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民间外交与东亚区域合作

    时间:2021-07-03 16:01: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在东亚合作的进程中,民间外交补充了政府外交的不足,顺应了全球公民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东亚认同和共有利益的增长,不断深化着东亚各国的经济依存、政治互信、和平稳定和文化交流,是实现东亚共同体愿景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关键词:民间外交;东亚;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D8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8-0040-03
      
      进入21世纪,东亚地区国家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区域内国家间合作广泛开展,合作领域在迅速扩大。“10+3”、“10+1”合作,东盟、中日韩的自由贸易区行动以及各种次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东亚共同体建设已成为东亚地区的普遍共识和努力方向。东亚合作进程主要由各国政府大力推动,但民间外交机制对于促进东亚各国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谋求合作亦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一、民间外交的含义和特点
      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是国家间进行国际斗争或合作的手段。但外交从其交往活动的方式与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间外交和民间外交。政府外交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对外政策而进行的各种外事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而民间外交即非官方外交,是由不具有国家外交正式资格的法人组织或自然人所开展的带有明确外交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作为一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外交在当今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民间外交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或外交目的性。民间外交不能完全等同于民间交流。民间外交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和作为正常外交的补充和替补特点,而民间交流则缺少或较少带有政治功利性,只是在客观上对沟通两国关系起桥梁和媒介作用[1]。中外关系史上的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中国等,都起到了民间使者的作用。著名的“丝绸之路”,则通过民间贸易的形式,开拓了东西方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渠道。这些均应为民间交流活动。有明确目的的民间外交活动则是在近代民族国家产生后随着国民政治意识的不断提高才逐步发展起来的[2]。
      第二,具有广泛性。民间外交不仅参与主体广泛,而且参与对象和内容广泛。民间外交的主角是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与科研机构,以及文化、艺术、体育团体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其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贸易、科技、文化、体育等等。它的交往对象既可以是政府高级官员,也可以是各种行业、各种倾向的政党、团体和个人。
      第三,具有灵活性。民间外交不拘泥于严格的外交礼仪,而是通过更为亲切的方式在民间进行沟通。它既可以与未建交的国家的人民建立接触,又可以在国家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时作为保持官方与民间交往的渠道从而对国家间关系的改善起到官方外交所达不到的效果。民间外交渠道多,交往形式不拘一格,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灵活方便,富有人情味,易于被各国人士所接受。
      第四,具有稳定性。官方外交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原因具有不稳定性。民间外交能在一定程度上绕开政治,规避政治分歧和冲突。在双边和多边政治关系处于良好发展时,民间外交固然可以蓬勃发展;在双边或多边政治关系不好时,民间外交也可以不断推进。
      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色就是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相辅相成。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日建交历史进程中的“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中美建交前的“乒乓外交”,都是民间外交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公民社会的作用不断增大,国际事务中行为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民间外交已经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民间外交的发展呈现出全方位、多形式和立体交叉的新格局,对15世纪以来主要以国与国之间官方交流渠道为主的外交观形成巨大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民间外交,利用民间外交解决政府不能或不便解决的外交问题。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民间外交有助于东亚认同的发展与培育
      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流派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强调国际文化及国家间彼此的认同以及它们之间共有的认识,是决定一个国家对外行为的最主要因素。集体认同是合作的动力。合作固然有收益的分配问题,但合作成员出于对自己的身份的自觉意识和对自己行为的相对克制是区域合作能够得以持续的主要因素。一般说来,“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3]如果缺乏最低限度的区域认同,不同国家往往难以顺利让渡部分国家主权,而出让部分权利,恰又是成功开展不同层次合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例如,“欧洲统一是建立在欧洲主义基础上的,欧洲主义设想的建立则基于意识形态上‘我们是欧洲人’这种自主性的共同体。”[4]
      一定程度的东亚认同是区域合作赖以进行的重要条件。“认同给东亚各国以集体身份,指引了各国以合作寻求利益的方向。”随着东亚地区合作与整合的发展,东亚认同也产生和发展起来。东亚人的主体意识在逐渐觉醒。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世界范围推广、扩张西方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霸权行为,东亚国家深深地认识到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应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出发,走东亚特色的发展道路。伴随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东亚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开始不断增强。
      然而,总体上看,目前的东亚认同尚处在初步形成阶段,东亚国家国内的认同远远高于对东亚作为整体的认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东亚国家发展水平差异的现实原因,还有外部大国因素存在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与西方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特别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参照,东亚各国在寻求现代化的道路上都出现过“全盘西化”的论调和主张,这使得东亚国家间的“共同意识”淡漠起来;部分东亚国家在发展战略上依旧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偏离东亚、靠拢美国的倾向;许多东亚人特别是年轻人具有亲近西方的倾向。
      加强民间外交是强化区域共同文化心理基础、构建东亚认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07年东亚领导人“10+3”会议发表的《第二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指出,共同体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份认同,是观念和文化问题,因此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合作尤其重要。要加强对共同体建设进程的自觉引导,“塑造东亚身份和意识”,“解决社会问题”,以及“鼓励市民参与”。这说明更多的地区互动将自上而下从国家行为体扩展到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并且这些互动将被有意识地引导朝着集体认同的方向发展[5]。
      民间外交能够有效增进东亚区域内各种文化相互融合和相互影响,使原来仅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财富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民族、乃至整个地区所共同拥有,从而增大东亚知识共同体或文化共同体的规模。
      民间外交还是创造和扩散东亚合作共有知识的重要机制。作为民间外交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轨道活动,其参与者大多来自各国著名的大学、民间研究机构,以及政府下属的机构,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研讨会中达成一致,提出发展区域合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形成关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共有知识。正如《东盟地区论坛概念文件》中所说,“从长远目标来看,第二轨道的活动,可以在参与者之间创造一种共同体意识。”[6]
      三、民间外交是塑造东亚共有利益的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东亚 外交 区域合作 民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