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传播实践探索与理论构建

    时间:2021-07-05 20:01:0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4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国的政治传播实践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打下了强大的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当中既经历了一些挫折,也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国政治传播在实践中艰难曲折地发展。4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的政治传播也发展到了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构建的新阶段。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传播;实践探索;理论构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在进行政治传播实践的探索,从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我国政府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舆论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全体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道路问题。从2003年的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开始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政府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为世界重新树立了富强文明开放的中国形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到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如何坚持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理论基础。40年的艰难探索,中国政治传播实现了从宣传到传播的转型,实现了从实践探索到理論构建的升华。
      一、政治传播实践探索的开启:对改革开放的宣传报道
      (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早在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就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这个论断完全符合马列主义,得到了全党的拥护。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标准只有一个》。紧接着,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这篇文章被视为当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治宣言”,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继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开头就提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拨乱反正的必要性。此外,该文还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真理标准的论点,直接批判了林彪、“四人帮”编造的“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等谬论,间接地严厉批判了“两个凡是”观点。该文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在这个问题的斗争中,《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顶住压力、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坚定地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解放被“四人帮”禁锢的思想起了重要作用[1]。没有真理标准的讨论,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不可想象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40年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
      我国的经济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全国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对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大规模的、突出的报道和宣传,为推动和活跃农村的经济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978年12月29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人民日报》就发表了《解放思想 事实求是》的重要社论,社论虽然没有提到如何正确对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任何人都可以从这篇社论里进一步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对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事物。《人民日报》1979年初还在报纸上开展了《怎样加快农业发展》的讨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新华社记者吴象撰写的《阳关道与独木桥》,这个讨论持续了近一年,共发了50期文章,参加讨论的都是参与生产责任制改革的干部群众,由他们现身说法,谈自己的体会,启发引导干部群众。农村改革到1982年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国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起来了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也使改革开放的精神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
      (三)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制定和通过,标志着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为此,全国新闻机构发表了诸多揭露企业吃国家“大锅饭”、个人吃企业“大锅饭”所带来弊病的报道。其中新华社刊发的通讯《“皇帝女儿不愁嫁”小议》是一篇较有影响的作品。作者把一些企业生产的低劣产品比作是“皇帝的女儿”,再丑也不愁嫁不出去,质量再低劣也不愁卖不出去。这些批评报道为深化企业改革排除了阻力,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活力。1989年以后,全国新闻媒体继续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大造舆论,配合其他措施,使一些社会弊病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克服。通过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力宣传,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附庸,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开辟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政治传播在实践中曲折发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舆论斗争
      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开启,一些新闻媒体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报道也开始大量出现。报刊上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归纳起来就是在理论上宣传信仰危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嘲弄思想政治工作;在政治上,鼓吹多元化,鼓吹成立反对党,妄图削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经济上,鼓吹私有化;在文化上,热衷于宣传介绍西方文化理论,宣扬赤裸裸的个人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政治传播的一个重要议题。这场斗争可以说是从历史转折时期一结束就突出表现出来了,并贯穿于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纵观这一时期党的宣传工作,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政治传播在实践中艰难曲折地发展。

    推荐访问:国政 年中 改革开放 构建 探索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