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对深度报道新趋势的思考】深度配音网

    时间:2019-05-21 03:25:1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关键词]深度报道;选题;技巧   一、关于深度开掘问题   报道有深度是指能揭示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把事情的本质点透。揭不深,点不透,讲很多道理,好像有“理论”,其实适得其反,令人生厌。深度来源于对社会问题的快速透视力,既要看得透,又要反应快,这就要求记者的脑子里有一把锋利的解剖刀,能把事情的特点、本质、事物发展的演变进程、根本原因端出来。脑子里只有一把钝刀子,深度开掘不出来,即使加一点“理论”色彩,也淡而乏味。快速透视力有来自采访的深入和科学的思维能力。不深入采访,不做扎实的调查研究,不进行科学的分析,再大的本领也没有办法把事情看准、点透。但是有了丰富的材料,没有透视能力,脑子里没有一把快的解剖刀,那也只能看到现象、表面。所以,报道要有深度,就要勤于采访,还要勤于磨刀——学习理论,学习辩证法。
      深度报道兼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但所有这些功能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并反映所报道的题材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就要求记者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研究问题,并努力开掘,从超越“一般”中求深度,把丰富的题材和思辨色彩糅合在一起,回答社会和人们提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二、在选题上要宽严结合,把握好“度”
      从原则上说,只要事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都可以选作深度报道的题材。这种报道以它独有的深度和力度,要求记者具有宏观意识,善于按照事物本来的相互关系来看待或认识事物,善于从纵横两方面的对比中判断事物的地位和重要性。选题时,要考虑同大局相联系,正确判断所选题材的价值。既要从大处着眼,挑选那些在全局上有分量或者有独特意义的事物,又要从小处着手,从现实生活的诸多具体事物中去选取。因此,题材还是较宽广的。但是,有些事情,要多从大局出发,从国家和民族利益考虑,例如。涉及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民族问题、军事机密、尖端科技、经济情报、外交斗争等领域,就要十分慎重,要防止泄露、授人以柄或引发事端。在这种情况下,对这类题材还是不发公开报道,先发内部报道较好。至于目前有些小报小刊的所谓深度报道,格调低下、语言粗俗、胡编乱造、耸人听闻,变成了这种报道的“垃圾”。
      三、开展舆论监督贵在正确,重在建设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现象,需要揭露和鞭挞,需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界已有了共识,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为主是统一的。针砭时弊,批评某一不良现象,着眼点是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要注意的是,报道事实要准确,点名批评要慎重。重要的是:记者和编辑不仅要有“爆破意识”,更要有“建设意识”,破是为了立,建设是根本,要追求好的社会效果。
      四、要讲究写作技巧,在生动性上再下工夫
      目前已出现相当一批立意新、内容好、开掘深、文笔美的深度报道。这些报道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讲究新闻写作主题清晰、开掘深透、导语精彩、巧添背景、善用对比、精选细节(含场景、对话、动作、气氛)、语言优美。可是,总的来说,我们的深度报道仍需提高写作技巧,尤其是写得较多的综述、新闻分析和通讯,有些报道过分拘泥于解释新闻事件为何会发生这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也显得不够灵活,平铺直叙,把原因用一、二、三的办法罗列,这样就容易使文章显得沉重有余,活泼不足,宣传效果受到影响。
      外国记者有的写作形式可供我们参考。它往往围绕一个在特定的场景中的人物或轶事展开,然后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同这个场景或事件紧密相连的问题,点明主题的真正意义所在。因此,文章一开头就抓住人。接着,笔锋一转,向广阔的画面转移,通过细节、背景、数据、事实和纵横对比等展开叙述,几个转折、几句评语。这种写作形式往往是通过普通人的眼光来考察,因此通俗易懂,同时使人理解并掌握重大、复杂问题的含义,从而有能力做出判断和抉择。西方新闻的深度报道,比较讲究写作技巧,但应当指出,一些西方记者,由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偏见,往往对别国进行片面宣传和歪曲报道,他们借助写作技巧,有时候甚至造谣。
      五、深度报道的时效要因事而异,区别对待
      有人认为,深度报道只要导向正确、有深度就行了,不必讲时效。这种认识具有片面性。与消息、动态新闻有所不同,深度报道讲的是适时与及时,不是一般意义的快。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在事件发生时马上就要报道,要注重及时性。非事件性新闻的深度报道,大都是谈问题,要适时。这种报道快了不行,因为时机不成熟,矛盾还没有展开,人们关注的焦点还没有聚在这点上;当矛盾发展到成熟时,马上就要报道出去,慢了也不行,时过境迁,明日黄花,要恰到好处。所以要特别注意把握形势的发展,掌握好新闻的时宜性。
      六、更准确地评估形势,掌握好“分寸”
      对重大、复杂、敏感的题材,例如台湾问题,我们需要做更扎实的调查研究。要把握好全局,瞻前顾后,对事物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我们不少深度报道,写得很精彩,很有说服力。但有的文章中个别观点讲得太绝、太死,几乎没有回旋余地。我们不可能要求十全十美。但重要的观点和结论,既要鲜明,又要恰如其分,要努力减少偏颇,要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七、信息反馈和在世界新闻市场落地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增强,中国的声音和中国的态度举足轻重。外国往往把人民日报、新华社和广电部的重要深度报道看成是“中国官方的立场和观点”,它们的采用率不断上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深度报道播发出去以后,需要认真做好信息反馈,同时,也要密切跟踪外国新闻传媒的动向和趋势。掌握信息反馈的目的是吸收合理的建议,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报道质量,使中国的报道在世界新闻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
      电信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对新闻的速度和传播方式产生变革性的冲击和影响。但时代的变迁、自然的变幻、科技的发展、信息的爆炸等等,这些都充满着许多“未知数”,这就对新闻媒体提出了不仅要把新闻“报道出来”,而且要扬清激浊、解疑释惑、思辨探讨、预示未来的深层要求。当前,“速度和深度并重”,是各国新闻传媒报道的共同趋势。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对新闻界既提供了为社会服务大显身手的良好机遇,又提出了赶上时代、满足受众需求的严峻挑战。
      (编辑/李舶)

    推荐访问:新趋势 思考 深度报道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