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对李普曼《公众舆论》的新思考】 李普曼公众舆论

    时间:2020-08-12 07:19:0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著名传播学者李普曼在近一个世纪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舆论悬在虚空的社会图景,其深具洞察力的见解和前瞻性的思考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在21世纪的今天,重读经典,从社会和传播环境、传播者和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有幸发现悬在虚空的舆论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正在一步步走向可能。
      【关键词】沃尔特・李普曼 公众舆论 传播环境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60年的卓越新闻工作使他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新闻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李普曼最有影响的著作是《公众舆论》。1982年传播学鼻祖韦尔伯・施拉姆来华讲授新闻传播学时,曾把李普曼奉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并把《公众舆论》列为新闻传播学的奠基之作。此书自问世以来,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影响力经久不衰,它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首次提出了“拟态环境”和“刻板成见”的概念,对舆论、宣传和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传播研究都产生了影响。纵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们仍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下继续李普曼之舆论观的审视和思考,以期发现公众舆论在当代的新变化和新情况,使我们对这一伟大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一、李普曼的舆论观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肯定舆论强大力量的同时,认为公众可以自发地形成正确的观念,相应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的独特思考可看做是对卢梭的批判和反驳,在他看来,当下的公众并不可能自发地产生正确的公意。
      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中所做的比喻那般,囚在山洞中的人们始终把在墙壁上火把的反光中看到的东西当做世界的本来面目,直到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挣脱了束缚走出山洞才看到了外面的真实世界。而当这个人回去告诉其他人的时候,仍然囚在山洞中的其他人却坚持认为他们在墙壁上看到的才是现实。极有寓意的故事映射到现实,就如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李普曼认为,人并非直接生活在现实环境之中,而是生活在媒体与个人的主观共同构建的虚拟环境之中,而人基于虚拟环境做出的行动却直接作用于现实环境。通常来说,人们的主观现实通过媒体提供的象征性现实为中介最终形成,此时形成的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已不再是对客观现实的“镜子式”的摹写,而是与真实世界存在一定偏离,但又不是完全的割裂开来,仍然是以真实世界为原始蓝本。从小一点的具体的社会环境来说,无论何种制度下多么开放的社会,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源头上的审查和保密。加之传播技术在硬件上的制约,个人时间和注意力的有限,对知识,词语的把握、表达和理解的差异等原因,客观真实、主观真实和媒介真实就不自觉地交织在一起,使个人逐渐混淆了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
      对于被很多人追捧的“舆论制造机器”,李普曼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作为普通个人了解和把握千里之外、超出经验的大千世界的唯一渠道,客观上媒体资源有限性和语汇表达往往面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以及主观上媒体人不得不考虑的政治政策倾向和个人经验成见都阻碍着公众对世界对事实的认知程度。媒体所报道的只能是经过主观选择加工,被认为呈现意义,具有价值的部分事实和所谓的真相,同时需要考虑的还有语汇表达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所产生的虚弱无力。而在这种主观把握判断的过程中,媒体把关人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其中深受政治政策的影响和被人所共有的根深蒂固的“成见”所左右。完全不带倾向的媒体和纯粹客观真实的报道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不存在的。在传统的不对称的大众传播环境中,处于信息传播弱势的公众不仅不太可能自发形成舆论,甚至被媒体刻意设置的议程和营造的舆论氛围所包裹,受到媒体煽动的人们往往深陷于媒体所制造的舆论漩涡中而不自知,做出的行动却是直1接作用于真实的环境,这就导致了环境的进一步“信息化”。
      对于刻板成见的分析,没有比李普曼更一针见血的了:“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①“在所有具有支配力的因素中,最让人难以捉摸、最具有普遍行动的就是创造和维护成见库的那些因素。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摸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②……作为社会人,当我们面对如此广阔繁杂、瞬息多变的世界时,不可避免地深受固有成见显在和潜在的影响,我们往往是戴着各自不同的有色眼镜来观察被媒体过滤了的世界,准确来说,我们看到的其实是我们期待所看到的,对于其余则视而不见,并在内心里笃信那就是真实。对于有能力形成、培养、巩固或改变成见的大众媒介来说,成见的如影随形导致了公众对媒体所提示的“拟态环境”的愈发依赖,甚至到了忽视真实环境的地步。
      二、对李普曼之舆论观的新时代思考
      时隔近一个世纪,社会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今天的传播者和公众也已不再是李普曼那个时代的组织和个人。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传播环境下继续李普曼在九十年前的舆论观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仍可从社会和传播环境、传播者、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来把握公众舆论何以在当代成为可能。
      1、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
      如今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情况:某个事件或言论由网络发端,引发热议,进而将传统媒体牵扯进来,网络和传统媒体线上线下的强大攻势将本不为人知的事件推向公众视野,进而引发的舆论压力有效推动了事件的解决。这在李普曼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李普曼将报纸作为公众舆论的载体加以讨论,基于传统媒体无法给公众提供广泛的真相,由此更难指望公众能自发产生积极正确的舆论。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改变着原有的社会和传播环境,使公众舆论一步步接近可能。基于网络宽松的准入条件、匿名性和保护性等特征,民意实时、充分的表达得以实现,网络不仅为普通公众提供了就公共事件交流讨论的平台,也大大提高了公众舆论的地位,没有哪个时代比当下更强调个人的意见表达。不可否认,拟态环境依然存在,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却使得公众能够更加接近真相。李普曼曾把新闻机构比作探照灯光束:“它把一个事件从暗处摆到了明处再去照另一个,人们不可能仅凭这样的光束去照亮这个世界……”③互联网却超越了机构限制,它或许不足以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至少照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光线越来越强烈。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这个时代审查与反审查的博弈达到了无比激烈又平衡的状态,互联网的弥散性特征使得真相可以在广泛的相互交流之中大浪淘沙般浮出水面,网络的力量足以抬起任何厚重而敏感的东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感官触觉,人们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交往的局限被打破,世界越来越通过视频、图片等一系列丰富多元的面目呈现在地球村上的每一个人面前。
      2、媒体格局的嬗变
      众所周知,人类的直接经验所能感知的周边环境毕竟是极其有限的。在传统的传播环境中,普通公众只能通过大众媒介来了解亲身经历之外的更大的世界环境内新近发生的事件,一方面人们无从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对媒体的过分依赖,人们主观上也愿意相信媒体所报道的信息。传统媒体辉煌的昨天早已成为过去,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垄断局面,掌握话语权的不再仅仅是机构和组织,甚至普通公众个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公开的言论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网络媒体资源的无限性和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元使得形形色色的世界图景都可以通过多彩的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而不再被报纸电视的版面时段以及呈现方式所束缚。纵使政治政策倾向不可避免,媒体人固有的经验成见难以彻底根除,但对相对真实客观报道的呼吁在业界也得到了普遍认同和不同程度的实践。虽然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尤在,网络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往往成为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先头兵”,但网络毕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民间声音的诞生。这个时代,英雄再不是由国家选定的,也不必规定传扬什么官方精神,他是人民借网络自发的、自我追捧的、周星驰式的。迄今为止,互联网是最适合这种于自由交流的市场中形成舆论的媒介,虽然免不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但新的媒体格局和角色嬗变对于公众认知世界必定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3、面对日益成熟的公众
      传统媒体呈现的是一个单面的平面的世界,而互联网向世人展现的却是一个多面立体的世界,虽然略显凌乱、粗俗但确是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信息世界。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公众必然得以摆脱不少旧日传统媒体意识形态灌输下的僵化思维模式,今天的公众在看待公共事务时无疑比往昔表现出更多的清醒客观、精明成熟。
      我们该欣慰的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太多的可能,使得李普曼所断言的绝无可能自发形成的公众舆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媒体格局的变革,以及当代日益成熟理性的公众而有可能一步步从虚空落到实处。纵使信息审查和保密制度依然存在;新媒体在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不免群氓狂热、众声嘈杂,暴露出一系列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传统媒体依旧还努力地在拟态环境中设置这样那样的议程来引导舆论,但毕竟日益精明成熟的公众已然意识到从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中辨别真实的世界的重要性,并愈发熟练地利用网络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毫无疑问,有了更能接近真相的环境和途径,少了些许的干扰,加之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虽然有些忙乱却更加精明成熟的公众,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的公意的质量自然会逐渐提高,随之就必将会出现更加民主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①②③[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62、67、259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0级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推荐访问:舆论 公众 思考 对李普曼《公众舆论》的新思考 公众舆论李普曼 李普曼公众舆论txt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