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亚太经济新格局下的两岸经贸合作

    时间:2021-06-28 08:0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亚太经济的起飞,亚太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区域内部的新经济格局也逐渐形成。在此格局下,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迅速兴起和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流,而两岸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重要“次区域”,双边经贸合作的开展和深化对双方均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从历史数据来看,两岸贸易已经具备适当的竞争性和良好的互补性,这是两岸经贸合作深化的重要基础,两岸应在此基础上,在ECFA签订实施的背景下,尽快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由“功能一体化”向“制度一体化”转变。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次区域”;竞争性和互补性;制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061.3;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4)02-0056-07
      一、 当前亚太经济新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出口替代型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以及日本和美国先后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向亚太地区调整,亚太地区经济成为了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并开始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心。而2008年源自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洲债务危机更进一步促使这种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加速,亚太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可以说,这场金融危机使因1997年金融危机而遭受挫折的东亚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稳定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而与此同时,亚太地区的内部经济格局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
      如下表1所示,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从总量来看,2011年亚太地区GDP总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美国、中国和日本,这三者同时也占据世界GDP的前三名;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则依次属于亚太地区GDP的第二梯队,亚洲四小龙及智利和秘鲁则属于第三梯队;从对外贸易总额及FDI总额来看,除亚洲四小龙的外向型特征所致的排名较靠前以外,其格局与GDP基本上是一致的;最后,从人均GDP角度来看,排名前六的依次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其次,则依次为韩国、中国台湾、智利、墨西哥、秘鲁和中国。
      通过上述各个角度的对比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差异较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超强地位依然稳固,也是亚太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发达程度最高的经济体;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四小龙”也是经济规模比较庞大的发达经济体;中国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此外,亚太地区还有东盟、俄罗斯、智利、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以及其他数量众多的经济规模小、发展层次低的发展中经济体。总体而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美中日三个超级大国主导、其他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经济体高速增长的一个多样化的增长极。
      二、 亚太经贸合作的过去、现状与未来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起步较晚,合作层次较低,整体处于落后状态。纵观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以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为分水岭,主要可分为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第一次经济合作浪潮,主要表现在 APEC的形成与发展,NAFTA的逐渐形成,以及东盟经济合作的逐渐深化的一些较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是体现在亚太区域和较大的次区域层面上的合作。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呈现不平衡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的进程较快,东亚其他国家基本游离于区域集团之外;此外,尽管APEC的成立为各国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构建平台,但是由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过于复杂,各成员之间的目标不统一,且APEC实质上只是一个经济论坛,缺乏足够有效的组织机制的保障和约束,其对亚太区域经贸合作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则是1997年之后,亚洲金融危机对亚太经济特别是东亚国家经济的冲击,使得各国意识到加强区内合作、共度难关的紧迫性, 由此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呈现出一种新态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地区经济合作,以双边为主的自由贸易协定大量涌现、合作层次逐渐深化。至2011年底(如表2所示),亚太区域主要经济体正式参与的RTAs数量达到137个,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亚太区域内部95个,此外,正在酝酿中的RTAs也达到30个,其中区域内部有17个。这些亚太区域内自由贸易协定主要以双边为主,它们的增殖与相互重叠, 使一个复杂的“轴心—辐条(Hub and Spokes)”①格局(Richard G. Lipsey,1990)正在逐渐形成。
      目前亚太地区可以称之为“轮轴”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智利、秘鲁、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如表3所示),他们有的轮辐也是亚太地区的国家,有的轮辐是亚太地区之外的国家。比较典型的如新加坡、智利、墨西哥,包括的轮辐最多。
      而作为亚太区域重要组成部分的东亚地区,自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从货币合作开始,也迅速走上了次区域经济合作之路,比如中国内地和香港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东盟主导,中日韩参与”的“10+3”模式、中日韩三国的合作与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在亚太区域的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等方面均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限制了美国的地区均势战略,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鉴于此,2008年2月,美国强势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谈判;盛斌、陈松川、Deborah Elms、Ian F.Fergusson以及Bruce Vaughn等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美国主导TPP的意图和动因的核心无疑在于以经贸协定为基础,争夺与中国的话语权,进而稀释、分化和瓦解原有APEC框架下亚太或东亚的区域合作机制,最后形成美国主导的、“合乎法理”的亚太自由贸易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美国的各种国家利益。

    推荐访问:经贸合作 亚太 两岸 新格局 经济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