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新中国建国后英模人物的形象变迁

    时间:2021-07-11 12:03: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cq/wxcq201311/wxcq2013110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wxcq/wxcq201311/wxcq20131108-2-l.jpg
      在新中国建国后30年的历史舞台上,流行以英模典型形象来教育人民为重要手段。英模群体主要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着英模们对党和人民追求的理想旗帜。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类英模群体在闪耀着伟大理想光辉的同时,又还有着特定的历史局限性和政治形象特征。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模形象
      这个时期的英模多产生于新中国建立前。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召开,既是对革命战争中的英雄模范人物的一次总结和重视,也是审时度势,理性运用战争年代的工作经验来组织社会再生产的重要举措。1950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一方面要在国内消灭残匪,解放包括台湾、西藏在内的全部国土;一方面经受着睦邻安邦的考验,必须出兵支援正处于美国侵略之下的友邦朝鲜。此时,建设一支精兵强将,内护和平,外援邻邦,是摆在新中国面前最紧迫的任务。这一时期的英模人数众多,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并大力宣传在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第一,人民军队的英雄群体
      邱少云,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牺牲。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第二,劳动模范群体
      孟泰,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工人,1950年、1956年、1959年全国劳模。解放初期,孟泰带领工友们搜寻挖掘器材,并加以整理、分类、修理,然后储存在“孟泰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先后恢复了1、2、4号3座高炉的生产。形成了艰苦奋斗、节俭爱厂、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
      吴运铎,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于1951年被授予“特邀全国劳模”称号。在抗战时期,吴运铎带领职工自制枪弹,努力提高部队火力。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过程中,他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并使左手、右腿致残。先后经过了20多次手术,身上留有几十处弹片。即便这样,他仍以顽强毅力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
      马万水,原河北龙烟铁矿“马万水小组”组长。1950年全国劳动模范。他曾创造手工凿岩、手工作业、独头掘进23.7米的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1960年创造了独头巷道月掘进435.91米的全国新纪录。小组先后9次刷新全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创造了“深坑作业法”等200多项先进技术,形成一整套快速掘进先进经验。
      王进喜,15岁成为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被誉为“油田铁人”和“工人工程师”的称号。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第三,建国初期英模的形象特征
      区域英模比例的悬殊。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短暂的经济缓冲,国民经济得以基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现状依旧没有改变,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由此这一时期的英模群体身上延续了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和经济地域特征:工农业劳模比例大致持平,但农业劳模比工业劳模稍多一些,这与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农业国的社会状况是符合的。中国东北区、华东区、西南区的近代工业早在建国前就有长足发展,尤其是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华东区则为清末以来中国工商业的腹地,一直较为发达。而西南区由于抗战时期沿海、沿江工业撤离内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得以快速发展。这3个区的工业模范数量都多于其他地区模范数量。而我国西北区、华中区、华北区则一直都是延续着传统的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无论在新中国建立前还是建立后的岁月中,近代工业鲜有发展或发展得并不充分,故这3个区的农业模范数量多于工业模范数量。
      叙事主体的变更。新中国成立后,新劳动者和新的英雄军人成为新中国革命事业的一个代表,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广大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革命的对象变为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以学生、教师、军事将领为叙事主体的局面有所转变,转变为普通劳动者和军人。以劳模为主体的革命伦理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战争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革命时代的终结,社会需要进步,改革的对象也不会始终如一,因此劳模伦理体系对共产党政权的合法化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感恩到爱国的心态转变。新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使得爱国主义从可能变成现实。广大劳动人民都以生产资料主人的身份参与劳动,以平等的权利取得应有的报酬。比较建国前后的身份待遇,刚得到解放的劳苦大众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首先是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恩心理,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战争发自内心的感激,对自己在解放后所获得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由衷的感谢。但这只是一种感性的认识,是每个公众自身的一种道德认识,尚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政治认同。而爱国则是这种政治认同的升华,它意味着每一个国家公民对所属国家的政治认同,是一种坚贞的、深厚的政治美德。这种认同容易把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具化为现实生活的行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吕鸿宾听到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宣传后,写信给毛主席,表示坚决拥护总路线、总任务,带动周围农民群众走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决定把1000斤余粮卖给国家,支援国家建设。”

    推荐访问:英模 新中国 变迁 建国 形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