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从文化的作用看建构主义的动态结构

    时间:2021-07-03 12:02: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结构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现实主义、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大主流都认同结构的概念,但前两者与后者存在着对结构“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是决定行为体的还是与行为体互相影响的”这三方面的不同认识,并因此建构主义发展出动态的结构模型。而模型的动态性是因为文化的作用赋予的,也就是文化能够解释建构主义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行为体与结构分别受到个体的文化(自有知识)与共有的文化(共有知识)影响而具有动态。这种动态结构可以考察人权领域中“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实践,用以证明建构主义的文化结构中文化的特性的影响。
      关键词:建构主义;结构;文化;自有知识;共有知识
      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57-0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结构主义渗透入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中。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沃尔兹建立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巨大震撼。主流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同样探讨了国际体系中的结构。但这一结构与之前的物质结构或制度结构截然不同,它是动态的,是观念的。这种对结构的新诠释引起了国际关系学界的大争论。无论是来自主流理论的批判,抑或是后实证主义的争论,要么对温特的动态结构模型提出质疑,要么针对温特的文化结构提出替代解释,但都很少将文化的特性与结构的动态性联系起来加以理解。本文从文化的流动性特点出发,认为文化的流动性赋予了温特的结构以动态特质,从而使其结构理论区别于其他主流理论。最后以“保护的责任”为案例进一步验证文化的流动性与文化结构的动态模型。
      一、建构主义与其他主流理论不同的结构观
      西方国际关系三大主流理论虽然都关注体系结构的问题,但其建立的结构观各不相同。新现实主义以沃尔兹的权力结构为代表,新自由主义以基欧汉和奈的制度结构为代表,主流建构主义以温特的文化结构为代表。其中,温特的文化结构与前两者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有很大不同。
      (一)结构是物质的还是观念的
      国际关系学者普遍承认,国际政治的本质是由权力关系塑造的。现实主义认为,权力仅仅由单纯的物质力量构成,而建构主义则认为,权力主要由观念和文化情景建构[1]98。与此相对应,现实主义认为利益的基础是物质的。新自由主义开始将观念、制度、规范作为不依赖于权力和利益而独立存在的因素来讨论,但新自由主义将观念置于与利益并列的地位,将观念作为解释行为体行为的原因性因素。因而,新自由主义所讨论的利益仍然基于物质主义的观点,而非观念主义。对此,建构主义加以补充,认为观念对于权力和利益还有建构作用,怎样认知物质性因素是由观念决定的。
      結构是利益的分配。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结构是物质力量的分配,其构成是国家的物质性实力,因而这一结构完全是物质性的结构。而温特的文化结构则是社会意义上的结构,其内容是观念的分配,其构成是行为体的共有知识(shared knowledge),这种共有知识就是文化。因此其结构是非物质主义的。由于强调观念在结构中的作用,建构主义文化结构的重点在于考虑结构对行为体身份和利益的建构作用,这一点比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前进了一步。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结构作用仅限于对于行为体的因果作用。温特认为,物质性结构是不彻底的结构主义理论,结构还涉及观念性的认同塑造与身份分配的问题。
      (二)结构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
      由于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将结构总是看作由国家的实力分配构成,行为体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因果关系,因此这种结构是静态的。虽然国家的实力分配会发生变化,但这只会导致结构的形式发生变化,结构的实质是不变的[2]。但对于建构主义来说,结构是动态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建构行为体之间的群体性文化,而这一文化又建构起国际体系的结构。反过来,结构又塑造了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基于这一身份和利益,行为体再次回到互动中去。综合来看,结构之所以能够存在、产生作用和发展,完全是由于个体施动者及其实践活动[1]179。而互动在这一过程中又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结构只有在进程中才能得以支撑。
      建构主义认为,结构是进程产生的不间断的结果,同时,这种进程又是结构的结果。温特指出,结构也具有建构作用,即体系结构不仅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也塑造了行为体的身份。从因果意义上看,结构的本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进程,它是由不间断的互动过程导致的。从建构意义上来看,结构所发挥的作用附着于行为体的意愿和信念,这同样依赖于进程。总而言之,进程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取向,结构的动态模型是建构主义的最大特点。
      (三)结构与行为体相互独立还是相互作用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结构是静态的,它们将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看作不变的常量,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满足或不满足国家的既定利益而实现的,因此,这两者认为体系结构与行为体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这种结构一旦形成便超脱于国家行为体之外。
      而建构主义则认为,即使在结构建立后,行为体仍然会对结构产生作用。这是因为建构主义将利益看作在互动中不断变化的因素。而利益之所以为变化的,是因为利益由观念建构[3]。在这里,温特站在反思主义的立场,与理性主义的观点相区隔。理性主义将观念与利益作为两个并列的因素,也就是说,在考虑行为时将观念视为选择,而非作为选择的原因。对此,建构主义将观念放在逻辑链上利益的前端,文化结构的生成本身就是行为者与结构互构的产物,也就是说没有作为行为体的自我特性的文化背景,结构不能发挥作用。这样便建立起了结构与行为体相互作用的动态模型。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总结,可以看到建构主义是与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同的动态模型。建构主义与其他两大主流理论流派的区别主要在于对观念的建构作用的重视。本文认为,建构主义中观念的效用是通过文化这一条主线来发挥的:在行为体初次相遇时,行为体的观念由个体的文化(自有知识)建构;而在互动之后便开始由群体的文化(共有知识)建构。由此,文化成为这一动态模型的核心因素。

    推荐访问:作用 结构 建构主义 动态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