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礼仪角度看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

    时间:2021-07-12 16:00: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语言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沟通方式,一个人对于语言的使用能体现素质与诉求。说话者如何将比书面文字更为精准的语言转述给对方,对方能否完全接收对方的信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广,获取话语权和表达表演的欲望更强烈。本文分析《奇葩说》节目中的礼仪文化观念,以高校为主要阵地,探讨通过系统知识提升学生的技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交流沟通方式及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 礼仪 奇葩说 新媒体 养成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广大学生开阔了眼界,更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对当今“95后”高校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的养成教育是与新媒体相联结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①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日渐发展的第二课堂,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
      一、礼仪教育和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背景阐述
      1.礼仪的起源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中国礼仪大辞典》关于礼的定义:“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形成的,以确定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礼仪”最开始是与古人的敬神活动相关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宗法社会引入了原始礼仪,礼仪成为人们日常的行为規则,进而延伸为区分尊卑贵贱、亲属等级的严格的礼法法典,之后扩展到政治体制,形成了一整套维护统治秩序的系统而完整的社会治理程式。《说文解字》中提到:“礼,履也,所以事神敬福也。”礼的繁体字写法为“禮”,可以得知这与祭神祈福有关。《周礼》提到“吉、凶、军、宾、嘉”五礼,从《周礼》能追溯到我国的礼远从周代就开始了,在先秦就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周礼》、《孟子》、《史》、《礼记》、《中庸》、《左传》等多部经典著作都曾从多个方面提到传统礼仪的精髓,如诚敬守信、卑己尊人、礼让、宽恕、礼尚往来、中和、重仪等。经过历史的发展,东儒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逐步成为东方文明的特色,毋庸置疑,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投射和反映。
      2.礼仪教育的发展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融让梨”的故事,良善友好、乐于助人的祖训,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以上礼仪文化的故事伴随中国人的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中国文明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炼。
      礼仪文化教育发展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学派孔子大力提倡礼仪教育,这样的教育为当时阶层所服务,在历史长河中,一方面在发展和将礼仪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阻碍正确礼仪观念的发展,束缚人的天性与自我意识。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部分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被消磨殆尽。改革开放后我们再深思中国礼仪文化教育的精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有多重积极促进作用。
      礼仪教育第一阶段来自家庭和学校,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和老师一味追求成绩,虽然开设了礼仪教育相关的思想品德课程,但效果并不显著。大学教育则重视专业化,为在四年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本专业知识,礼仪教育只体现在不多的学分当中,未能让大学生深入了解礼仪精髓。高校礼仪文化教育的缺位,使大学生德育教育浮于表面。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和礼仪规范呈现“两面派”的特点,在正式场合能符合礼仪规范,一旦不在正式场合或在网络上,则忘记了礼仪和文明,用词遣句简单粗俗,起到不良的作用。
      3.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的背景阐述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个网络平台均推出了自己的网络综艺节目,如优酷自制的《火星情报局》、爱奇艺推出的《拜托了冰箱》、《十三亿分贝》、《奇葩说》。《奇葩说》是爱奇艺于2014年11月29日推出的网络综艺节目,该节目以“奇葩”为卖点,将一些有特色、富有思想、能言善辩的“奇葩”们(网络红人及自愿报名者组成)集合起来,节目以辩论的形式为主,新颖独特,每期辩题贴近观众,均能引发现场和场外观众的巨大反响。值得一提的是,从《奇葩说》开播至今,每期均有多位导师现场助阵发表观点,如马东、蔡康永、高晓松、何炅、张泉灵、大S、李宇春等,与台上选手分享思想,也给观众呈现不一样的导师。
      该节目立于网络平台的优势,面对以“90后”为主,“85后”“00后”为辅的受众群,是使用网络最大的受众群。选题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如前任的婚礼该不该参加、爱上人工智能是爱情吗、女性专属车位是不是歧视、我们终将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是好事还是坏事等,这类辩题都会引发这一受众群的热烈讨论。在节目定位精准的同时,及时多向传播,年轻化娱乐化的形式,再结合当前流行的“弹幕”,呈现用户的夸奖、批评及夺人眼球的评论,让节目层次更鲜明。正是这些特征,使其受到了在校大学生广泛的喜爱,参与节目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的行文规范、语言交流、行为举止均受到《奇葩说》这类节目的影响。
      二、礼仪与《奇葩说》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到:“电视这一媒介拒斥形象鲜明的人物,它有利于表现过程而不是产品。”②网络节目《奇葩说》虽然在网络平台上播出,但其实质与电视栏目有共通之处,观众在看栏目的时候,看到的人物形象是颠覆之前概念中的人物,网络平台上表现的是个人多面的、有特点的、能满足观众窥探欲的形象。

    推荐访问:奇葩 角度看 综艺节目 礼仪 网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