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资产证券化风险及对策

    时间:2021-02-21 20:02:0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提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方式,在盘活资产、风险管理、改善流动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同时,2008年的经济危机也使得我们认识到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剖析资产证券化过程,并从中分析主要参与方的利益冲突,从根本上探究资产证券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愈加渴望。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并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次贷危机之前,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未偿付余额最高时分别达到9.2万亿美元(2008年)和1.9万亿美元(2007年),分别占同期美国国债市场余额的160%和40%(邹晓梅、张明等,2014)。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整体呈现出总量下降,缓慢增长的趋势,但美国依然是资产证券化规模最大的国家,其存量依然相当可观。资产证券化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发展迅猛,除了得益于美国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体制完备的信贷市场、量化宽松的监管环境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美联储为应对“滞涨”问题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而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滞后,所以金融市场上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最终引发储蓄信贷危机。储蓄信贷危机推动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第二,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的利润,而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拓宽资金来源、改善资产负债管理,并且与证券化相关的中间业务拓宽了银行的获利渠道;第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机制”迎合了金融机构风险转移的需求,使得商业银行将风险较高的信贷资产 “真实出售”给特设目的机构(SPV),以实现风险隔离;第四,商业银行可以将高风险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由表内转移到表外,从而降低资本金的要求,达到资本套利的目的。
      次贷危机之前,学者的观点更加偏向于微观层面(积极);而次贷危机之后,学者的观点更加偏向于宏观层面(消极)。Reinhart and Rogoff(2008)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系统风险的聚集,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Altunbas(2008)和Goswa-mi(2009)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资产证券化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效率。Shin(2009)认为,证券化提高了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客观上促进了信贷扩张,降低了借贷标准,其结果势必会引起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情况发生。Keys et al.(2010)和Rajan et al.(2011)研究了证券化对商业银行借贷标准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会引起掠夺性借贷,使得银行放松了对贷款的审核要求。

    二、资产证券化流程及风险分析


      资产证券化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化安排、信用增级及信用评级等手段,将流动性较差但能在未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换成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是一种结构化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产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四类,即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担保债务凭证(CDO)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
      (一)资产证券化流程。(图1)如图1所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参与主体主要有原始权益人、发行方、特设目的机构(SPV)、资产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机构、投资者。资产证券化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基礎资产池的构建。基础资产池是原始权益人将要打包出售给特设目的机构的资产集合。SPV往往依据基础资产池的价值、风险、未来现金流量来考虑设计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池的质量直接决定违约(信用)风险水平。违约风险产生于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链结构,但最终取决于基础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
      2、设立特设目的机构(SPV)。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是风险隔离与信用增级。一方面SPV只能从事与证券化相关的交易,在资产支持证券尚未到期清偿之前,特设目的机构不得清算重组;另一方面原始权益人将资产真实出售给SPV。原始权益人得到资金并将风险资产剥离出自己的资产负债表,SPV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即使原始权益人出现破产清算,债权人(原始权益人)对已出售的资产也没有追索权。
      3、信用评级与信用增级。由于资产证券化过程复杂、透明度低,投资者对它的风险了解较少,为了方便投资者理解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帮助其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证券化产品,因此卖方通常支付评级费用寻求资产评级机构为其进行风险评估。
      然而,初始的证券化产品信用评级不高,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因此为了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级,需要进行信用增级。信用增级方式可以从来源分为内部增级方式与外部增级方式。常用的内部增级方式主要包括:超额抵押、分层、超额利差、回购条款等。常用的外部增级方式主要包括:资产池保险、购买CDS等。
      (二)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1、资产池质量问题。从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构成资产池的资产所产生的稳定现金流量是一切收益的保障。因此,与资产池相关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资产质量问题:低质量的资产有较高的信用违约风险、不稳定的现金流量,是影响资产证券化产品质量的核心要素;二是风险集中问题:少量资产质量恶化所引发的风险往往可以由资产池超额抵押或者自留资金吸收,但是集中爆发的资产恶化问题将会引发偿付失败风险。
      2、逆向选择问题。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例:商业银行比SPV掌握了更多信息,在信息上处于优势。因此,商业银行通常将质量较差的信贷资产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这会助长商业银行降低放贷标准,将掠夺式借贷风险引入金融系统中,加剧金融系统的动荡。

    推荐访问:对策 资产证券化 风险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