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美国常青藤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1-07-18 16:05:1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mgj/nmgj201802/nmgj2018021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nmgj/nmgj201802/nmgj20180211-1-l.jpg
      儿童的形象,是美国常青藤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师对儿童有着怎样的认知,直接决定着他们可以给儿童多大的空间。在对儿童形象的描述中,人们常常会认为儿童是柔弱的、依附的、能力不足的,在这种认识下,就会减少内容、限制尝试、控制行为,成人会直接帮助、要求、指导儿童,并向儿童传达“你不行”的概念,即便增加多种鼓励,也无法改变这种本质。反之,如果认为儿童是强壮的、独立的、有能力的学习者,你就会以支持、服务、跟随的方式,给他更开放、丰富且美丽的环境,让孩子自己尝试,并将这种认知传达给孩子,即便没有刻意鼓励,孩子依然会自信。
      建立对儿童真正的信任,对儿童更多积极、正向的描述,让这种儿童形象深深植入教师的头脑、心灵和行动中,渐渐地,儿童会担负起这种形象,进入积极的自我建构。用儿童形象呈现儿童观,直观、生动,始于教师,根植于儿童,通过师幼互动发展,是师幼关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倾听/观察—反思—回应原则
      我一直认为倾听/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之首。但在实践中,常常因为不得其法而停留在表层。常青藤的循环修复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遵循的就是倾听/观察—反思—回应原则。
      教师要倾听和观察儿童的行动、互动、陈述、情绪等等,由此去发现他们的兴趣、想法、好奇心及背后的意义。而这只是开始,还需要进行反思,对此逐一分析,理性思考和判断其价值,而不只是停留在一种感觉中。
      但这还只是教师必要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给予孩子回应:根据孩子的真实需求,创造一个支持他们探究、学习的丰富环境,接受挑战,引起思考,修复认知,产生新的想法。
      当孩子在环境中做出反应开始行动后,教师进入新一轮倾听/观察,深入反思,继续回应,如此不断循环,实现有效师幼互动中的共同成长。这是教师支持儿童自我建构、深度学习的策略原则。
      档案记录的原则
      这里的档案记录,并非简单留存,而是价值发挥。教师把自己观察到的儿童的学习时刻,通过笔记、录像、拍照、录音以及文字实录记录下来,成为解读儿童兴趣、想法、心理的重要依据。这些记录,也是教师教研的案例,制定计划的依据,与家长沟通的载体,还可与孩子在回顾中引发思考,是不同层面深入反思的素材。这可以有效地保证不偏离儿童!
      在常青藤,有两种教师深度观察记录的方法,即棱镜与透镜。棱镜侧重不同的角度,多维度观察解读儿童;透镜则抓住一个可以深入的点,进入本质性的解读。这些记录就呈现在环境中,家长可借此了解孩子,并理解教育原则。
      各种记录会保存在文件夹里,便于随时取用。但更重要的是,它们会出现在展板、幻灯、海报以及各种册子中。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他的个性特征被识别,同时,在认同与归属中,孩子也会产生集体认同,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途径。
      通过合作构建认识的原则
      人们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认识事物。人是有局限的,在合作与对话中,不同的经驗、认识产生叠加、联系、或生发出新的认知,人们在相互支持下,可实现认识的不断构建。这与单纯学习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效的合作与对话,需要在相信与质疑的人际氛围中进行,要营造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民主、协商的文化。
      儿童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更单纯,只是缘于需求的自在,没有杂七杂八,本能地在相信与质疑中,但却难以深入,教师加入,以行动支持,以矛盾点质疑,引发儿童新的行动与思考。教师与儿童平等对话中,要仔细听懂后介入,需要注意的就是自我姿态:没有答案,不代替思考,一问一答不是对话。
      相信与质疑,在成人中不会自动出现。教师之间更需借助教研会议,自觉地训练自己,掌握对话的技巧、合作的氛围以及自我调节,让对话更具价值的能力。以这种专业能力,支持儿童在合作与对话中构建认识,逐步进入深度学习。
      多重角度的原则
      鼓励儿童和教师从多重角度来交流和思考,可拓宽或者深入对某一事物或目标的认识。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体验感受不同;同一个人,不可能对某一事物有完整的认识;成人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各有其价值。
      多重角度交流,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学会谦虚,在相信与质疑中合作互助;可以在丰富经验中实现自我认知的不断修复,走向深度的学习和工作;还可以拓展思维、解放思想,使自己面对现实时更具有变通性。真正实践中,其价值不止于此。
      在美工区,自由绘画时,孩子们发现颜色叠加、混合、对比的不同,发现用不同的笔涂抹颜料效果不同,发现用颜料画、抹、抖在纸上的感觉也不同。这样的学习交流,让孩子们在绘画之前,首先沉浸在对材料的深入认识,那种生动的场面,以及由此而来的画作的多种可能性,远胜于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绘画。
      表征原则
      儿童在接触世界或者回忆的时候,都会表征他们的观察和想法,并互相交流。只是,他们不像成人,就只有一种语言表达,他们使用的是多重符号系统。马拉古奇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里对此有清晰的描述。
      儿童可以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方式进行表征。比方,口语、手势、表情、行为以及这些方式的混合使用,我们会常常看到孩子为了说明自己的想法,嘴里说着,手里在比画,还要加上身体的动作。然而,在各种表征中,借助材料是儿童运用最多的方式。绘画、拼搭、黏土、电线以及他们发现的多种自然的材料,都在丰富他们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表征自己想法的方式。这也说明,材料不只是满足儿童操作、探索、游戏的需求,更是表达自己内心世界非常重要的载体。
      因此,倾听孩子,可不只是用耳朵听他说了什么。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的感官,用整个心灵去“听”懂孩子,理解他的感受,明了他的想法。跟儿童的对话是在这之后,给予儿童需要的支持也是在这之后。
      儿童的世界独特而丰富,只有丰富的环境能够与之匹配。那种丰富当然不只是多,大自然、人类社会多维度的丰富,对孩子都是极有意义的。

    推荐访问:幼儿教育 美国 基本原则 常青藤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