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理科资料 > 正文

    [宁夏的红色历程] 宁夏

    时间:2020-08-17 07:21: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银川钟鼓楼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宁夏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宁夏特别支部办公地址   (陶克图/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经受了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
      
      宁夏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地方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党领导宁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是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26年党在宁夏建立组织至今,在党中央领导下,宁夏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卓越成就。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政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宁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共宁夏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红军征战宁夏
      宁夏是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
      五四运动前后,各种进步思想开始在宁夏地区传播。“学科学、讲民主”的口号首先为知识界人士所接受。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宁夏城各学校的师生率先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社会各界群众纷纷响应。民主革命思想在青年学生和各族群众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1925年8月,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冯玉祥派国民军第二师师长刘郁芬率部队从张家口开拔兰州,在该部做政治工作的中共党员宣侠父、钱清泉等沿途在平罗、宁夏城、宁朔(今青铜峡市)、中卫等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他们是最早在宁夏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
      1926年9月,冯玉祥宣布将其统率的国民军改为国民军联军,自任总司令,中共党员刘伯坚任总政治部副部长。国民军联军于11月28日抵达宁夏城。由于刘伯坚等一批共产党员在冯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党的主张和各种进步思想被广为传播。先期到达宁夏的国民军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队在宁夏城等地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动员群众支援国民军联军。随后,在宁夏城工作的中共党员与国民军联军宣传队中的中共党员一起,共同组建成立了中共宁夏第一个组织――中共宁夏特别支部。中共宁夏特别支部最初属国民军联军中的中共组织领导,1927年3月后,又先后直属中共陕甘区委、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当时入党的有8人,入团的有三四十人。
      中共宁夏特别支部诞生后,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活动。在群众思想觉悟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成立了工会、农会、学生联合会、商会,这些群众团体成为联系和发动群众的纽带。在特支的宣传发动下,宁夏社会各界开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一些进步人士积极投身革命洪流。沉睡的宁夏山川焕发出革命的勃勃生机。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全国革命形势急剧逆转。9月,国民党的“清共”运动在宁夏开始,中共宁夏特别支部被迫停止活动。
      中共宁夏特别支部虽然只存在了1年多时间,但它在宁夏传播了马列主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标志着党在宁夏及周边地区有组织革命活动的开始。从此揭开了党领导宁夏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序幕。
      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期间开展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对宁夏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鼓舞和教育了人民,激发了宁夏各族人民的革命热情。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向陕北转移时,途经宁夏南部六盘山区。8月,红二十五军到达回族聚居的兴隆镇、单家集之前,部队领导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全体红军指战员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并及时颁布纪律,规定了对回民的具体政策。红二十五军进入兴隆镇后,还普遍开展群众工作,用实际行动教育感动了当地人民群众,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在回民中的影响。
      1935年10月,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从甘肃静宁县界石铺出发,分两路向今宁夏西吉县的公易镇、兴隆镇、单家集一带前进。当晚,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宿营于单家集,并参观清真寺,与阿訇亲切交谈,向他们讲解红军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阿訇和回族群众纷纷腾出住房,热情接待远方来的贵宾。红一方面军在宁夏期间,广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宗教政策,严守群众纪律,对宁夏人民的觉醒和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时,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怀,观赏六盘风光,展望革命前景,诗兴顿发,吟哦成诵。到陕北后,于12月,在瓦窑堡写出了《清平乐・六盘山》的壮丽辞章,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句。
      1936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陕北延川县太相寺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东征,部署了西征。
      宁夏是西征战役的主要战场。西方野战军总部曾设在今同心县的豫旺堡和羊路乡吊堡子。西征战役从1936年5月19日开始,至7月底结束。在西征战役中,载入军史的重大战斗共11次,在今宁夏进行的就有5次。
      经过西征,今宁夏东南部大片土地被红军解放,陕甘苏区扩大为陕甘宁根据地。在西征中,红军对坚持反共的国民党马家军阀以沉重打击,解放城镇十余座,开辟了纵横400余里的新根据地。
      由于红军西征甘宁作战的主要区域是回族聚居区,民族宗教关系十分复杂。西征前,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布了《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等;西征期间,红军广泛开展民族宗教工作。西征红军进入宁夏后,从各级首长到每个战士,都认真地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实际行动影响回族群众,消除民族隔阂,为西征的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开展民族宗教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如“禁房藏红军”“红军井”“彭德怀司令员帮农民找马”“邓小平背粮、用法文高唱《马赛曲》”等都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为了在回民地区顺利开展工作和有效地帮助回族人民谋求解放,红军各部队都以团为单位成立了回民工作团。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回族战士克服困难,转战南北,大部分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军长征和西征,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了埃德加・斯诺、海德姆等国际友人的深切关注。红军西征期间,他们以极大的热忱于1936年8月~9月来到西征战役的主要战场――宁夏豫旺、下马关等地进行采访和医疗活动。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记述在豫旺地区的采访活动和感受,他是向世界宣传宁夏的第一个外国人。
      红军西征期间,在宁夏建立了党的组织和政权。1936年10月,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成立。它的成立是党和红军在创造性地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执行民族政策进程中形成的重大成果,也是宁夏的回族群众为红军西征和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在西吉县将台堡(时属甘肃省隆德县)南侧的大场上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联欢会。
      三大主力红军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党在宁夏领导的抗日斗争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宁夏地区回汉各族群众、各界人士、各支中国军队同仇敌忾,和日本侵略者势不两立的态度发展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10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加强宁夏地区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宁工委把党的公开活动与秘密工作结合起来,在进步爱国人士的全力支持下,从1937年冬到1938年年底,先后开展建立群众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争取、团结进步人士,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送优秀青年赴延安培训学习;开展兵运工作等。
      盐池县位于陕、甘、宁、内蒙古4省(区)交界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是1936年红军西征在宁夏境内建立的红色县级政权中唯一坚持到全国解放的县,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政权和国民党统治区接壤的前哨阵地。为适应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需要,1940年5月1日,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制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实行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在这个纲领中,提出在抗日民主政权机构中实行“三三制”的原则。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盐池县先后于1937年8月、1941年8月、1946年9月进行了3次民主普选,采用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方式选举了县、乡政权。“三三制”民主建政原则的推行,使县、区、乡三级政权真正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的政权,充分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原则,它对团结各革命阶级、各阶层人士,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盐池县是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之一,盐池县军民积极发展纺织业和进行大生产,有力支援了边区经济建设和抗日战争。盐池县在中共盐池县委和县政府的治理下,从一个极端贫困落后的地方变为政治上进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地区,成为陕甘宁边区坚固的门户。
      抗日战争时期,固原地区党组织始终坚持斗争。1937年10月,为适应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需要,固北县改县、区、乡苏维埃政府为抗日民主政府。中共固北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其存在的1年零9个月中,领导所属区、乡抗敌后援会和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固原地区党组织中坚持时间长、工作成绩显著的是1936年6月在红河乡建立的抗敌后援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红河党支部,它历时11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考验,是宁夏坚持地下斗争时间最长的党支部。
      1941年,中共中央将由固原地区回汉农民成立的义军命名为“陕甘宁边区联防司令部回民抗日骑兵团”。这支回族武装力量,后来在解放战争中为保卫陕甘宁边区、解放大西北而英勇战斗。全国解放后,改名为“甘肃军区回民骑兵团”,他们在密切联系共产党和回族群众,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保卫民主改革、进行经济建设立下了功劳。
      
      解放宁夏
      在全国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胜利鼓舞下,1949年7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取得扶眉战役胜利之后,发起陇东追击战向甘肃、宁夏进军。7月底,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到达固原,吹响了解放宁夏的战斗号角。
      9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银川。9月26日,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银川市各族各界群众聚集在市区主要街道上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欢呼宁夏的新生,庆祝塞上古城的解放。银川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即向银北地区开进,28日解放了平罗县和惠农县,29日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和平解放。至此,宁夏全境16个市、县(旗)全部解放。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949年12月23日,宁夏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在省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上,确定了深入清匪肃特,巩固社会秩序;摧毁保甲制度,召开人代会议;恢复发展生产,广泛厉行节约;发展文化教育,提高人民觉悟;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新宁夏的任务。
      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中心任务。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全省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等一系列新民主主义改革,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三反”“五反”运动,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更加巩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1953年党中央提出“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受到全省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宁夏立即进行部署,掀起了学习路线、总任务的高潮,并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5年计划。
      就在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之际,根据中央有关决定,1954年9月,宁夏省建制正式宣布撤销。合并到甘肃省的原宁夏地区,在中共甘肃省委的领导下,继续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对手工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使宁夏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在宁夏地区基本确立,为以后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宁夏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开启了宁夏历史的新纪元。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诞生,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宁夏的社会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到196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048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7年增长了38.4%;粮食总产量达到83334万斤,首次超过了历史最高产量的1956年的76165万公斤。畜牧业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到1965年年底,大牲畜、生猪、羊只存栏数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上肉蛋等供应充足。林业建设成绩斐然,从1957年的10.4万多亩发展到1965年的29.5万多亩,国营林场发展到32个。
      工业实力显著增强。电力工业、化肥工业、钢铁工业等产业逐步发展,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起来,填补了自治区工业的空白;机床、起重设备、金属材料试验场、轴承、纱制品等新产品从无到有;钢铁、水泥、棉布、纸张等产品的生产逐步恢复。
      交通邮电事业较快发展。铁路运输方面,继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又修建了银新铁路。公路运输方面,196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201公里,比1957年的2241公里增长42.8%,客运量、货运量大大增加。航空事业开始发展,北京―包头―银川―兰州航线正式通航,开辟了西安―银川―北京的航线,改善了自治区的交通运输状况。
      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前进。全区形成了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成长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区医疗卫生网初具规模。广播、电影、新闻、图书发行等文化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965年人均年消费水平由1957年的96.3元提高到124.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08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97.46元。
      
      历史的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党的各项事业受到严重的损失。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治区党委领导全区各族人民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步骤地解决了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出现的新问题,把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扰乱的各方面社会关系调整过来,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全区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
      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制定了用3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过程,也是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
      1979年5月下旬~6月上旬,自治区党委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了国民经济调整有关工作。随即全区上下层层召开会议进行思想发动和具体落实。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抓农业。到1980年,全区粮食生产首次突破12亿公斤大关,农业内部比例失调的状况有所改善。其次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在加快轻纺、燃料、电力等工业发展的同时,关停并转了部分产品不对路、质量差、消耗高、亏损大的企业;重点扶持了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纺工业的发展。1979年全民所有制单位40%职工增加了工资。人民群众得到了经济调整带来的实惠。
      在调整政策过程中,农村出现了经济体制的改革。1979年,固原县在最贫困的张易公社全面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同年贺兰县在四十里店公社率先实行了经济作物的包产到户、联产奖励。自治区在1979年~1980年期间推行包产到户的经历是艰难的,但它作为农村改革的率先起步,对国民经济全面改革所起的带动作用却是巨大的。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全区普遍实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大会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1月初,自治区党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在计划、财政、价格、金融体制和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开始了一系列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露端倪,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建筑和房地产市场、劳务市场开始形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详细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后,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开放两个基本点,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根据党的十二大决定,1983年10月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1983年11月中旬,自治区党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对全面整党进行部署。这次整党初步改变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党内思想、作风、组织上的不纯状况,同时也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重要经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加强和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式,党的十二大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列进党的新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奋斗目标。宁夏通过大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全面部署。
      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确立企业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精神,1993年春开始,国有企业按照自治区政府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开始进入到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上来。
      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治区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尤其是想方设法培育还处于雏形期的要素市场。同时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推进全区财政、税收、金融、外贸、投资、价格、流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
      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0.92亿元,提前4年实现了翻两番;地方财政收入由1992年7.7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年均增长17.4%。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粮食产量连续两年突破250万吨,人均水平跃居全国第5位。工业经济稳步发展,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拼搏发展;第三产业平均每年以9.8%的速度增长,商贸、金融、保险、信息、旅游、生活服务等传统和新兴产业都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199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5元。
      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1998年4月下旬,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对宁夏的跨世纪发展进行部署。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后,全区的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世纪之交,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召开,自治区立即举行八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要以西部大开发总揽经济工作全局,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突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次全委会发出了“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的动员令。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在宁夏开局良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经济总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区经济沿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前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考验,围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这一全新的历史课题,自治区党委在全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继续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更加重视党的建设,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迈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和6月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为标志,党在宁夏的历史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最鲜明的特点是开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向科学发展轨道转变。
      发展是解决宁夏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领先发展优势和中西部各省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2002年6月,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确立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尤其强调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提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产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推动城镇化建设。
      2005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自治区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开拓宁夏科学发展的路子。在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同时,宁夏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强力推进扶贫开发,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区经济建设进入了空前的好时期。到21世纪前10年中后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率先发展的东部地区、迅速崛起的中部地区相比,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和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时期,经济欠发达仍是宁夏最大的区情,宁夏人民渴望能够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跨越式发展成为宁夏各族干部群众的必然选择。2009年1月,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具体部署了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得到了宁夏全体人民的衷心拥护。2005年12月九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规定了“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加快构建和谐宁夏步伐”的任务,第一次提出建设“和谐宁夏”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更加注重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进入新世纪的新阶段,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宁夏各级党组织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在新的水平上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与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宁夏的组织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千锤百炼、斗志弥坚,宁夏的社会面貌也在党领导人民长期的奋斗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宁夏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展现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宁夏的光辉前景。党领导人民在过去的80多年里写下了光辉篇章,也必定能够在未来继续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文字源自《中国共产党宁夏简史》,部分图片源自资料)

    推荐访问:宁夏 历程 红色 宁夏的红色历程 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宁夏企业发展战略咨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