏误句子。统计之后我们发现,其中192句属于句法功能方面的偏误,占偏误总数的22.7%。
      我们对已收集到的功能偏误语料按照成语错误使用的句子成分进行了分类。可以看出,成语除作主语外,充当其他各成分都有偏误产生,其中作谓语时产生的偏误最多,种类也最复杂。
      
      为排除判断留学生语料是否为偏误句子的主观因素,本文以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料库查询系统中查询出来的语料为基础,对研究范围内的228条成语进行了定量统计,从而对每一个成语充当各种句子成分的频率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具体做法以“津津有味”为例进行说明:
      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查询到139条“津津有味”的用例。其中用作补语的有65条,占总数的46.8%,且补语和中心语之间都须用结构助词“得”连接。用作状语的有53条,占总数的38.1%,且状语和中心语之间都须用结构助词“地”连接。用作谓语的有17条,占总数的12.2%;其中用作光杆谓语的13条,占用作谓语数量的76.5%;谓语前使用“是”的1条。用作宾语的4条,占总数的2.9%。用作独立成分的3条,占总数的2.2%。
      
      在如上例所示的统计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留学生成语语料进行了逐条分析,认定偏误语料,并且对偏误的类型进行了分析。
      一、偏误类型及分析
      成语作谓语时,其结构要略复杂于充当其它句子成分时的情况。成语作谓语,尤其是动词性和形容词性成语作谓语时,可以附加能愿动词、副词、介宾结构、判断句式(这里指句义上作判断时通常使用的“……是……”或者“……是……的”等的格式)等等。涉及这些附加成分的偏误都有可能产生,这就使得成语用作谓语时产生的偏误类型也比较复杂。
      
      我们按照错误的频率高低依次对成语充当谓语时产生的错误进行说明。受篇幅限制,本文暂不讨论只出现一例的偏误类型。
      (一)错用判断句式而产生的偏误
      “……是……”和“……是……的”是汉语中常见的两种判断句式。在谓词或谓词性成语充当谓语时,这两种格式可能具有对立互补或者同现的关系。但由于两种格式在成语作谓语时的使用规律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用“语言习惯”来解释两种格式使用复杂的语言现象,这就造成留学生常常错用或者回避使用判断句式。在我们收集到的成语用作谓语的偏误中,共有38句错用了判断句式,占成语作谓语产生的偏误总数的27.1%。其中错用“……是……”的句子有8条,占错用判断句式的21.1%,错用“……是……的”的句子有30条,占错用判断句式的78.9%。
      1.误用“……是……”产生的偏误
      *昨天和朋友口角的事是微不足道。
      我们对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微不足道”的语料进行统计,发现“微不足道”使用“……是……的”结构较多,只存在少量使用“……是……”结构的句子。但是在使用“……是……”结构时,要么在“是”的前面出现了“真”“简直”“几乎”“的确”“实在”等副词,要么在“是”的后面使用了“太……了”结构。如下面的句子:
      (1)“作为旅游城市的市民,这点待客之道实在是微不足道。”他说。
      (2)虽然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是与十几年的朋友交情相比,六万美金是太微不足道了。
      留学生不了解“微不足道”使用判断句式时有限制的情况,从而造成偏误。
      2.错用“……是……的”结构的情况比较多
      *这个学生回答的问题都是似是而非的,让老师批卷很为难。
      我们对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似是而非”的语料进行统计,没有发现使用“……是……的”结构的情况。 “似是而非”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在作谓语时很少使用判断句式。如:
      (3)纯洁的月光驱赶了一切芜杂、一切似是而非的东西,只让苍穹保持了它可爱的蓝色!
      (4)特别是在个别小说中,有些句子词不达意,有些句子似是而非。
      留学生因为不了解“似是而非”很少使用判断句式的情况而产生了偏误。
      (二)错用介宾结构作状语而产生的偏误
      一部分成语作谓语时不像很多谓词那样灵活,要受到格式的限制,一些成语作谓语通常不受介宾结构修饰,但还有一些需要受介宾结构修饰。留学生如不了解这一情况,就会造成偏误。
      比如不应使用介宾结构的情况下使用了介宾结构作状语,从而产生了偏误:
      *她对旅行津津有味。
      我们对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津津有味”的语料进行统计,有17条作谓语,占总数的12.2%,且都不受介宾结构修饰。如前文中表2所示。
      可以看出,“津津有味”的主要功能是作补语,也可以作谓语。它在充当谓语时很少直接引入对象,因此很少受到介宾结构的修饰。如:
      (5)章亚若忍俊不禁,又把一颗密罐子掷进嘴里,嚼得津津有味。
      (6)他眉飞色舞,听者也津津有味,而且天天可以有续篇,且听下回分解,真正的一千零一夜。
      留学生如果不了解“津津有味”的这个特点,就很可能出现偏误。
      也有的成语在作谓语时常常需要运用介宾结构充当修饰成分,留学生如果不了解这个常用结构也可能造成偏误。比如下面的偏误:
      *他是个伟大的人,但他脾气很暴躁,因此敬而远之。
      我们对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敬而远之”的语料进行统计,57条语料中有53条用作谓语,占总数的93.3%。在作谓语的句子中有73.6%需要有介宾结构作修饰成分,引入“敬而远之”的对象。如果“敬而远之”的对象在句中作主语,一般采用兼语句。如:
      (7)我们村里的人,对于教会的人是敬而远之;对于“县”里的人是手段与敬畏并用。
      (8)总之,这种人固执、敏感、多疑、狭隘,交往过程中常令人敬而远之,易与周围人发生摩擦,在家也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不使用介宾结构或者兼语句就使用“敬而远之”的情况比较少,一旦运用就可能受到语义上的限制,因此留学生容易发生偏误。
      (三)成语错用为谓语时产生的偏误
      有部分成语极少能够用作谓语。留学生如果仅仅根据成语的语义来判断其语法功能,错将该成语用作谓语,就会造成偏误。在我们收集到的140条将成语用作谓语时产生的偏误当中,不能用作谓语而被留学生错用作谓语的偏误例句有34条,占总数的24 .3%。
      比如使用成语“自始至终”产生的偏误:
      *我拍这部电影自始至终啊!
      *他一开口就自始至终,不停地说话,我们不能插嘴。
      我们对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自始至终”的语料进行统计,181条中有173条用作状语,占总数的95.6%。其余8条用作定语,占总数的4.4%。
      可以看出,在语料中,我们没有发现“自始至终”用作谓语的情况,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充当状语,如:
      (9)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需要自始至终地保持社会主义方向,需要有健全的民主和法制提供保障。
      (10)江泽民等领导同志自始至终凝神倾听,认真记录,并就有关问题向王家福提问。
      可见,留学生不了解“自始至终”极少充当谓语的语法功能而将其错用为谓语,从而产生了偏误。
      (四)成语前错用副词而产生的偏误
      1.成语前错用程度副词而产生的偏误
      大多数形容词作谓语时,都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因此这也成为判断该词是否为性质形容词的一个形式标准之一。但是,一些成语在意义上虽然和某个形容词接近,却很少能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留学生如不了解成语的这个特点,就容易发生偏误。这类偏误占成语作谓语时产生的偏误的7.1%。如:
      *他是个新手,他对自己的责任很恰如其分。
      *他把心事说出来之后,觉得十分心旷神怡。
      根据我们对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恰如其分”和“心旷神怡”的统计,在充当谓语时,都很少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
      2.成语前错用其它副词而造成的偏误
      有相当数量的成语在作谓语时前面可加上其它副词。如:
      (11)日本富士银行、泰国泰华银行等一批外资金融机构已经捷足先登。
      但是由于某些成语自身的特性,不能前加其它副词,或者只能有选择地加上一些副词。留学生如果不了解成语的这个特点,就很可能发生偏误。这类偏误在成语用作谓语的偏误中占3.6%。如:
      *他经常从容不迫。
      (五)后带宾语产生的偏误
      成语作谓语时,其后可带宾语的比例非常小。但是留学生如果不了解成语的这一特点,就很可能造成偏误。这类偏误占成语作谓语时产生的偏误的7.1%。如下面的这个偏误:
      *他的去死了,这种事得不偿失别的事情。
      *这位老师真有能力,但爱发脾气,所以一般学生敬而远之他了。
      我们对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得不偿失”和“敬而远之”的语料进行统计,其中没有一条其后可以带宾语。留学生因为不了解该成语的这个特点,单纯从意义出发造句,就容易发生同类型的偏误。
      (六)后加“了”而产生的偏误
      成语当中有一部分作谓语时是可以加上助词“了”的,但是,多数成语不能后加“了”。即便可以加上“了”的成语,使用“了”的频率大多也比较低。成语之间的个体差异比较大,这就使得留学生在知识欠缺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判断该成语是否可以加上“了”,从而造成偏误。在成语用作谓语产生的偏误中,错加“了”而产生的占3.5%。如:
      *我以前在韩国,性格很内向。现在我在中国,我的性格前所未有了。
      我们对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提取“前所未有”的语料进行统计,88%用作定语,10%用作谓语,没有发现后加“了”的情况。
      可见,“前所未有”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在充当谓语时多用“是……的”结构,很少使用“了”表示变化或者完成。比如下面的句子:
      (12)黑龙江省各级政府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13)辽宁的长篇小说产量也很可观,丰收之状恐怕也是前所未有的。
      二、成语用作谓语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偏误产生的原因
      1.成语本身的复杂性
      以往的一些研究成果多强调成语可以当成一个词来使用的特性,比如马国凡认为“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也就是词的组合,但运用在句子中,实际上等于一个词”(马国凡,1978)。成语可以充当谓语,在某些功能上和谓词有一致性。但是我们对于各个成语充当谓语时表现出的特点的定量统计后发现,很多成语的个性很强,受到限制较多,仅把其功能与一般谓词简单等同,不利于留学生对成语的掌握。
      2.心理学根源
      将已掌握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是留学生使用成语作谓语时产生偏误的主要的心理学根源。此外,有少量成语的语法偏误,是由于有些留学生母语本身包含着一些与汉语中形式一致,但意义和用法都有差别的成语,使得他们在运用成语时将母语中的用法套用在汉语当中。
      3.对成语功能研究的不充分
      从成语研究现状来看,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对于成语功能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自然习得成语的母语者很少出现功能性偏误,成语的功能并没有引起词汇界和语法界较为广泛的重视。
      现有绝大部分词典是面向本国母语者而编纂的词典,很少能够详细地说明成语一般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充当这个成分时应受哪些条件的限制。这使得对汉语成语一无所知的留学生很难着手理解并运用成语,一旦运用就很可能造成偏误,从而使得留学生经常对于成语采取回避的策略。
      可喜的是,近年来,一些新出版的成语多功能词典,已经开始将成语的语法功能作为单独项目列在成语词条下面,例如《中华成语全功能词典》。但由于汉语成语数量庞大,若想明晰教学范围内每个成语的具体功能,仍须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
      4.教材和教学的不够重视
      现有的对外汉语课本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多偏重意义的解释,但对于具体的语法功能分析不十分充分。例如在《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中“丢三落四”的释义为“forgetful;scatter-brained”(陈灼,1997)。这使得留学生潜意识中认为成语的使用与意义相近的一般形容词一致,从而造成了偏误。同时,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没能对成语的功能进行细致讲授,也会造成留学生使用成语偏误的产生。
      (二)对策
      留学生使用成语作谓语产生的偏误,对成语的研究和教学都具有一定的启示。今后的研究和教学,不仅要重视成语的意义和结构,也应对成语功能,特别是偏误发生率较高、偏误类型也较为复杂的成语用作谓语的情况作更加深入的统计和分析,寻找成语使用的特性和规律。同时汉语教材也可以考虑增加成语语法功能的讲解,最大限度地预防留学生偏误的发生。专门供留学生使用的成语词典,更需要细致地显示成语的语法功能,因此仍有大量的工作期待完成。
      
      参考文献:
      [1]马国凡.成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3).
      [4]时建.外国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及其矫正策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9).
      
      (李燕凌 石家庄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 050061)

    推荐访问:谓语 留学生 成语 留学生使用成语作谓语的语法偏误分析 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分析 字兼语句偏误分析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