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中共早期(1921—1937)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1-07-10 20:06: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大量搜集1921-1937年间中央与地方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共早期党内民主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了早期党内民主实践及存在的问题,以对当代党内民主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中共早期 党内民主 理论 实践
      作者简介:王惠林,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岭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47-0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的新局面,党内民主最终被确定为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突破口。本文在对党内民主研究进行学术梳理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角度对1921-1937年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党内民主发展状况进行探讨,指出这一时期党内民主发展的经验与不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为当代中国党内民主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党内民主研究概况
      党内民主的思想最早由恩格斯提出,在1845年伦敦各族人民庆祝大会上,他指出:“民主已经成了无产阶级的原则,民主在今天就是共产主义,当各民族的无产阶级政党彼此联合起来的时候,他们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此基础上,列宁主张党员和党组织“不仅受党的‘上层’的监督和领导,而且要受党的‘下层’,受全体加入党的有组织的工人的监督和领导,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本文将党内民主定义为:全体党员基于党自身的生存、发展和使命,依照多数和一律平等的原则,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管理党内一切事务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去粗取精地整理,本文将目前学界党内民主研究的现状归纳如下:
      (一)中国民主化视野下的党内民主研究
      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进而推动中国政治民主整体发展的问题上,学界存在比较大的分歧。总体上来看,分为三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是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这些学者主要从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方式、民主传统、执政地位来论证其合理性。如佟德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党内民主的建设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金安平,田改伟等则表现出对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发展这种提法的担忧。如金安平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但仍然存在着风险,因为由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命题已经隐含了这是两个在时间上有先后、内容上有不同的两个民主。“党内”相对于“党外”而言,如果提出党内民主,那么相对的党外民主又何所指呢?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协同式推进。如虞崇胜在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探究中强调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协同推进,只有将两者都真实发展起来了,中国式民主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二)从推进路径的角度对党内民主的研究
      学界普遍认为党内民主的推进应选择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双向路径。但关于党内民主推进的起点是在中央还是在基层的问题还存在着分歧。佟德志,姚恒、肖纯柏认为,应把基层民主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由点到面,逐级向上,并且,要形成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合理效应。而胡伟,何东航、张婷等却认为党内民主发展的逻辑起点在中央,他们认为发展党内民主从中央做起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现实、平缓的也是积极的途径,他们主要基于中国民主化的精英性质和党组织的机构和功能状况作出此种判断。因为,越往高层党组织的精英化程度越高,越具备民主化改革的条件。而且,上层的民主改革涉及的人数少,便于操作。
      (三)从党内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的角度对完善党内民主的对策研究
      目前,学界在以完善党内民主选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上达成普遍共识,绝大多数学者等都认为通过差额选举、竞争性选举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关键和重要突破口。如王贵秀认为任何范围和层次的选举都可以实行差额选举;王翠芳认为应改进候选人介绍方法,建立候选人信息网站。
      通过改革纪检领导机制,推进党代会常任制以此完善党内民主监督也是学界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樊欣认为,应该逐步变双重领导体制为单一制的垂直领导,即建立与同级党委平行的党内监督体制,实行党的各级纪委直接受上一级纪委领导并对其负责的垂直领导监督体制。
      从党内民主研究的学术梳理中可以发现,十六大以来的研究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对党内民主的规范性研究多,实证性研究少或基本上没有,在研究范围上,缺乏全面的历史考察,研究视角也多是政治学的角度,而缺乏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多学科的融合。
      二、中共早期党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论述
      1921-1937年,虽然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战争环境,中国共产党不仅在理论上系统论述党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还从实践上对这些党内民主原则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党内民主选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以党章法规的形式,确立了党内民主选举原则。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首次规定以选举的方式产生党的领导机关——执行委员会。创建时期所确立的民主选举原则在此后的党内法规中得到了坚持,如四大党章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九人组成”。六大党章也规定:“各省党部得选举有表决权的代表。代表应由各省党部代表大会选出,如因秘密组织的环境关系,不能开代表大会,则由各省委全体会议派出代表,然而应当尽可能由扩大的省委全体会议选派”。
      在以上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中央从实际行动上做出了党内民主选举的尝试。如,中共一大推举陈独秀任书记,李达任宣传,张国焘任组织。并要求这三位被选的委员立即就职。据刘仁静回忆,一大在南湖船上开会时,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了中央的领导机构。中共四大以选举的方式产生了九个中央委员,四个候补委员。
      (二)党内民主决策的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中共 党内民主 实践 理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