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作文范文 > 正文

    民族社会工作中的“身份配对”问题研究

    时间:2021-06-12 08:02:3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社会工作者是不是应该与当事人或者案主具有同一的民族身份即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使用者的身份配对,是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一个议题,也是民族社会工作实务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并回应现今我国民族社会工作面临的这一挑战,认为民族身份配对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中优势与困扰并存,在对冲语言及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风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专业关系建构的困境,以及落入认为民族身份配对可以消除少数民族刻板印象与歧视的陷阱。
      关键词:民族社会工作;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民族身份配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和多元一体格局的社会结构要求我们积极创新民族工作,回应民族问题。社会工作关照弱者,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迫使其不得不呼应并加入到为少数民族服务的队伍中来。民族社会工作的意蕴内涵就是推动国家朝向更加民主、和谐、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如反歧视、反分裂、倡议并保障权利以及呼吁社会公正,这些议题应该在民族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中体现出来。具有反思能力的学者纷纷呼吁建构以少数民族为服务主体的社会工作,张丽剑、王艳萍主张从民族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认为民族社会工作即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针对少数民族人口的助人工作(张丽剑、王艳萍 2005);郑杭生认为应该在国家现有的民族政策之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处在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个人和群体实施相应助人服务活动(郑杭生 2005);稍后张丽剑提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张丽剑 2007);李林凤认为只有立足于多元民族文化的实际开展民族社会工作,才能真正推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李林凤 2007);王思斌认为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创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方面,社会工作应该积极发挥作用(王思斌 2012);台湾一些学者针对台湾本土的具情,也积极呼吁构建以原住民为主体的社会工作模式(李明政 2001,王增勇 2002);黄源协、詹宜璋认为应该发展符合民族特性的福利服务(黄源协、詹宜璋 2000);马宗潔等提出在原住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应思考专业关系中的权利平衡问题(马宗潔、万芯蕊2003)。随后民族社会工作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知识创造体系的一个重要主题,愈来愈多的学术研究与硕博士论文开始探讨这一领域的议题(魏斌 2013;许成林 2013;张静怡 2013;姜艳 2014;李林凤 2013;何乃柱 2013;张粉霞 2014;),许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纷纷增设民族社会工作的课程,同时强调少数民族本身在社会工作参与中的重要性。
      民族身份配对即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属于同一民族,具有相同的文化、宗教归属以及趋同的价值判断与风俗习惯。在国外,有的学者认为黑人社会工作者去同黑人打交道很关键;相反的,有的学者认为重要的是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和个人所具有的能力而不是种族。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理论与问题的研究终归要回到为实践服务的层面。因此,结合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现状,透过专业反思与理性思维的辩证,把现时民族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存在的盲点予以表露,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思考,才能继续茁壮民族社会工作,缩短政策、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落差。笔者因而就所观照到的民族社会工作中的身份配对议题展开反思、回应,并提出建议。
      一、身份配对的优势
      民族身份配对问题的研究在国内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根据查阅的资料发现,台湾地区无论是社会工作学界还是政府层面均对此议题兴致颇高。因此,笔者以台湾原住民委员会于1998年在花莲和台东两县设立的“原住民小区家庭服务中心”,后于2002年4月修正为“原住民族地区家庭暨妇女服务中心”(简称“家妇中心”)为例,来探讨民族社会工作中“身份配对”的优势与困扰。
      台湾原住民在“家妇中心”实施计划中强调优先进用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及具有社工实务经验的原住民担任社会工作者,希望透过“家妇中心”的设立建构原乡地区的资源网络,协调整合服务输送,为生活遭遇困难的家庭以及妇女提供服务。从其开展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文献来看,发现聘任原住民籍的社会工作者为原乡服务具有结构与实践两方面的优势。首先,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来看,原住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使用者因其相同的文化背景,有着解决社会结构不公平与压迫的共同目标和使命感;族群身分的配对是社会正义的体现;对原住民福利服务有着正面积极的充权与使能的意义。其次,从微观的具体实践层面来看,服务提供者与使用着拥有共同的语言,这样可避免沟通障碍;相似的成长与文化背景使服务提供商更了解同一族群服务使用者的问题与感受,及其文化脉络;更容易取得信任与建立在地的工作网络;可提升服务可近性,鼓励服务的使用等。简单的说,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为同一族群可提供更符合服务使用者需求的服务,且有着根除因弱势族群与主流社会权力不平衡而造成的边缘化与排斥原住民服务使用群的优点。
      在国外,围绕社会工作者与当事人的种族身份是否一致的问题,也有不同观点的论述。
      艾尔弗雷德·卡达斯金(Kadushin)做过很多研究,他认为在某种某些场合中,社会工作者能够有效地打破肤色的障碍。然而在其他的人的研究中,种族上的接近毫无疑问具有极大的优势。“尽管非白人社会工作者在某些场合中对于非白人当事人来说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在其他场合下,从治疗的角度来看也很理想,白人社会工作者能够而且已经有效地为非白人当事人工作。尽管种族很重要,但两人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的性质比肤色更重要;尽管社会工作者和当事人种族不同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接触确实有一些不便之处,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优势。相反,种族相似有一些特别的优点,可是同样也有一些相应的缺点。”换言之,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搞一刀切。
      二、身份配对的困扰
      同时,一些学者指出相同民族身份带来的不完全是优势。如对族群社会工作者产生怀疑;觉得提供的服务质量比不上其他族群的社会工作者等;台湾学者廖秀玲指出,同一族群身份的社会工作者往往被视为“圈内人”(in-group people),而陷入所属地复杂的人情纠葛之中。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 配对 身份 民族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