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试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

    时间:2021-06-26 12:00: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服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众文化建设进行价值导向。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具体体现等方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价值导向
      
      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拥有先进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文化作为一定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选择,并不只是经济表面的装饰物,而是内在于经济的精神力量。所以,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要求建立起与新的经济形式相适应的文化景,实现文化的转型与创新,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性
      
      文化是由多层次结构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显性文化是主体能感受和察觉到的现象,它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即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在特定价值观指导下的活动规范、行为方式以及精神品质。
      文化的深层次、核心内容是价值观。价值即效用,即事物对人的有用性,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所在。某事物对人有效用,也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意义的不同,从而导致价值的不同。意义的大小、效用的大小,也就是价值的大小。所谓价值观,则是人们关于某种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人的社会活动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而人又都遵循一定的价值观而活动的;人的活动及其方式的变革取决于价值观的变革,价值观是人的活动及其方式变革的前导。人类社会的变革与进步,都伴随思想观念的大论战,而其中的核心与焦点就是价值观与意义体系的争论与冲突。
      大众文化应指社会成员中大多数成员的文化样式。这里的“大多数”既可以指某种文化的可接受性,即大多数成员可接受,可理解从而可以享受的文化,同时也指社会大多数成员集体创造的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的文化样式。按照这样的理解,大众文化的实质是可接受、可理解、可享用的文化的大众性。如果从这种文化的生产途径来看,那么,它不仅包括如上所述的集体成员的生产,也包括文化精英们所生产的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的文化。在这后一种形式的大众文化中,精英意识融合于大众生活经验,获得了大众化的表达形式,人们常说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统一,就是其典型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性。意识形态是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指同人们的社会经济基础、利益、立场和主张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坚定的阶级立场、鲜明的价值取向为核心,论证、宣扬、倡导符合国家政权统治的意图和要求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性的具体表现在:首先,宣传和倡导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和反映特定阶级利益、价值取向的方法原则、规范标准、战略计划和政策方针;其次,以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经验总结、逻辑检验等,论证包含特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以解释和预测未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发展方向、路径选择,树立、巩固坚定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信念,提供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为巩固国家政权和维护社会秩序,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价值观的统一与控制,是一种国家统治力量在精神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一方面,统治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政治认知和政治参与的角度,培育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公民个体来参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和弘扬一种意识形态的权威,以便说明和论证权力存在和国家统治的合理性,促进社会和谐安定。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社会个体成员灌输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政治觉悟和政治信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和维护国家统治与利益。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权益关系的多样化会导致社会个体观念意识和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和差异性的增强。在这样的社会前提下,要维持社会整体的稳定和谐,国家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加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观统领。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理应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众文化建设导向的必要性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一项及其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个方面成套的配合、协调发展。因此,大众文化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服从并且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目标和总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点就是在建立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精神文明,是两者相互推进,共同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众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围绕着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个中心来展开。
      (一)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营造健康合理的社会环境
      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是中华名族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促进物质文明建设,摆脱贫困落后的处境,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全社会确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市场观念诸如法制观念、信誉观念、效益观念、服务观念等等,为社会这一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发展。而建立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全社会进行相关的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教育。
      在这方面,大众文化因其通俗易懂,形式生活及形式丰富多样、受众广,因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但由于中国大众文化是一个内容繁杂的结构体系,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精华与糟粕共存的局面。因此,当代大众文化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良好的观念环境过程中,就必须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流价值观进行引导。一方面,既要对不适应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旧的腐朽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批判,另一方面,又要对与现代市场经济想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不遗余力的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人民大众进行深入的持久的教育宣传,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想适应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营造出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
      (二)有利于其承担起为社会主义塑造“四有”新人光荣任务。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依赖于千百万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为此就必须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放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因而对大众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对劳动者提出的科学、文化知识等智力素质的要求和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的要求,都必须转化为全体劳动者的内在素质、转化为劳动者的自觉意识,才能不发挥出巨大的显示作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采取与千百万劳动者相适应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四有”为核心的宣传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方面可以引导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教育。在当前充分利用蓬勃兴起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会文化等大众文化的具体样态,发挥影视、通俗文艺、通俗音乐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四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推荐访问:大众 文化建设 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